“拉開帷幕 空位多少”(漫畫作者 李法明)
近日,在一場廣州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副市長王東表示,要逐步收回公務員子女學前教育的特權。此前,廣州通過公辦幼兒園改革方案,今年將撥出70%的學位向社會公開招生,使學前教育告別拼爹時代。
“舐犢之情”人皆有之,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為人父母者的應盡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說,公務員群體為子女謀求良好的受教育機會,作為人之常情,的確無可非議。事實上,既然優質的教育資源總是有限,假如所有人都可以使出渾身解數、削尖了腦袋往里鉆,卻非要公務員子女禮讓為先,甚至靠邊站,恐怕也難言公平。
不過,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之所以能“先得”,緣于其“近水”的優勢。同樣道理,對于公務員群體而言,作為財政供養人,以及公共服務與管理者,公辦教育的舉辦,公辦教育資源的投入,公務人員少不了要參與其中,甚至作出關鍵決策,相比普通公眾,公務人員與優質公辦教育資源的確離得更近,有了“近水樓臺”的優勢,豈有不去“先得月”之理。不僅如此,公務員子女對公辦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先占有權,還常常有著解決公務人員后顧之憂這一貌似無比正當的理由。
只不過,子女教育問題的“后顧之憂”,顯然并非公務人員才會有,為何普遍存在的后顧之憂,偏偏為公務人員先解憂,恐怕值得質疑。而所謂公務員對公辦優質教育資源“近水樓臺”的優勢,與其說是公平競爭的結果,毋寧說是一種集體式以權謀私。盡管這一“潛規則”的形成,的確也有一些歷史客觀因素,但是,假如所有私人領域的“后顧之憂”都可以借用權力這只“近水樓臺”之手獲得優先安排的話,最終公務員優先的恐怕絕不僅僅是子女入學,而必然意味著“公權私用”的泛化。
按理來說,盡量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顯然不應包括“權力優先”這一選項。這不僅意味著對公共資源的霸占,同樣是當下教育資源畸形分配的推手之一。既然公務員子女教育問題已無后顧之憂,可以“近水樓臺”地得到求解,接下來的恐怕必然是教育資源分配時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偏離其初衷,甚至“公辦不公”,也就在預料之中了。
正如從來不坐公交車的公仆,很難設身處地地去解決公共交通難題,同樣道理,根本感受不到入學難與教育不公的公仆,也不可能推動教育均衡的實現,反而有著加劇教育不公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取消公務員子女的教育特權,不僅是對特權的取消,同樣是扭轉當下教育資源分配機制的前提。在這一點上,廣州通過公辦幼兒園改革方案,將70%學位向社會公開招生,公務員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都要經過程序,沒有特權,其正面意義自然不言而喻。當然,教育特權的退出,究竟“逐步”到何時,剩下的30%,以及幼教之外的特權何時退出,或許都應有個時間表。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城門洞開等于教育公平嗎
鼓勵鄉村兒童入城受教育不等于教育公平
2萬億教育經費重在解決教育公平
追求教育公平別讓孩子沖在前
海口教育明年工作安排 重點突出均衡發展與教育公平
促進教育公平 全國異地高考將破冰
異地高考如何促進教育公平 不能簡單“一刀切”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