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終于開了,成千上萬考生蜂擁而出。“真壯觀啊”,一位父親一聲感嘆后,隨即四處找尋女兒的身影。
這里是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以舉辦Lady Gaga、王菲等國際歌星的萬人演唱會蜚聲中外。上周末,這里成為數千名內地的高中生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考場。場外,陪考父母們一手拉著行李箱,一手挽著各色培訓中介禮品袋,倚在鐵欄桿后望著考場大門。
SAT,中文名稱為“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主辦。SAT考試成績是美國高校錄取學生時的一大參考標準,被視為美國版高考。
五個小時的馬拉松考試是對年方十六七歲的考生和他們父母的共同考驗。而對香港消費市場和考試培訓中介來說,SAT是一場經濟盛宴。由于內地不設SAT考點,赴港趕考成為聯結香港和內地的又一條紐帶。
一名考生的父親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考場附近的機場富豪酒店,考試前晚(1月25日)的住宿價格高達4000多港元,是1月24日的一倍。“我問酒店為什么要加倍,他們說你們要考SAT啊!”他說。
智力、體力和毅力
SAT考試分為兩部分,一是通用考試——推理測驗(Reasoning Test),由批判性閱讀、數學、寫作三部分試題組成,滿分2400分,被稱為SAT1;二是單科考試——專項測驗(Subject Test),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包括漢語、日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可供選擇,被統稱為SAT2,每科滿分800分。
SAT每年1月、5月、6月、10月、11月及12月均在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考點舉行共六次。由于SAT在中國內地未設考點,內地考生唯有選擇在美國大學理事會網上報名后,到設有考點的香港或新加坡參加考試。
“我們去年7月就報名參加這次考試了。”1月26日是SAT今年首場考試,一名來自杭州的媽媽告訴本報記者,“場地有限,晚了連名都報不到。”
本報記者發現,美國大學委員會的網站上,報名日期顯示有中文的月份標注。這個考生母親已是第二次帶女兒到港參加SAT,她說考試前5個月便訂好了考場旁的天際萬豪酒店,每晚2000多港元。
有香港媒體曾報道,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約7000名內地考生赴港參加SAT,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又翻了一番,達到1.5萬多人。2011年,內地考生人數再次刷新,接近2萬人。
有業內人士保守估算,每場考試有5000名內地考生,去年在港參加SAT的內地考生總數可能至少達到3萬人。一家培訓機構的總裁助理稱,每年10月份的考試尤其多,因為美國大學入學申請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截止。
本報記者向香港考評局求證,對方以與美方協議不可披露考生數據為由,拒絕評論上述媒體報道及估算。截至發稿時,美國大學委員會仍未回復本報的查詢。
但該機構稱,除了SAT以外,目前內地考生還會到港參加其他一些國際性考試,包括TOEFL(托福)、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及AP(美國大學預修課程考試)等。
上述培訓機構總裁助理告訴本報記者,以往SAT考試考點散布在香港30多所中小學,但鑒于內地考生人數日益龐大,香港考點代辦機構香港考評局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將參加SAT1的考生全部集中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統一應考。
場外“廝殺”
SAT考試經濟為香港旅游業注入了新力量。有考生家長稱,大半天的考試后往往配以購物和旅游的“甜點”。以一名考生和兩名家長每次赴港參加考試停留兩晚估算,計入機票、購物和餐飲等消費,每個考生家庭便可為香港貢獻至少2萬港元的旅游收入。以每年4萬個內地考生到港參加SAT計算,一年便有8億港元的旅游收入來自SAT經濟。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表示,內地旅客已經成為香港旅游業最大的收入來源。香港旅游發展局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個季度訪港內地游客超過253萬人次,比前年同期增長24.2%。
和一些酒店一樣,中介也在發考試財。考生埋首奮戰的將近四個小時成為中介機構“廝殺”勸說陪考家長掏腰包的時機。和考試同步,中介紛紛在博覽館內租下演講廳舉辦講座。
講座中但凡出現圖表,父母們紛紛舉起手機拍下。由于競爭激烈,一些新興中介還以每日400港元的酬金,雇用在港讀書內地大學生負責拉客。
上述培訓機構的總裁助理向本報記者透露,亞洲國際博覽館要求中介機構今年必須一次訂好六次考試的宣傳場地,“每個演講廳一次至少要8萬~10萬港元的租場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
有考生父母便告訴本報記者,他們已經為孩子報讀了幾次培訓班,每次動輒一萬元人民幣,如果要參加一對一的定點培訓,每小時收費高達1000元人民幣。
代溝
SAT不設考試次數限制,但高燕定提醒家長,“裸考”(無準備下考試)的后果可能很嚴重,因為曾出現考生多次試考刷分,進步太快被美國大學理事會判斷為成績無效的案例。
已經參加過一次SAT考試的一名高三女孩對此不以為然。“我們學校高一高二的學生都開始參加SAT考試了,還有的早從初中便開始準備。”她說,自己對歷史感興趣,已考了一次SAT2單科考試,但美國歷史的難度仍讓她始料未及,但不試考怎么知道呢?
這個女孩就讀于杭州的一所私立中學,“我喜歡自由的美式教育,不愿參加中國高考。”她去年暑假參加了康奈爾大學的Summer School(暑期學校),獲得了7個學分,“剛剛去的時候我天天打電話想家,可到了該回家時卻不想回去了。”
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08年報名參加高考的中學生人數達到1050萬人,此后逐年下降直到去年的915萬人。
就SAT是否能夠在內地開設考點這一問題,截至發稿時,教育部相關部門并未給予回應。
“對待SAT,我們的態度可以開放一點。”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對于SAT,必須拋開國內高考的思路,完全按照國外大學的升學考試制度和多元評價體系來分析。
這不代表所有家長的想法。
“現在的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上述女孩的媽媽雖然在資金和精神上予以支持,卻對SAT狂熱略有微詞,“這跟國內高考一樣變味了,一次不行再考第二次、第三次……我們想要的只是孩子開心成長而已。”
這也是為什么SAT有了中國式高考的國際升級版的說法。
考生們已無力探討這樣的“人生話題”。1月26日的考試結束后,機場快線地鐵內滿是完成馬拉松式考試的內地考生的身影。一個瘦弱的、戴著眼鏡的女孩靠在父親肩頭小憩,母親則輕撫著女兒的手。他們知道,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長跑猝死”引關注 中國多省政協委員建言讓學生多鍛煉
學生寒假體育鍛煉難以保證
海中學生打哭海口“最美交警” 交警表示不追究
孫燕姿罕見學生照曝光 戴超大眼鏡似阿拉蕾
學生作弊高校該不該公示
海中學生駕無牌摩托被攔 打哭海口“最美交警”
一年十幾萬 真正的價值是學生收獲了留學能力
女教師與整支球隊發生關系 色誘學生遭起訴
老師稱學生“小畜生蠢豬” 校長:是昵稱非侮辱
大二學生曬網購對賬單 去年“淘”了2萬元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