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今年新建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名單,30所學校全部位于城鄉結合部、新城區,由名校輸出教師,每對學校“同一法人、一體化管理”,兩校間統一教研,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目標:建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
據了解,未來3年,北京小學學齡人口將進入高峰期。2014年,小學新生將達17萬,比2009年增加7萬,現有中小學資源總量明顯不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分布變化,原有中小學的布局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需求,呈現出結構性失衡:農村地區對高質量教育需求迫切;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大量聚集,學位明顯不足,社會矛盾突出;城市發展新區,高端人群不斷引入,學校規劃和建設比中心城區相對容易,但對高質量的教育需求非常高。
2012年,北京市教委對全市的教育資源和需求進行了近半年的調研,決定實施“中小學建設3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新建、改建、擴建200所中小學校,增加16萬個學位。在城鄉結合部、城市功能拓展區、新城建設區,建設一批城鄉一體化學校,通過引入優質的教育資源,實行管理體制創新,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融通共享。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12年,“建設城鄉一體化學校”被列為北京市政府為群眾擬辦的重要實事,投入2.4億元建設15所學校,其中小學5所、初中2所、完中4所、12年一貫制學校2所,9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1所,新增學位9492個,全部落實在就學需求強烈的偏遠校區。
今年,北京將支持23所小區配套學校二次改造,支持城鄉結合部、新城等地區建設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
管理:“一個法人、一體化管理”
據介紹,今年新建的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將與名校實施“一個法人、一體化管理”模式,通過選拔校長、教師、共同教研等方式,確保學校高水平辦學。
校長在兩個校區擁有同等的人事、財務、教育教學安排、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項權力。新校區和原校區教育教學管理、教材、作業系統及校內考試評價實施統一管理。新校區建設還將在資金審批和人才引進方面單辟通道,單列計劃。
建立經費審批綠色通道。建設經費來源實行市級統籌、優質資源輸入區縣為主負責,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納入區縣財政預算。資源輸出學校輸出教師的工資由輸入區縣按原校區核算辦法發放。北京市財政將連續3年對資源輸出學校予以獎勵,每所輸出校每年可獲獎勵200萬元。這筆資金可用于教師培訓、課程改革。對于可能同時承擔幾所農村校的資源輸出學校,則采取獎勵疊加的方式,如一所學校對應兩所輸入校,每年至少可獲得400萬元的支持。
賦予學校用人自主權。新校區教師采取全市、全國招聘的方式統籌解決,單獨審批進京指標。允許學校根據發展需求引進國內外、不同學科和類型的優秀教師。在待遇方面,資源輸入區縣統籌考慮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職稱、稱號的評定指標分配及新校區教師編制,協調解決新校區教師的住宿、交通等生活問題。
平谷區馬坊鎮是北京市首批市級小城鎮之一,東交民巷小學聯手馬坊鎮第一學區共建了“東交民巷小學馬坊分校”。“兩校聯合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辦學理念和課程建設上實現了融通共享。”這兩所學校的校長表示。在他看來,全新的合作辦學模式既不同于名校辦分校,也不同于手拉手幫扶結對,兩校屬于同一法人,且在管理上采用同一模式,在辦學思想和教育教學等方面實現了統一。
成效:可提供4萬余個學位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但這些學校受占地面積的制約,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展受到約束;而農村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稀缺,但土地資源豐富,學校建設、規劃容易實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和城市發展新區,對高質量的教育需求越來越迫切。今年將建成的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預計可提供4萬余個學位,2013年9月新學期開學,將有8000多名新生率先受益。
據了解,經過近一年的試點,北京首批15所城鄉一體化學校,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今年新增的30所學校,分布在13個區縣,主要集中在城鄉結合部、人口聚集區、城鄉新區等學位明顯不足、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地區,以朝陽、豐臺、大興等區居多。教育專家表示,城鄉一體化學校為提升區域教育水平、緩解擇校熱起到有益的作用。
在已確定的資源輸出校名單中,聚集了史家胡同小學、清華附中、人大附中、人大附小等一批知名中小學,資源輸入校則以“北京中小學3年行動計劃”中重點建設的200所中小學為主。其中,小學9所,中學21所。
根據計劃,北京明年還將建設15所城鄉一體化學校。北京市教委表示,實施城鄉新區學校一體化管理,不是簡單地建設一批優質學校,而是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城鄉新區一體化學校建設發展的長效機制,從最初的捆綁式發展,到輸入校借力提升,最終實現自主發展,各有特色,從而帶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男子開車5小時赴學校為考研兒子占座未果(圖)
大學生放假不回家:學校安靜賺錢多
農村學校校園安全:重硬件更要培育"安全土壤"
海口學生自幼殘疾 同學輪流背他上學學校提供午餐
蘇魯豫皖小記者海南采風 將與攀丹小學結成姊妹學校
北大賣肉"才子"陸步軒與師弟合辦"屠夫學校"
小學教師:十年工資漲幅不大 隱性收入看學校名氣
暨南大學原校長舉報名教授論文作弊 學校否認
德國留學選擇學校的常見誤區
海口:家長反映學校假期補課費高 校方稱將調查
?
?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