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去有一句話:盜亦有道。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一次演講中也說到,過去偷盜的人有其行規,如“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意思是刮風時行偷保險不易被發現,月光高照之下去偷易被發現;下雨天搞小偷小摸不易發覺,下雪天行偷腳踩在雪地上易被人察覺。這些行規既表明它們是行業的生存法則;又是這個行業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
“盜”是行為是實踐,“道”是理論是規則;“盜”是生存方式,“道”是文化指南。中國傳統社會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規,行行有其道。這其中的道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社會行為慣例,是一種行業習俗。
中國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雅與俗并存,既有陽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從這個角度看,“盜亦有道”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