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從事農村電影放映30多年的李青,走遍海南的各個市縣。說起過去到農村放映電影,這個穿著樸素的男子興致高昂。
據李青回憶,因為過去的農村娛樂生活方式很少,所以放電影,便成為村子里的一大盛事。一個村子的人如果想看電影,村干部便要提前十幾天向電影公司提出放映要求,而且要根據電影公司的安排進行等待。“因為當時要求放映電影的村子很多,所以只能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排過去。有時候一個村想要看電影,可能要等一個月的時間。”李青說道。
電影放映隊有標志,那就是兩根長長的竹竿,在村口玩耍的小孩子看到電影放映隊來時,會立刻沖過去,跟著電影放映隊的車子一路小跑回村。“當時是用牛車拉電影設備的。”李青笑說,那兩根竹竿是用來懸掛熒幕的。
海口宜欣銀龍影城副經理黃鋒曾經在白沙縣電影公司工作,主要到黎村苗寨放映電影。據黃鋒回憶,當時拉設備的牛車,很多都是木輪的。因為木輪磨損很嚴重,農村又都是泥土路,一路上坑坑洼洼的,他們很擔心設備損壞,便一路上都要求趕車的人慢點走。因為當時的農村沒有電,所以到農村放映電影,需要自己拉著發電機,現場發電支持電影的放映。
說起看電影的人,李青精神十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村子放電影,周邊5—10公里的人都騎著自行車去看。”黑漆漆的村莊里,電影放映的地方成為唯一有亮光的地方。而在亮光之下,則是擠得滿滿的人群。“不僅在電影熒幕的正面站滿了人,即使電影熒幕的后面,也是人山人海的。”
走遍海南的大小村莊,李青對農村生活的變化感受十分深刻。“村村都有了文化室。”李青感受頗深,過去黑漆漆的村莊而今多半有了路燈。天一黑,路燈便亮了起來,新修的水泥路面上是一片橘黃。
“現在到村子里去方便多了。”李青感慨地說,現在水泥路基本都修到了村子里,牛車拉設備的時代早已遠去,他們開著皮卡車,可以直接拉著設備進村子,發電機已經從設備里被剔除了——家家戶戶都有了電,還要發電機做什么?而作為放映隊的標志,那兩根長長的竹竿,也已被粗粗的鐵管取代。
“過去,我們一個放映隊4個人,照看一臺放映機。”李青解釋,當時是16mm膠片機,放映時需要人在一邊等著膠片放映結束之后,立刻將下一本膠片安裝好,電影才能繼續放映。一部2個多小時的電影,最多的時候,需要26本膠片。“現在2個人一部電影機。一輛皮卡車上,裝2臺電影機,分兩個村子放映。”
從過去4個人一隊,到現今的2個人一隊。除了人數變少外,放映的設備也早已更新換代。膠片機已經被放入倉庫,而李青和隊友們所攜帶的電影拷貝,是一個移動硬盤。“一個硬盤里,有幾十部電影拷貝。”李青說,現在到農村放映電影,老百姓已經學會了“點播”。幾十部影片,他們會從中挑選出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影片,要求放映員們播放。“現在的電影娛樂性多了,成龍系列,葛優系列,都是老百姓們比較喜歡看的。”除了觀看與時俱進的影片外,老百姓還有了自己的想法——看科教片。李青說,現在科教片成為最受歡迎的影片,去到農村,當地的老百姓多會要求放映隊多放映一些關于養雞、養鴨、種植水稻、培育果樹等方面的科教影片。
八九十年代的電影放映隊,無論走到哪個村子,隨身攜帶的電影拷貝最多不超過四個。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走過去,人們所觀看的電影是一模一樣的。可是,即使如此,依然澆不滅人們心中對電影的渴望。李青曾經有過一個晚上連續4場放映同一部電影的經歷。“我放映最爽快也最辛苦的時候是一晚上移了4個村子。”李青滿臉笑容。當時是在放映《舊州高炮團》,李青和隊員們喜歡電影放映結束后,從一個村子移到另一個村子繼續放映,等到他們將四個村子都走遍的時候,已經是凌晨4點半了。
李青曾經到海口的一個村子放映電影,結束之后他們需要立刻趕往隔壁村子繼續放映。“兩個村子之間有很大一片稻田,也是兩個村子之間的必經之路。”看著稻田,李青和隊友們有些發愁。稻田很泥濘,而牛車上所載的電影設備又很容易損壞。他們正不知所措的時候,隔壁村子的人已經走上前,幫忙把車子推到了自己的村子里,而村口則是正在等待電影放映的村民。
“過去的路都是泥土路,坑坑洼洼的,有些村子路窄,走不進去。”李青說,到了車子無法走進去的村子時,村民們便用扁擔將電影設備挑進村子,然后等待電影放映。下雨時放映隊自備兩把大雨傘,綁在竹竿上,繼續放映。而村民們則身穿雨衣、雨蓑,甚至披著化肥袋子繼續站在大熒幕前看電影。
“過去看電影,那是電影放映隊說了算。”李青回憶,過去看電影主要是《地道戰》《地雷戰》《白毛女》《苦菜花》等影片。“那些片子,已經放映到村民可以將臺詞很清楚地背出來了。”即便如此,村民們仍然會在隔壁村放映這些影片的時候,繼續趁著月光跑到電影熒幕下,再看一遍。
電影曾是村民心中渴望電影放映有了新選擇電影放映員的理想和李青見面時,他正在收拾電影放映的設備,準備到臨高去放映電影。他說,自己一走,就要到周六才能回來。這個從事農村電影放映工作30多年的男子,有時候一走便是一個月不著家,而他在鄉下呆得時間最長的一次是45天。
李青開心地說,過去的農村,一到晚上到處黑燈瞎火,有電影放映的時候,村民們就看電影,沒有電影放映的時候就只能早點洗洗睡了。別說燒烤攤了,連小賣部都少見。因為交通不方便,他們在電影放映結束之后,也只能點根蠟燭,呆在學校的教室或某一個廟里。而今,到了晚上,農村一片燈火通明,電影放映完之后,他和隊友們收拾好電影設備,便驅車到鎮上吃夜宵。
說起自己的生活,李青呵呵地笑了。他覺得現在的生活狀態挺好的。“再過四五年就退休了。”李青說,雖然工資不高,而且總需要東奔西跑,很少著家,但是他卻抱著“別的工作工資再高也不去”的想法。
未來的生活,李青并沒有什么想法。“最希望的事是漲工資。”李青樂呵呵地說,他打算等自己退休之后,帶著妻子一起去旅游。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他,希望將來能夠和妻子一起游走于國內各地,感受不同的風光。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