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2日晚,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晚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圖為因在《新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現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香港影星成龍領獎瞬間。海南日報資料照片
2005年,海南“十五”計劃收官,“十一五”規劃開始制定。在“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的指引下,海南崛起了一批具有相當市場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全省財稅收入大幅改觀。
這一年,海南全省人均GDP首次突破萬元大關,為“十一五”的開局、起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年,隨著“兩免一補”這個新詞被人們所漸漸熟悉,海南突出、優先、重點發展教育的決心更加鮮明地展現于世,一張張受惠于此而復學孩子的笑臉也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
“雙大”戰略成效顯著
人均GDP首破萬元
這一年是“十五”計劃的收官之年,“十五”期間,海南經濟實現了從恢復性增長向加速增長的可喜轉變,這為“十一五”的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1月,海南省委召開四屆七次全會,深入討論了制定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有關重大問題,審議并通過了《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描繪了海南省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在趨利避害中開拓前進,在改革創新中加快發展,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達到全國中等發達地區的水平,實現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這一年,海南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成效顯著。中遠集團與省政府簽約,計劃投資100億元,在港口、物流、航運、修船、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等五方面與海南合作;中信泰富與萬寧市政府簽署框架協議,計劃10年投資100億元建設神州半島項目。10月25日,電訊盈科—和黃地產、中國保利集團、上海聯合體與三亞市簽署海棠灣合作開發意向,意向投資額達170億元。繼金海100萬噸漿廠成功投產后,金海160萬噸造紙項目獲準建設,標志著海南省將實現林漿紙一體化。三星光纜、三聚氰氨等大項目也紛紛投產或開工。隨著一批大項目相繼投產,海南崛起了具有相當市場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全省的財稅收入得到大幅改觀,海南的經濟真正實現強筋健骨的目標。
2月3日,由省國資委作為出資人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旨在利用政府專項資金、資源及信用,構建重大建設項目的融資平臺和投資主體,促進重大項目建設和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隨后該公司推出了重組洋浦土發公司、向海航集團旗下的新華航空控股注資15億元人民幣等重大舉措。
凝聚產生力量,誠心換來碩果。2005年海南省GDP達到903億元,增長10%。全省人均GDP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10995元(折算約合1360美元)。海南發展狀況基本實現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經濟預期發展目標,給“十五”計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為“十一五”的開局、起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地位前所未有
“兩免一補”開先河
親眼見到山區因貧困輟學孩子回歸學校的笑臉,才會對教育投入的意義有更深刻的體會。2004年以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已經把教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放在突出、優先、重點發展的地位。從2005年春季學期起,海南在全國率先免除各市縣教育部門和省農墾系統興辦的中小學校(含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雜費,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即免除課本費和雜費,對住校學生進行生活補助。全省投入2.46億元,其中省級財政安排轉移支付專項資金1.56億元,此舉當年惠及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40多萬人。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是提高公民素質,增強國家未來綜合競爭力的明智之舉。“兩免一補”政策是省政府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實在舉措,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際行動。
2005年的海南還見證了幾件文化盛事。11月12日晚,中國電影百年來最隆重的慶典、最盛大的聚會———第1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中國電影百年慶典頒獎典禮在三亞市舉行。在三亞“美麗之冠”,數百位中國電影人走過“星光大道”,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16個獎項一一誕生。故事片《太行山上》、《可可西里》雙雙獲最佳故事片獎,馬儷文獲最佳導演獎,成龍、金雅琴成為新晉的金雞獎影帝影后。模特大賽、電影節、世姐賽相繼在三亞舉辦,大大提升了三亞作為旅游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進一步促進了三亞旅游從單純觀光向休閑度假的轉型步伐。
4月24日,來瓊參加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的108位佛教界高僧,共同為高達108米的三亞南山海上觀音圣像開光,并共同為世界和平、祖國統一、國泰民安祈愿。觀音圣像開光,既是佛教界盛事,又是文化大事,其影響極為深遠,并為海南增添了一個頗具文化內涵的景點。
強臺風“達維”重創海南
眾志成城抗災自救
2005年,還見證了一個眾志成城的海南——年初,海南遭受26年來最嚴重的夏秋冬春連旱,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幾百萬畝,幾十萬人飲水困難。9月26日,32年未遇強臺風“達維”重創海南,全省18個市縣222個鄉鎮630.54萬人受災,死亡21人,倒塌房屋3.21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16.4億元。黨和國家領導人溫家寶、曾慶紅、回良玉分別以各種方式,對災區干部群眾表示親切慰問,對海南防災抗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在罕見天災面前,全省人民奮起抗災,涌現出許許多多藍家興式的抗災模范,奏響了一曲曲抗災自救的凱歌。回望這場災難,“達維”給我們的深刻教訓是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指導經濟建設,要順“天”行事,在產業布局、農產品結構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各地的自然條件,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可抗因素,這樣才有可能使經濟保持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在不少海南人的記憶中,高考移民問題在這一年達到高潮。2005年高考移民竟多達9793人,6月23日,省政府出臺新的報考條件規定和《關于處置積壓房地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對遏制高考移民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年包括理科“狀元”李洋在內的28名考生被取消報考本科第一批的資格。8月16日,海南出臺新規封堵“高考移民”,明確今后凡空掛學籍而本人不在海南省學校就讀者,其學籍一律取消,省外就讀考生的空掛學籍行為被喊停。2006年高考,海南高考移民銳減8211名。
雖然經歷了重大自然災害等磨難,2005年的海南仍然取得了可圈可點的建設成果。隨著“十一五”規劃的出臺,海南對自己的發展路徑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必須進一步打造海南的環境特色、產業特色和體制特色,在創新中加快海南發展。不爭論,不折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些寶貴的思想成果,指引著海南沿著康莊大道奔向前方。(記者袁 鋒)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