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文南老街改造后,還原了南洋風格建筑原貌,營造了濃郁的僑鄉文化氣息。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攝
文昌頻出新招提升文化軟實力,豐富了城市品質和內涵 匠心獨運繪“文化地圖”
今年的清明節,85歲的老華僑齊必光像往年一樣,從泰國帶著太太回到文昌老家掃墓。一起回來的,還有兩個孫子。溪北書院、孔廟、文南老街、清瀾大橋……歸鄉的十多天時間里,老先生興致勃勃地帶著孫子逛了一遍文昌。“一定要讓兒孫知道他們是文昌人,了解文昌的傳統文化。”齊必光說。
讓走進文昌的每一位海外鄉親及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文昌文化,正是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心愿。為了以全新的“文化之鄉”面貌迎接2014年航天衛星首射,讓八方來客感受文昌魅力,近年來文昌市加大了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同時也帶動了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
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說,建設文化文昌,我們不僅在指標上下功夫,更在提升品質和內涵上多方籌謀。
修舊添新擦亮“古文昌”
5月1日,文城鎮文南街。
騎樓、窗楣、柱子、雕飾、女兒墻……長長的青石板路,一幢幢灰色的騎樓,似乎讓人又走進了那個膠片唱機唱著樂曲的時代。
婚紗店、服裝店、玩具店、理發店、茶店、照相館……靜靜流淌的文昌河邊,街道上行人川流不息。
椰子、文昌雞、西裝、文明棍……沿街一組組傳神的雕塑,宛如活動的畫卷,訴說著文昌人下南洋的歷史。
閑聊的、下棋的、打麻將的……街尾的涼亭里,還有三三兩兩布置在河邊的石凳上,坐滿了人,每個人臉上都顯露著悠閑與自在。
文南街之于文城,如同南京路之于上海,中山路之于廣州,博愛路之于海口。為了擦亮這張“老文昌”的代表性名片,2011年,文昌市政府依托文昌歷史文化對文南老街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如今,仍在改造中的文南老街,已形成了一條傳統和現代相融、商業與文化結合,旅游和休閑功能兼具的特色街區,不長的街道上總是能看到舉起手機或相機拍照的游人。
像文南街改造一樣,挖掘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是文昌市委、市政府進行文化設施建設的思路之一。新舊結合,讓原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重現輝煌,文昌的努力并不僅僅在文南街。
孔廟文化園區的建設,是文昌的另一大手筆。2009年,文昌市委、市政府經過調研后,決定在修繕好文昌孔廟、文昌宮和蔚文書院等古建筑群的基礎上,擴建宏光寺,新建文昌市博物館,把這里打造成一個文化區,項目計劃總投資8500萬元。
經過數年修繕建設,如今的文昌孔廟建筑群已經煥發新顏,迎來了八方游客。
文昌市規劃局負責人透露,孔廟文化園區的建設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把周圍的宗祠以及文昌公園的建設都容納進來,將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家族文化和民國文化都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歷史文化景點。
此外,文昌還注重從細節上雕琢城市文化,如宋慶齡雕像小憩園經過精心改造,已成為市民休閑和感受傳統文化的落腳點,新建的位于文東橋邊的紅樹梅園也成為市民感受現代文化和學習紅樹知識的歇息地,正在建設中的文昌市民活動廣場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元素。
風情小鎮點亮“新文昌”
“來鋪前,一定要吃糟粕醋。”5月2日,鋪前鎮勝利老街林花糟粕醋店內,鎮政府工作人員何躍熱情地向記者推薦。
店面里,酸辣味彌漫,鐵架子上,擺滿了海帶絲、蕎頭、螺肉等等配料。招呼老板打上了一碗糟粕醋,記者按自己的喜好添上螺肉和蠔仔。入口后,微辣后酸然后是清淡鮮甜,讓人回味,沒有泰國菜冬陰功湯的酸辣得那么濃烈,但自有一股清新特色。“這就是鋪前的味道。”何躍說,要了解鋪前,就要從美食、建筑和鋪前的人讀起。
行走在鋪前鎮上,勝利老街、溪北書院、林家老宅、七星圣娘廟、斗柄塔,留存的古跡讓人追憶曾經的歷史。路邊抽著水煙的老爺子,還有理發店里的胖師傅,只要記者開口搭訕,都會非常熱情地講述這個小鎮上曾經的大戶人家,曾經的熱鬧繁華。
鋪前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以及如今仍在鮮活的生活方式,堪稱南洋文化和本土文化結合的典范。2008年,經過申請,鋪前鎮被國家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2年,文昌投入400多萬元,修繕鋪前部分老宅和溪北書院等古文化建筑。今年,文昌將繼續投入600多萬元,重點對勝利老街進行修繕。
文昌市副市長郝書文說,這是文昌點亮“新文昌”文化地圖系列舉措的縮影。文昌將以各具特色的風情小鎮,展示文化之鄉的特色文化。
按照規劃,文昌將以特色區域為重點,著力打造鋪前歷史文化名鎮、木蘭頭高爾夫文化小鎮、錦山潮灘鼻風車小鎮、龍樓航天文化旅游小鎮、東郊椰林風情小鎮、清瀾書香小鎮、東路熱帶現代農業觀光小鎮等7個各具特色的風情小鎮。
路為經緯串起“文化游”
文城鎮,文昌千年古城縣治所在地濃厚的崇文重教傳統令人敬重;東郊鎮,百里椰鄉中那無處不在的椰文化使人迷醉;龍樓鎮,巍巍銅鼓嶺下如火如荼建設的航天發射場即將掀起一股新的航天文化旋風……
文昌文化元素猶如珍珠,散落在帶狀的轄區里。如何將“珍珠”串起來?一條條建成或在建的特色道路是文昌為編織這幅全新的文化地圖而制作的“經緯線”。
2011年建成的八門灣綠道總長54公里,途經4個鄉鎮、106個村民小組。這條綠道將文城、東閣、文教及東郊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連成一片。每逢節假日,文昌新打造的這張綠色生態文化名片,不僅成了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也常常迎接一批批慕名前來的國內外游客。
在建的濱海旅游快速干道,北起鋪前鎮木蘭港,東至東郊椰林,再通過清瀾大橋經清瀾港連接文清大道,道路全長約99.43公里,預計投資19.3億元。道路的選線經過鋪前、錦山、馮坡、翁田、昌灑、龍樓、東郊等多個鄉鎮,沿途分布著木蘭灣、月亮灣、淇水灣等多個海灣,還有航天城、銅鼓嶺、東郊椰林、鋪前老鎮等重要區域節點。
按照文昌市委、市政府新的文化產業發展布局,文昌以航天文化產業為主體,發展航天科普、航天實驗、航天旅游等航天文化衍生產業中心。二是以濱海文化為主體打造東海岸濱海文化旅游帶。三是以特色區域為重點,著力打造鋪前歷史文化名鎮等7個各具特色的文化小鎮。
在以“兩橋一路”項目為重點的在建和籌劃特色道路串連下,千年文化古城文昌將展現出新的韻味。
?
相關鏈接
?海南文昌兩小學生跟人釣魚溺亡 兩家屬各索賠33萬元
瓊州大橋交通管制4個月 文昌進海口繞行海瑞大橋
海南文昌2名少年水庫溺亡 家屬狀告水務局索賠33萬
文昌中學招生:擇校生降至150人 外市縣學生也可報考
慶祝建省25周年 文昌市開展促進消費系列活動
?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