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海南利好不斷。
年初在三亞開幕的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敲響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開場鑼鼓。海南史上投資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東環高速鐵路全線開通,海南史上投資最大的能源項目昌江核電工程正式開工,首個光伏產業項目、國際創意港、海南航天主題公園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先后投產、動工或落戶海南。海南還把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全年共新建保障房11萬多套。
這一年,海南上下搶抓機遇,戰勝歷史罕見的自然災害,乘勢而上,昂首步入最好的發展時期。
述評
2010年3月20日,博鰲國際旅游論壇主題論壇“海南旅游宣言圓桌會”在金茂三亞麗思卡爾頓酒店金茂大宴會廳舉行。圖為會議現場各國嘉賓鼓掌通過《海南旅游宣言》。本報記者宋國強攝
開場鑼鼓響起來
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盛大舉行
建設國際旅游島是中央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繼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海南發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2010年前后,國務院批復了一系列沿海地區區域經濟規劃,串起了一條漂亮的經濟區“金項鏈”,而海南國際旅游島正處在“金項鏈”的鏈墜位置。
在《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六大戰略定位,即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海南島的發展目標被定位為:到2020年,旅游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游服務標準全面接軌,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2010年3月20日,被形象地稱為國際旅游島建設“開場鑼鼓”的2010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在三亞舉行。此次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旅游局等7部委及海南省委、省政府共同發起,世界三大旅游組織負責人共聚一堂,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游部長以及世界旅游、文化、體育界精英數百人共同出席。世界旅游業第一次共同發布《海南旅游宣言》。
《宣言》認為,博鰲國際旅游論壇是后金融危機時期舉辦的一次非常及時又富有成果的國際旅游文化高端峰會,一致希望本論壇能夠繼續舉辦,并在打造“博鰲國際旅游論壇”品牌、旅游業在后金融危機中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消除突發事件對旅游業的負面影響等四個方面達成共識。
6月8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被視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基本藍圖和行動綱領的《綱要》,全長3.9萬字,用17篇章63小節明確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這一年,26國旅游團入境免簽政策、《海南省游艇管理試行辦法》、境外游客離境退稅政策等一批優惠政策先后在海南實施。
利好政策用起來
海南經濟發展創歷史新高
國際旅游島建設為海南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一批具有重大意義的民生工程、能源項目紛紛上馬,海南首個光伏產業項目、國際創意港、海南航天主題公園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先后投產、動工或落戶海南。
2010年1月12日,我省提出力爭在兩三年內有效解決城鄉居民,包括中低層公務員、教師、醫生和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提高居民保障性住房水平。之后,省政府把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2010年“一號民生工程”,從用地指標和建設資金上予以傾斜和保障,同時向各個市縣下達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硬指標,并將其作為政績考核內容。2010年,全省新建保障房11萬多套。
4月25日,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共同出資建造的海南昌江核電工程,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開工。工程總投資近190億元,1號機組計劃于2014年底并網發電。這是海南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能源項目。
此外,省委、省政府及時把脈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思路,從策略和規劃上進一步調整步伐。
11月4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決定》發布。《決定》提出我省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明確以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為突破口,重點發展九大文化產業,形成東部現代文化產業帶、中部綠色文化產業帶、西部特色文化產業帶,并對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布局和階段性目標等內容作出規定。著力打造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品牌,促進文化與旅游完美結合。
12月23日,省委五屆九次全會通過《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十二五”是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關鍵時期,提出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
12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率廣東省黨政代表團來我省學習考察。29日,兩省在海口簽署《廣東·海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助推兩地經濟建設和交流。
說到這一年最讓百姓振奮、最直接體現便民利民的大事,莫過于東環鐵路的開通。
2010年12月30日,東環高速鐵路開通,同時西環高速鐵路奠基,結束了海南沒有電氣化鐵路、沒有城際軌道交通的歷史。3萬多名鐵路建設職工,在中國第一條海島高速鐵路工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海南歷史甚至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之最”:東環美蘭隧道——國內最長明挖隧道;海口特大橋——國內高速鐵路穿越市區最長高架橋;東環鐵路分界洲隧道——海南最長隧道,也是海南史上施工難度最大隧道,在罕見斷裂地層和漏水塌方中如期貫通;海南史上最大水泥預制件———
—
800噸重的東環特大橋梁箱成功澆筑;有64個直徑超過兩米巨大車輪的海南史上最大背梁車,將1000多片巨大梁箱一一背送到鐵路橋,使巨龍連為一體;僅50天就成功跨越———
—
東環鐵路南渡江大橋創下海南速度……
時任省跨海工程籌建辦公室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楊逢春曾這樣憧憬:“西環建成后,它將與東環鐵路一起形成環島高速鐵路網,構筑起海南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并與將來建設的瓊州海峽跨海工程對接,把海南快速鐵路網與全國鐵路網融為一體,為海南國際旅游島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
政策利好作用使海南省經濟在2010年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創下1994年以來新高,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多項指標增速排列全國前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2.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比全國GDP增速高5.5個百分點。經濟效益也大幅提高,2010年,海南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71.06億元,增長52.1%,增速比全國財政收入增長21.3%高30.8個百分點,增幅全國第一。
這一年,海南還在省直管市縣管理體制、農墾管理體制、洋浦保稅港區建設等重大領域基本實現改革目標,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步。
海南脊梁挺起來
兩輪強降雨中共克時艱
2010年國慶黃金周,原打算與全國人民一道歡度長假的海南人民,遭遇了不期而至的狂風暴雨。自9月30日起,海南在半個多月時間內連續遭受2輪強降雨襲擊,引發了嚴重洪澇災害,338.4萬人受災,最終確認有4人因災死亡,有3個城市、1160多個村莊浸水,直接經濟損失114.5億元。
文昌赤紙水庫發生決口,6000多村民被困;海口、三亞、瓊海等多個市縣中小學一度停課;文昌市老城區許多樓房一樓已在水下,近5萬名市民被困水中;山體滑坡,125名游客被滯留在陵水黎族自治縣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
這是一段讓海南備受磨難的日子,這也是一段讓海南備感溫暖和感動的日子。風雨無情,人間有愛。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雨災害,全省上下同心協力,共御風雨,共克時艱。
災難當前,當地的黨政主要領導始終和受災群眾在一起,奮戰在救災一線的基層干部,使群眾在災難面前得到莫大的安慰。
受國家民政部的委派,有著10多年救災工作經驗的民政部救災專員柳永法,深入海南受災一線了解搶險救災情況,后來他動情地說:“基層干部在這次搶險救災中的表現,使我受到一次思想的洗禮。”
人民子弟兵一如既往成為搶險救災的主力軍,軍民攜手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為受困群眾托起“生命之舟”。
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海南災情。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云山、劉延東、李源潮、杜青林等分別就抗災救災作出指示、批示。
這次災情,給海南防汛工作帶來嚴峻考驗,同時暴露出水利基礎設施存在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吹響了海南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號角,促使海南在“十二五”期間把水利作為政府投入的重點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
戰勝災難,收獲夢想。這一年,海南圓滿完成了國際旅游島建設開局之年的階段性目標,全省上下正攢聚力量,期待在新的征途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大事記
習近平在海南調研
2010年4月11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海南調研。習近平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各級黨組織要全面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精神,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在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實踐中著力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有力保證。
老鏡頭
海南邁入高鐵時代
2010年12月30日,東環高速鐵路開通。圖為“和諧號”客運高鐵在東環鐵路上飛馳。本報記者古月攝
海南遭遇強降雨襲擊
2010年國慶黃金周前后,我省遭受強降雨襲擊。圖為10月8日持續多日的強降雨使文昌市文城鎮被洪水浸泡,平均水深4.5米。本報記者王凱攝
親歷者說
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外籍“參謀”安德烈·伊萬諾夫:
建設國際旅游島離不開理念的國際化
■本報記者張譙星
近20年來,俄羅斯人安德烈·伊萬諾夫一直奔走于海口、三亞與莫斯科等地,熱心于海南的國際旅游市場開拓。他不僅是海南旅游界進軍俄羅斯市場的第一人,也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值得信賴的“參謀”和“顧問”。
“我愛三亞勝過愛莫斯科,這是非常真實的情感。”安德烈說,第一次來海南后,他就一直把海南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傾力于海南與俄語系國家的旅游合作。從1994年開始,他便與事業的立足點珠江國旅公司一道推介心愛的海南。
現在,俄羅斯已經是海南第一大境外客源國,而開拓這一市場的大多數海南旅游企業負責人都是安德烈的老員工、老部下。
“從某種程度上說,開拓俄羅斯市場是海南打造國際旅游島的初次理念實踐。”安德烈認為,建設國際旅游島,不僅在于走出去開拓市場、吸引國際游客,更在于理念上的開放與國際化。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是在2010年上升為國家戰略,而理念上的開放在20年前就已經開啟了。
當年,安德烈第一次將即將面世的三亞旅游產品推介給俄羅斯朋友時,立即吸引了他們的極大興趣,很多人甚至當即決定到三亞旅游。然而,“一些旅游企業負責人甚至當面告訴我,海南旅游界不會認可俄羅斯市場,俄羅斯市場沒有潛力。”
此后,在政府、業界的持續努力下,旅游界人士逐漸形成一種理念上的合力,決定將俄羅斯市場作為海南旅游走上國際舞臺的突破口。
2010年,海南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安德烈說,海南的潛力很大,需要做的事很多,而在新形勢下,建設國際旅游島更離不開理念的國際化。
“要站在中外游客的角度,放眼全球旅游大舞臺來審視我們的旅游市場,以及服務接待工作。”安德烈表示,海南是中國的國際旅游島,需要立足于整個中國旅游市場,可以與其他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結成聯盟,以一程多站游等多種形式吸引各國游客到內地體驗文化之旅,到海南體驗熱帶度假。“如果西安等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都能架起向海南輸送國際游客的橋梁,海南的國際游客量將快速增長,未來將更美好。”
安德烈·伊萬諾夫。本報記者蘇建強攝
關鍵詞
兩個暫停
2010年1月15日召開的全省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動員大會宣布:2010年3月底前,暫停商業性開發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新的土地成片開發和大型主題旅游公園項目待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后再行啟動。這一舉措有力抑制了投資熱潮引起的房價高企。
2010年4月1日,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的有關負責人表示,暫停兩個多月的商業性用地供應審批重新啟動。
26國入境免簽
2010年8月12日,公安部向省公安廳下發《關于同意海南省實施增加免簽證國家旅游團等政策的通知》(公境[2010]1985號),同意我省開始實施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的“在海南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先期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游團組團人數放寬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時間延長至21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