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惑之年開始,海南籍作家黃明海才真正開始進入到他守望已久的文學夢鄉。長期的生活積累,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味。從《你愛過嗎》到《書給狗讀了嗎》,黃明海的創作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也引起了廣東、海南兩省,乃至國內各省文學界的關注。11日,由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和海南省文藝家評論協會共同主辦的“黃明海與黎族文學的當代性”文學研討會在海南大學舉行,對黃明海的作品以及黎族文學的發展展開了研討。
作品集中反映當下現實問題
黃明海是海南陵水人,1984年大學畢業后主要從事高校黨政管理工作,也涉獵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并有所建樹。2002年,黃明海開始文學創作,并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你愛過嗎》、《色相無相》、《楔子》,而今出版新書《書給狗讀了嗎》。
黃明海是當代一位很有特色的黎族作家。他出身于海南島一戶普通農家,在民間傳統文化的浸潤中長大,自小喜愛文學,并在成長過程中夯實了語文基礎,為今后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時隔二十多年,當黃明海已入不惑之年時,他才開始進行自己的創作生涯。在這時,由于長時間的生活積累,黃明海內心的創作激情如奔騰的大海般,波濤洶涌,心有萬般感觸,不發不快。在第一部長篇小說《你愛過嗎》之后,黃明海迅速躋身于黎族長篇小說創作開創者的行列。
黃明海的小說創作涉及農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既有象牙塔里的悲歡離合,也有鄉村基層的人生百態,更有對當下教育生態的拷問。他的新作《書給狗讀了嗎》便是一部關注當下、反映現實的長篇小說。小說以21世紀初葉某市為背景,刻畫了多元社會與應試教育環境下,以向巧舞、戈戟、楊疑等人為典型的學校領導、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不同的生存狀態、情感糾葛和價值取向。故事圍繞高三學生楊疑展開,引發了對當下教育生態殘酷的拷問,同時呼吁教育的正本清源。
在黃明海的小說中,筆觸溫潤表現了生活情懷,底層刻畫體現了其人文關懷,在面對作品中的現實生活、人性善惡、歷史迷離時,讀者的掩面沉思或豁然振拔正是作家對于“當代性”的最好詮釋,也是留給社會的寶貴財富。
作品極具當代性,促進黎族文學發展
黃明海為海南陵水人,本是一名黎族兒郎。雖然目前在廣州工作,但是從身份來講,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黎族作家。在以黎族作家的身份寫黎族生活的主題外,還關注了當下中國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況、生存狀況等,十分具有當代性。
瓊臺師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主任龍文希介紹說,黎族文學進入書面創作階段,到現在不過40年時間,這40年時間,也是黎族文學進入作家創作文學的40年,其成熟標志是近20年來由黎族作家創作的十來部長篇小說的出版,奠定了黎族文學作家的文學階段。黃明海在談自己的體會時,特別強調擔當。擔當是一種社會責任。作為一名黎族作家,黃明海的作品敢于直面現實,且以黎族人的眼光針砭時弊,從某種意義來講,促進了海南黎族文學的發展。
而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焦勇勤則表示,從黎族作家的角度來講,盡管黃明海寫的是城市生活,沒有涉及到少數民族的問題,但是其身份毋庸置疑,是黎族作家的代表,就此一點,便對黎族文化整體發展有了很大促進作用。
此外,黃明海提出了“兩膽兩激”,兩膽,即擔當與膽量;兩激,則是激情和積累。焦勇勤認為,黃明海的擔當精神十分值得佩服,他能夠沉下心來關注社會眾多問題,包括教育、官場、商場等問題,作品所涉及的社會面很廣,從這點來講,黃明海的作品便值得肯定。在作品中,作者借人物之口,將哲學性的思考表述出來。當代的哲學性思考其實就是一種多元性的思考,強調多樣性。從這點來講,黃明海的作品,無疑促進了黎族文學的發展。
如何看待當下文學
在討論了黃明海的作品與黎族文學的當代性之外,如何看待當代文學,也成為研討會的一個焦點問題。
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焦勇勤認為,當下,文學,尤其是小說,向抽象性、理性的思考發展應該是當代文學發展的一個趨勢。現在已經不是八十年代,文學崇高的地位已經被沖擊了,尤其是嚴肅的文學,越來越無法受到重視。但不管到什么時候,嚴肅文學對社會、歷史、人生和自我的認知和反思、批判等都值得認真閱讀和思考。“我們帶不走什么,但是我們可以留下來。”焦勇勤很認真地說,一部作品有沒有價值,是由后人,而不是當代人評價。“歷史上很多通俗文學,如黎族的歷史傳說,都是口耳相傳,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價值,但是后人認為有價值。”
有沒有價值,都交給后人評判。那么,當代文學該怎么寫?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復生認為,當代的文學寫作,首先應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即寫作的目光不應只是投注在風花雪月、唯美故事之中,而應該與現實對話,敢于直面人生,敢于直面現實問題,在作品中反映社會現實,從而在歷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跡。
此外,劉復生還強調,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具有總體化的視野。他認為,作家在總體化的視野中,才能將作品寫的深刻。作家要以總體化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在復雜的歷史、政治、經濟社會中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除此之外,作家還應該找到講故事的方法。(記者趙汶)
從不惑之年開始,海南籍作家黃明海才真正開始進入到他守望已久的文學夢鄉。長期的生活積累,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味。從《你愛過嗎》到《書給狗讀了嗎》,黃明海的創作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也引起了廣東、海南兩省,乃至國內各省文學界的關注。11日,由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和海南省文藝家評論協會共同主辦的“黃明海與黎族文學的當代性”文學研討會在海南大學舉行,對黃明海的作品以及黎族文學的發展展開了研討。
作品集中反映當下現實問題
黃明海是海南陵水人,1984年大學畢業后主要從事高校黨政管理工作,也涉獵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并有所建樹。2002年,黃明海開始文學創作,并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你愛過嗎》、《色相無相》、《楔子》,而今出版新書《書給狗讀了嗎》。
黃明海是當代一位很有特色的黎族作家。他出身于海南島一戶普通農家,在民間傳統文化的浸潤中長大,自小喜愛文學,并在成長過程中夯實了語文基礎,為今后的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時隔二十多年,當黃明海已入不惑之年時,他才開始進行自己的創作生涯。在這時,由于長時間的生活積累,黃明海內心的創作激情如奔騰的大海般,波濤洶涌,心有萬般感觸,不發不快。在第一部長篇小說《你愛過嗎》之后,黃明海迅速躋身于黎族長篇小說創作開創者的行列。
黃明海的小說創作涉及農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既有象牙塔里的悲歡離合,也有鄉村基層的人生百態,更有對當下教育生態的拷問。他的新作《書給狗讀了嗎》便是一部關注當下、反映現實的長篇小說。小說以21世紀初葉某市為背景,刻畫了多元社會與應試教育環境下,以向巧舞、戈戟、楊疑等人為典型的學校領導、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不同的生存狀態、情感糾葛和價值取向。故事圍繞高三學生楊疑展開,引發了對當下教育生態殘酷的拷問,同時呼吁教育的正本清源。
在黃明海的小說中,筆觸溫潤表現了生活情懷,底層刻畫體現了其人文關懷,在面對作品中的現實生活、人性善惡、歷史迷離時,讀者的掩面沉思或豁然振拔正是作家對于“當代性”的最好詮釋,也是留給社會的寶貴財富。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