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團體心理健康輔導課堂。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攝
海南中學注重學生心理輔導。 陳玲 供圖
“平時成績中上,不料一考卻砸了鍋,分數出來后好恨自己。”“面臨交友和學業沖突,真不知該如何選擇。”“媽媽來看我,每次都會講爸爸和后媽的壞話……”
每天,共青團海南省委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熱線都會接到一些青少年朋友的傾訴,人際交往以及情感障礙已成為困擾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問題。這些頻發的心理問題,需要引起青少年、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關注。
高考失利: 調整心態,從接受失敗開始
他們曾經是驕子,在高考中卻遭遇“滑鐵盧”。于是,一下子無法接受現實的他們生活陷入黑暗,醫生說,他們患上了“抑郁癥”。
每年高考結束后,這種考生心理疾病就會出現爆發期。而引起心理疾病的因素很復雜,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原因,都可能成為引發疾病的導火索。
“大考失利的痛苦是每個落榜生都要正確面對的,考生和家長不應忘記,生活的一扇門關上了,必然會有另外一扇門為你打開。自學拼搏,一樣會被社會所稱道。”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熱線心理咨詢師、海南省中學心理骨干教師唐彩霞表示。
一年前,省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曾接待過這么一位來訪者,他叫小濤,是海南某重點中學的高考生,平時成績中上,老師認為小濤考上大學應該是沒問題的,不料一考卻砸了鍋,連本科線都沒上。
“我從小讀書刻苦,本以為考個理想大學是沒有問題的。誰知高考前身體突然不舒服,上吐下瀉,導致考試發揮失常。”得知分數后,小濤說,當時好恨自己,特別是在公布成績后的那幾天,家里電話一響,就怕是親戚朋友同學來問。后來,索性整天在外面游蕩,不想和任何人說話,或煩躁不安,或郁悶發呆。
“不管是落榜,還是失利,首先要承認這個結果是一個無法更改的事實,只有先承認了,才能去面對。”唐彩霞說,“小濤首先要學會接受現實結果。高考成績和錄取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中有很多是家長和考生都不可控制的,因此,不要去一味埋怨、責備和逃避。”
“要學會合理宣泄。”唐彩霞建議,面對父母、朋友、心理醫生,小濤可以把苦悶說出來,用大聲傾訴、放聲大哭等方式宣泄情緒。要給自己一個更合理的目標期待,復讀一年還是讀普通專科學校,這些都是可以考慮的。還要盡量到戶外運動,走路挺胸抬頭,調整自己的心態。
孩子們在努力走出陰影,那么家長們該如何做呢?唐彩霞告訴記者,高考失利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坎,對家長更是一個坎。父母要從內心真正接受孩子的失利,夫妻之間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為孩子營造一個緩解壓力的和諧氛圍。家長要和孩子進行溝通,父母不能固執己見,單憑自己的經驗來給孩子安排前程。要主動把孩子帶到親戚朋友面前,坦然面對落榜這一事實,讓孩子覺得他永遠是父母的驕傲,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面對早戀:???如何放下這段朦朧的情愫
早戀是很多家長關注也非常頭疼的事情,面對孩子早戀,一些家長早晚去學校接送孩子,有的甚至給孩子轉學,但家長逐漸發現,這樣的“保護措施”不但沒有把孩子早戀的問題解決,反而惡化了和孩子的關系。
孩子為什么會早戀?發現孩子早戀,家長應如何對待呢?
小任在讀高一時,班上一名男生對她表示好感,一開始,小任并沒有接受,但經不住那名男生糾纏,就這樣雙方確立了男女朋友關系。
小任的父母對她要求挺嚴,可自從她談戀愛后,成績明顯下降,談戀愛這事后來被父母知道并極力反對。
面臨交友和學業沖突的困惑,小任向男友提出分手。可兩人分開后,小任見男友與班上其他女生往來頻繁,心里很失落,她感到自己沒有真的放下,不知該怎么辦?
12355青少年服務平臺熱線心理專家李曉紅表示,個案中兩位學生,他們的關系充其量只算是“異性相吸”的沖動而非真正戀愛,“其實小任對男友并沒有所謂‘愛情’,她接受他只是出于一種青春期被異性愛慕的虛榮心而已。當戀愛與學業、家人期望發生矛盾后,她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如何選擇,繼而產生困惑。”
李曉紅建議小任要先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再想自己該怎么做。
通過咨詢,小任漸漸從迷茫中走了出來。
針對中學生交友的問題,李曉紅告訴記者:中學生在青春期出現情感萌動,完全可以理解,這種感情健康而美好,但付諸行動卻不一定就合理。中學生應該以堅強的意志,把與異性的關系控制在與其他同學一樣的友誼范圍內。
孩子一旦出現早戀問題,家長往往手足無措,李曉紅特別談到,“早戀”之所以會發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歸因于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足夠的情感關注,如果孩子能從家長那里獲得足夠關愛,那么孩子將處理好與異性交往的關系,避免產生負面影響。
“早戀不是洪水猛獸,越是壓抑,它就越膨脹。家長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和孩子交流,知道他們在想什么。要鼓勵孩子正常與異性交往,給予積極引導,告訴他們交往要有群體性,對象不要單一。”李曉紅說,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也要多讀一些心理學的書,家長要多帶孩子一起參加活動,使孩子從父母身上獲得正常的情感體驗。
離異父母: 請幫孩子重建信心
小唐11歲,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父母因感情不和,在他不到一歲時就離婚了。后來,父母雙方都各自組建了家庭,小唐則和繼母、爸爸生活在一起。繼母對小唐很關心,為了他,也沒再生孩子。
最近幾年,親生母親會偶爾去學校看小唐,但幾乎每次都會講爸爸和后媽的壞話,所以小唐不是很愿意接近她。言語間,小唐總是提到非常恨自己的親生母親,不能原諒她,人顯得有些煩躁。
離異家庭的父母怎么做才能減輕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從而使孩子健康成長?李曉紅就此分析說,在孩子內心深處,父母是絕對不能替換的,父母、子女的關系,在孩子心里是不容侵犯的。婚姻出現問題的家長,必須明白這一點。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依然很愛他。一般來說,孩子能得到父母雙方的愛,會更有安全感,從而更有自信去面對生活。
“離婚對孩子是相當有害的,但如果孩子與兩個家長都能保持定期和良好的接觸,就可避免一些問題的產生,減少對孩子的傷害。”李曉紅表示,應盡量避免對孩子說另一個家長的不是,每次對對方的指責都會在孩子內心引起很大矛盾與沖擊,會使孩子面對父母時感到無所適從,如果不得不說,每說一項不是,至少同時說出一項對方的優點。?(記者魏如松)?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