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一位當地漁民身后不遠處,是文昌市龍樓鎮沿海區位的航天發射基地建筑物。
2008 2008年4月19日,文昌市龍樓鎮,當地農民正在西瓜地里收拾擋風網的情景。
2009 2009年8月19日下午,當地村民正忙著剝除椰子殼外皮。處理好的椰子殼將送往附近加工企業加工成椰雕紀念品。
2010 2010年12月5日,海南航天主題公園在文昌東郊奠基。一位小朋友被效果圖上的太空人所吸引。
2011 2011年,借助航天發射基地的影響,當地開始發展旅游業。圖為獨具特色的鄉村客棧。
2012 文昌市龍樓鎮正在建設中的航天發射基地建筑,旁邊有當地農民在地里勞作。
2013年5月29日,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正在建設中的航天主題公園外,一位村民正騎摩托車經過各種宣傳廣告牌。
2010年4月14日,文昌東部海岸航天城附近,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海南第一個兆瓦級的文昌風力發電廠,33座巨大風車,面朝大海,與椰風海韻形成一道亮麗風景.
2013年5月30日,文昌市龍樓鎮的航天小學,孩子們放學后開心地奔跑回家。
2013年5月30日傍晚,文昌龍樓航天城安置區,從航天城建設位置的星光村委會西海山村搬遷出來的村民陳亞琴,正和孫子收拾魚干。
洋氣整齊的文昌航天城安置區。
文昌龍樓的航天城安置區,年輕的移民們每天下午會聚在一起以打排球為樂。
2013年5月30日傍晚,文昌市龍樓鎮,年輕人相約在海邊抓魚撿海螺貝殼,這樣的方式能讓他們喚起共同的農村生活的回憶。“神十”成功飛天并安全返航,再一次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實力。
海南島也與國家的航天夢息息相關。
2014年,文昌航天基地將如期投入使用,成為我國唯一的濱海航天城。
文昌航天城的建設,正在悄然改變著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很多生產方式,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就看不到了,其實,很多當地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懷舊”。于是,記錄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盛夏六月,黃昏。
在文昌市龍樓鎮,火燒云將這里的天空“灼”得艷紅,在航天發射基地移民安置區廣場,人們端著飯碗,抱著雙膝,撫著小狗,孩子們在不遠處嬉鬧,廣場中心是排球場,年輕人正在你來我往地發球扣球。酷夏里,傍晚開始變得涼快,這也是安置區里最熱鬧的時候,這些從航天城建設地點的星光村委會搬遷出來的農民們,已經在這里住了兩年多。由于航天城的建設,他們像很多當地移民一樣,生活正在發生著改變,他們告別了農村,在鎮上開始了新居民的生活。
在安置區的另外一頭,60多歲的阿婆陳亞琴正在與孫子收拾著她曬的魚干,這位在農村住了幾十年的老人,依然保持著很多在濱海農村生活的習慣。盡管安置區里的小洋樓,條件優越,但陳亞琴與她的鄰居們,還依然保存著燒柴火、曬花生、養雞鴨等各種農村的生活方式。
航天城一天天在建設,小城鎮在發生著巨變,移民們的生活在巨變中前行。傍晚的時候,年輕人依然會像以往在村里一樣,相約在海邊撿海螺、抓魚撈蝦,但是,迎面而來的改變,讓他們也在為生計思索,或者將自家的小洋樓一樓改成鋪面經營些小飯店,或者用賠償款買個小車出去拉客,或者到縣城去做些小生意……他們已經不再是農民,他們要像城里人一樣生活下去,并努力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體面。
距離安置區不遠處,航天發射基地的建設熱火朝天。再等一年左右時間,這里即將進行衛星發射,屆時將有數以萬計的專家及各方面工作者進駐這個小鎮,而對于當地旅游、房地產等方面的拉動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道路建設,熱火朝天;五星級酒店建設,如火如荼;房地產項目建設,也日新月異……誰都不希望自己錯過航天城帶來的巨大商機。
2014,這個不再遙遠的年份,是航天城計劃首發衛星的時間,人們對此翹首期盼著,也在努力著。改變,每天都在發生,小鎮生活,在改變中繼續……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