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探訪保亭民族博物館500余件藏品再現黎苗先民生活
    來源: 海口晚報 作者:陳延鵬 時間:2013-08-21 09:09:07 星期三

      

    樹皮衣

      

    晚清龍被

      

    紡染織模擬場景

      歷經四次搬遷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于近日揭牌,8月19日,記者走進該館時,各種黎族、苗族先民的生活器具映入眼簾,一幅幅刀耕火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場景活靈活現,詳觀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藏品,無不讓人贊嘆先民們的聰明智慧以及絢麗多彩的當地民族文化。

      黎錦精品:晚清龍被

      被子在當今實在算不上稀罕之物,可是在物質匱乏和技術有限的過去,卻是奢侈的象征,尤其是黎錦技術織成的龍被更是貴族的象征。為得一床黎族先民所使用過的龍被,保亭民族博物館館長陳玉林可謂嘔心瀝血,成了一名民間尋寶人。

      陳玉林說,黎錦是黎族文化的精髓,而龍被是黎錦各種技藝的最高成就,它分為一聯、二聯、三聯、四聯和五聯,因被單上織繡有龍的圖案而得名,過去,只有大戶或當官的人家里才有龍被,是典型的貴族象征。因技術復雜和象征意義重大,制作龍被的人選十分重要,不僅要熟知紡染織繡技巧,本人且不能有過不詳之事發生,一個村落中這樣的人選只有幾人,而且她們要一起耗時幾年的時間才能做好一床龍被。

      為了覓得這樣一床龍被,陳玉林一尋數載,直到去年他才在五指山地區一個收藏家手中尋得一床三聯龍被,兩條邊聯除有黎族傳統圖案外,還有兩條栩栩如生的騰云蛟龍,中間一聯則是兩只精美的鳳凰與日月爭輝。陳玉林道出其中細節:“之所以鳳凰在中間,是因為當時慈禧執政,之前通常是龍在中間。”

      巧奪天工:柔軟耐穿樹皮衣

      踱步保亭民族博物館內,可以看到很多黎族、苗族先民們使用過的生活器具,這些器具中最吸引記者的當屬獨木器,它們清一色為整塊木頭制作,小到一個牛鈴,大到舂米臼、蒸飯桶、米缸和獨木船。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獨木器是最典型的黎族、苗族生活器具,多是用原木刳制、雕鑿而成,制作的器具不僅注重實用性,還講究造型優美,眼前的一件件器具無一根鉚釘或拼接痕跡,既質樸端莊又不失自然本色。

      除了獨木器外,還有更具當地黎族特色的樹皮衣、藤盾、簍、壺等特色展品。陳玉林說,在過去,黎族百姓的家中是看不見柜子等器物的,他們使用的物品全部是自然材料做成,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樹皮衣,取自見血封喉樹皮,經過搓洗、拍打等工序制作,去掉了硬質物只剩纖維,不僅耐穿而且十分柔軟,至今還有人保存著樹皮衣的制作方法。

      在娛樂方面,黎族、苗族也保留著自己的特色,其中名氣最大的是鼻簫。鼻簫是海南黎族的特有樂器,已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防止技藝失傳,保亭專門開辦了學習班,將鼻簫等技藝傳承下去。

      保亭民族文化遺產豐富

      陳玉林介紹,保亭的歷史和民族文化非常悠久,國家考古人員也多次到當地進行考察,目前已經發現20多處古代遺址,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瓷器等珍貴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2009年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很多布紋陶片。

      為了更好地守護和傳承當地的文化和物質遺產,當地政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著手建博物館。現如今,歷經四次的搬遷,從最初的倉庫儲存到今天的保亭民族博物館。收藏和征集也變得越來越廣泛,并得到當地百姓和各界收藏人士的大力支持,目前,1668平方米的博物館內已收藏570余件套文物,分為歷史、民族、革命三大類。

      保存人類記憶衍生文化商機

      陳玉林說,博物館既體現當地經濟的良好發展,又起著與經濟發展互動的作用。博物館作為一個載體,保持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特色與內涵,架起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在某些方面,它已是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綜合體,對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無形效益和地區吸引力。

      通過博物館弘揚民族文化,可以極大地的帶動保亭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大量的衍生商品。在社會效益方面,以博物館為中心的文化圈,可以帶動周邊商業活動。所以說,民族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遺產的貯藏所和守護者,對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尤為顯著。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