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要求給小學生減負,家長卻紛紛為孩子報名上校外輔導班 ,小學生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國家教育部8月22日公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提出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等減負措施。但部分家長聽說要減負,不僅沒有覺得慶幸,反而擔心作業少了孩子學習跟不上,而考試還要照常舉行,這樣以來,孩子在升學考試中就沒有競爭力了。因此,不少家人紛紛給孩子報名上校外輔導班,減負淪為一句空話。
走訪校外培訓生意火
9月1日上午10時許,海口解放西路海口市第九小學門口聚集了不少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在等待孩子放學的間隙里,大約有5家輔導機構的工作人員忙著向家長派發招生傳單。記者發現約四分之三的家長當場表示要給孩子報輔導班。
9月1日下午,記者看到,海口白龍南路萬福大廈的一家校外輔導機構報名點內擠滿了前來咨詢和報名的家長。這家機構的輔導費用不菲,36個課時的輔導費用需1350元到1800元。
近幾日,記者走訪了海口龍華路、白龍路、義龍路的多家校外輔導機構,都擠滿了前來咨詢和報名的學生家長。
?
?
?
家長作業少得“搶跑”
嚴先生的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9月1日下午,在海口白龍南路一家校外輔導機構,他邊咨詢培訓事宜邊對記者說:“一年級這個時間段非常寶貴,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聽說教育部要減負,一二年級的學生不留書面作業了,但我還是想讓他多學多練。”
“我女兒從一年級開始上輔導班學英語,還有一年就‘小升初’了,想給她報個數學沖刺班,許多孩子都上好幾個輔導班呢。”陳女士說道,“聽說小學生要減負了,我要趕緊給她找課上,找作業做。”
“不論怎么減負,孩子升學還是要看考試分數,我們當年哪個不是靠題海戰術過來的?現在就算擠破腦袋、勒緊褲腰帶也要把孩子送去輔導班。”在海口白龍南路一家校外輔導機構排隊繳學費的一位家長說:“我趁著周末來幫小孩報班,報晚了怕就報不上好班了。”
?
?
?
學生作業少了更辛苦
9月2日晚7時許,家住海口昌茂花園小區的五年級學生小陳匆匆吃完晚飯,就背著沉重的書包到海口南沙路的一家校外輔導機構上晚自習,“媽媽幫我報了晚間作業輔導班。”陳同學說,學校布置的作業少了,但家長會幫我們買習題做,比以前更辛苦。
跟陳同學在同一家校外輔導機構的莫同學除了周一至周五的晚上要上兩小時的晚間作業輔導班外,周六還要上劍橋英語一級班。
老師減負不是減質
海口秀英區一所公立小學的老師謝萍告訴記者,小學生減負不是意味著老師不教或者教的知識比從前少,而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要讓孩子們輕松快樂地接受新知識,今后我會多布置閱讀性作業。”謝萍表示,閱讀性的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對于減負,家長不要過于擔心,也沒有必要上校外輔導班或者盲目地給孩子加大習題量。”
“減負真正考驗的是老師,我們老師也在不斷提升個人素質與執教能力。”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的吳老師說,小學生減負之后的課堂將比之前的更生動,知識容量更大。
?
?
?
專家謹防減負變新壓
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吳益說,家長沒有客觀地認識減負,很多家長認為學生作業做得越多成績就越好,而忽視了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過多的作業壓力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抵觸課堂、厭倦學習的心理,也不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吳益建議,家長應當樹立正常的教育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不是升學考試。
吳益說,小學生減負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學校、老師、家長應形成“統一戰線”。不要把減負演變成新的壓力,盲目上校外輔導班。
?
?
相關鏈接:
希望“學生減負”別再是紙上談兵
學生“減負”應從家長著手
2013教育期盼:近六成家長盼老師給學生減負
給學生減負遇困惑 作業多學生苦 作業少家長憂
重慶為學生減負動真格 減負不力中小學校長下課
市民為學生“減負”支招:高效用好課堂40分鐘
浙江推出學生減負新規定? 學校補課多將被問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