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松34年如一日扎根苗寨,用生命書寫大愛。葉彥彤攝
定安南嶺小學校長劉學松三十四年如一日扎根苗寨教書育人
用生命書寫大愛
9月9日,記者從定城前往中瑞南嶺小學,這個距離定城有80公里遠,“藏”在中瑞農場山中的學校,道路不好走。在熟悉路線的人帶領下,小車一路顛簸,2個小時后,到達了南嶺小學。
來到南嶺,一提起劉學松的名字,沒有人不認識這位“苗哥校長”。當地群眾都說:“苗哥校長真是個大好人,沒有他,我們家娃娃恐怕沒有學校上了。”記者從群眾的口中得知,今年5月,劉學松因重咳嗽到海南省人民醫院檢查出了肺癌,住院半個月后,執意要出院回到大山里,堅守在教育崗位上,為山里的孩子們,點燃走出大山的希望。
?
?
?
?
?
三拒調任為了學生留守苗寨
第一次見到劉學松,是在他愛人王明英攙扶下見面的。他給人的感覺很和藹,很慈祥。頭戴一頂帽子,清瘦的面龐,黝黑消瘦的身子,額頭和臉頰鐫刻著幾道深深的皺紋,樸質的笑容顯得靦腆而又謙虛。
在交談中記者得知,現年52歲的定安縣中瑞學校南嶺小學校長劉學松,在34年的任教生涯中,多次面臨走與留的選擇。
1979年,高中畢業的他報名來到南嶺小學,成為該小學一名月薪僅60多元的老師。
初來乍到,眼前的南嶺小學超出了劉學松的想象。黑暗狹小的茅草屋就是教室,沒有一個完整的門或窗,連講臺都沒有,最要命的是,這里的學生95%以上是苗族,而他是漢族人,語言也不通,但這些難題都沒有嚇住他。
“看到孩子們渴望讀書的眼神,我就感到揪心的疼,最后決定不走了,留下來,扎根在山寨里,干出一點事來。”劉學松說,沒想到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從那天起,學苗語成為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在苗族同胞熱心幫助下和良好的語言氛圍中,他很快學會了苗語。
在教學上,他采取“雙語”教學,每次上課都是先講一遍苗族方言,再用普通話教學。
他還十分注重學生禮儀教育。課間,他每天都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教會學生對待長輩要稱“您”,早晨見面說聲“好”,求人幫忙說聲“謝謝”,影響別人說“對不起”等等。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孩子們學得很快,養成良好習慣,見面總會問聲好,這讓劉學松感到十分欣慰。
?
?
?
?
他的努力和付出,老師們看在眼里,學生感受在心里。
1993年,劉學松接班當了校長。
由于工作上表現突出,1998年的一天,劉學松接到通知,可以調到定安縣第二小學任教。
“那里是縣城,工資高低且不說,起碼能讓家里的生活好些,對自己的前程也是個好的開始。”妻子王明英曾不止一次這樣勸說。
當時王明英根本無法理解丈夫的行為,甚至覺得丈夫傻,別人都拼了命想往外走,只有丈夫死守在這個窮山溝里。為了讓丈夫離開,一直順從丈夫的她,甚至與丈夫發生了多次的爭吵,但這并不管用。
“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奉獻給這里的孩子。孩子們學到知識,快樂地成長,我覺得很快樂。”劉學松態度十分堅決。
由于南嶺小學交通不便、環境惡劣、信息閉塞,生活條件艱苦,當時和劉學松一起來的七八個老師早已經走了。只有他選擇了留在這個窮山溝。
他放棄了調離苗村山寨的機會,這樣的機會至少三次。
看到丈夫再三堅持,王明英最終選擇了理解與支持,默默的陪伴在丈夫身邊。
1997年,因為單位被撤消,王明英下崗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丈夫劉學松提議讓她去師范進修,將來和他一同站上三尺講臺。為了與丈夫走上共同的道路,幫助丈夫實現理想,王明英跟隨丈夫的腳步,考取教師資格證,成為了南嶺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同丈夫扎根苗寨。
?
?
?
?
由己及人把學生當自家兒疼
山里的環境艱苦,但山區苗族的孩子一樣需要接受教育,山區苗寨更需要傳播文明。
劉學松說,讓他甘愿留在苗村山寨最大的原因是他愛那群可愛的孩子。
“我也有過離開這兒的念頭,”劉學松深情地說:“每當走在校園里,看到‘們賽哏’(苗話,孩子們)純樸善良、天真的眼神時,心里總有一種割舍不斷的情懷。”
“當別人叫我‘苗哥校長’的時候,我感到一種責任,同時也感到驕傲與幸福。”劉學松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把孩子交給‘苗哥校長’,我們放心,他關心學生比我們當父母的還用心,還周到。”在南嶺,鄉親們都這樣說。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誰家辦喜事,家家戶戶都要請他。在鄉親們眼里,劉學松是不能忘的“親戚”。
盤佳呈是劉學松的學生,畢業后回校任教,是劉學松養病期間的代理校長,他說劉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大山那樣深沉,他把學生們當做“自家娃”來疼。
南嶺區有四個苗族自然村,離學校最遠的有五公里多山路。不少學生每天需要步行1個小時才能到學校,為了上學,不少學生都自帶午飯。
暑日,驕陽似火,盒中的飯菜時常臭餿,難以下咽;嚴冬,飯食冰冷,無法進口。
有一次,劉學松看到一個學生趴在桌子上,以為他生病了。上前詢問,學生的回答讓劉學松一下子就愣了。
“孩子說他餓了,餓暈了。”劉學松聽到后心如刀絞。原來,這個學生不小心打翻了飯菜,卻又不敢聲張,忍饑挨餓一整天。
?
?
?
?
看到這一幕情景,劉學松感到心酸、心急。從這以后,劉學松和各班主任每天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檢查學生有沒有飯吃。
冬季,他常為學生加熱飯菜,為餓著肚子的學生煮飯做菜,犧牲了不少午休時間。
早在前幾年,南嶺小學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學生腳踩土路、泥路,到學校還要經過山路危橋。夏季暴雨時節,雨水時常沒過此橋,學生回家的途中安全受到威脅。
每當此時,劉學松總是和老師們一起分頭護送孩子們回家。
2010年10月的一天,大雨傾盆。為了使學生盡早安全回家,放學后劉學松急沖沖地趕到河邊。眼看河水就要漫過小橋,他心急如焚。
為了確保學生安全渡河,劉學松先試探著摸索過河,在河水的不斷上漲中,他一只手托穩背上的學生,一只手攀扶住小橋沿,在顛簸中將一個個學生背過河對岸,在與來接孩子的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幫助37名學生安全地渡過小河。
雖然河水、雨水、汗水浸濕了一身,但望著一個個孩子們蹦蹦跳跳的背影,劉學松的焦慮蕩然無存。
當劉學松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里時,已是萬家燈火。妻子看到他疲憊的神情,心疼地問:“累了吧?”他笑笑說:“心安多了。”
沒想到那一晚他竟發了高燒,得了重感冒。許多家長知道后,十分感激說:“苗哥校長是親人。”
?
?
?
?
“鐵人”病倒但仍堅守崗位
2013年5月,定安縣舉辦了全縣中小學生的文藝匯演。由定安縣中瑞南嶺小學師生同臺表演的情景劇——《最美鄉村教師的一天》獲得全縣小學生組一等獎。
劉學松和他的學生高興地抱成一團。
喜悅的氛圍還沒有散去,劉學松感到胸口明顯陣痛,一咳嗽就咳出血來。
“我感到很疲勞,晚上就不回南嶺了。”劉學松面色蒼白地對中瑞總校的校長說。
后來劉學松到省醫院檢查得知是肺癌。聽到這個消息后,所有老師都驚呆了。
前段時間,劉學松經常感到身體不適,咳嗽咳出血絲,他特別交待愛人不要告訴別人,自己默默地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堅守著崗位,堅持著與孩子們一起排練節目和演出。
家人曾多次勸他去醫院檢查,但是他總是說:“沒事,等忙完這段時間再去”。
?
?
?
?
?
由于病情越來越嚴重,劉學松不得不選擇住院。
家長們知道后,自發組織到醫院看望劉學松,帶來了自家蜂蜜、營養補品,希望他早日康復。
自從劉學松病倒住院后,他的學生總是眼巴巴地望著校門口的那條路,問劉老師什么時候回來。
劉學松十分惦記著孩子們,他執意出院,回到孩子身邊。當他回去看到學生們在教室黑板上寫著“祝劉學松老師早日康復”幾個大字時,這個堅強而又倔強的漢子哭了。
“我不能走,我要為孩子們站在講臺上直到最后。”即便身患肺癌,劉學松依然選擇堅守。但這一次,劉學松不知道自己還能留多久。
這位甘守在大山中默默耕耘的普通教師劉學松,慈愛看著圍在他身旁的孩子們,溫和地笑著,臉上的幾道皺紋越發清晰,不禁讓人想到了艱苦卓絕歲月的母瑞山革命戰士,他們一樣懷著同樣的理想和信念……革命戰爭年代,母瑞山的人民、那山、那水掩護了紅軍戰士,兩度保存革命火種,鑄就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輝煌。如今,這位鄉村教師堅守母瑞山34年,用青春和生命書寫了感人的詩篇。
?
?
相關鏈接:
?教育部:著力改善農村教師待遇
廣大農村教師的福音:周轉宿舍今年增加入住11萬人
15.7萬中西部邊遠艱苦地區農村教師入住暖心房
遼寧今年招聘1702名特崗教師充實農村教師
讓農村教師安心樂教 海口美蘭投百萬為學校換桌椅
農村教師王光久:家長和學生們眼中的“孩子王”
海南高校名師奔走11市縣為萬名農村教師授課
海南陵水投入4762萬元建農村教師周轉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