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發展水產品高附加值加工業???可持續性開發近海資源
????———海南應把近海捕撈的半數力量轉移到外海捕撈或其他領域,從而使近海漁業資源得到更好的恢復
????在近海漁業資源出現明顯衰退之時,省水產研究所捕撈資源研究室主任劉維對海南近海漁業發展仍頗有信心。
????“與東海、黃海相比,南海漁業資源具有品種多、更新快、容易恢復等特點,這是海南近海捕撈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重要優勢。”劉維說。
????根據已有的歷史資料,南海漁業資源種類繁多,已知魚類種數為東海的1.4倍,為黃海、渤海的3.56倍。魚類的世代交替頻繁,個體生長速度快,補充群體往往大于剩余群體。
????“除非發生重大環境災難(指大陸徑流斷絕、水體重度污染等),海南島四周近海大陸架的漁業資源將永難枯竭,因為海南近海大陸架面對的是一個浩瀚的南海。”一些專家分析。
投放人工魚礁吸引魚群
????黃永春告訴記者,漁民以前愛捕底層魚類,現在底層的魚越捕越少了,所以用燈光罩網等捕中上層魚類(棲息于海洋中層或上層的魚類)的人多了起來。
????專家指出,目前海南近海陸架區的底層和近底層漁業資源已呈衰退趨勢,有待得到恢復性利用。他們建議,一方面要控制網具,不要使用網目過小的漁具,“目前海南漁民捕撈到的幼魚占比大,這種狀況迫切需要得到改變。”另一方面積極改善海底環境,防治海洋污染,增加人工魚礁的投放。
????北部灣漁場是海南近海漁業的一大重要漁場,不過讓漁民們可惜的是,離海南島較近的一些海域水流急,吸引不了魚群棲息。
????在臺灣,當地通過建設人工魚礁,有效促進了漁業資源的恢復,形成了漁場。陳積明提出,海南也可通過在北部灣投放人工魚礁,將魚群吸引過來,從而形成漁場。
嚴禁在近岸使用底層拖網
????從去年海南省最重要的五個漁港漁獲情況看,海南省漁獲種類非常多,以中上層魚類為主,底層漁獲相對較少,拖網捕獲的底層魚類以幼體為主。
????在海南省一些漁民和專家看來,海南近海漁業資源衰退呈現結構性。海南近海底層和近底層漁業資源出現了明顯衰退,不過抗捕撈能力強的近海中上層魚類和頭足類(特別是藍圓鲹)仍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可采取相對應的捕撈方式。
????劉維分析,用底層拖網捕撈不僅漁獲品質低,而且對海底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采用燈光圍網和燈光罩網等作業方式可持續利用中上層魚類。
????“海南省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作業格局應以燈光圍網和燈光罩網為主,單拖網、流刺網為輔,其他多種作業方式并存。”劉維建議,嚴禁海南島近岸用底層拖網進行生產。
????受資金缺乏影響,漁民轉變作業方式并非易事。“改用燈光罩網得花幾十萬元。”黃永春告訴記者,目前臨高新盈鎮龍昆村80%的漁民均使用流刺網作業。
????另外,一些漁民也正積極嘗試著轉產,如從事水產養殖業、休閑漁業等。海南大學教授張本認為,更好地利用近海漁業資源,關鍵是需樹立現代漁業觀念來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加快發展水產品的高附加值加工和休閑漁業等。
????“海南應把近海捕撈的半數力量轉移到外海捕撈或其他領域,從而使近海漁業資源得到更好的恢復。”陳積明認為。
出路???外海尚未有效開發???造大船闖深海??勢在必行
????———鳶烏賊可捕資源量巨大,鳶烏賊燈光罩網有望成為南海海洋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面對近海漁業的低效益運作,海南一些近海捕撈戶在轉產水產養殖業等的同時,嘗試著向外海要生存、要高效益。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海南省擁有三沙捕撈漁船約千艘。
????近兩三年來,海南省燈光圍網船多次到西、中沙群島海域探捕,船夜產都在10多噸以上,最高船夜產50多噸。漁船生產3至5個夜晚,大多滿載而歸。
????一些專家指出,海南外海漁業資源非常豐富,總體尚處于未開發狀態。由近海捕撈到闖深海,前景光明。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