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4-01/30/d9e2803493aa6c444e4525e4866a1ddb.jpg)
萬泉鎮游人漸多。 本報記者 張杰 攝
萬泉鎮域示意圖 制圖/張昕
“萬泉水鄉,河畔人家”,在打造風情小鎮的過程中,萬泉鎮以河水流域生態觀光為核心,充分運用各色人文稟賦,打造產業多樣化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旅融合。
綠道:河邊水上做文章
河水繚繞,柔情悠悠,是萬泉鎮最有特色的情致,也是上天賜予的旅游資源。萬泉鎮文曲社區干部陳武說:“只要有河在,村民們就有文章可做。”
的確如此。沿著文曲河,如今鋪就著一條美麗的綠道,其中古木棧道曲徑通幽,專為游人沿岸觀賞水上風光而設。綠道中,一座座河塘咖啡屋如珍珠散落,給傳統農村帶來現代休閑的氣息。目前,沿河的溪邊園農家樂餐飲店已經開張迎賓,石寶園農家樂及萬泉農莊農家樂正在建設當中。?
“我們在水邊住了這么久,也沒有發展起來。現在修了綠道,是一次致富的好機會。”石寶園村村民林紹煌表示。
萬泉鎮副鎮長周營介紹,文曲河邊綠道只是整個萬泉鎮綠道的一部分。整個綠道始于萬泉河文宗渡口,曲徑通至西河村紅群水庫,全長約15公里,目前已完成5.4公里,沿線引導河畔人家圍繞綠道服務游客開設驛站、農家旅館、農特產品市場等,讓農民原地創收。
手工藝:精雕細琢出華章
“萬泉人心靈手巧,手工精雕在瓊海素有影響。”萬泉鎮委委員陳小寧表示,利用這一傳統特色優勢,好好進行產業化打造,可以成為農民創收的一大亮點。
陳小寧介紹,萬泉鎮文曲橋西北面的防潮堤建成后,將沿萬泉中學圍墻至武弄村路口新建一條手工精雕街,總共200米,既連接了南軒村與鎮墟的交通要道,解決老百姓的出行問題,更將分散在各村精于手工雕的人群集中起來,真正展示萬泉民俗手工精雕的風采,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和采購。
“一戶一品,一村一業。我們社區就有濃厚的精雕傳統,也有一批這樣的人才,他們既能打造家具,也能雕刻小工藝品,非常出彩。”陳武介紹,聞知打造精雕街后,村里許多人已經做好了進駐的準備,以期“大展宏圖”。
紅色游:革命遺址譜新章
萬泉有水,水邊有好兒女。丹村椰子寨,以椰樹眾多而得名,坐落在萬泉河中游,位于萬泉鎮墟南面。八十七年前武裝斗爭的集結號吹響,革命軍隊從此地向國民黨反動派發起了第一次進攻。此后椰子寨就像一座地標,永久地記錄在瓊崖革命斗爭的豐碑上。
椰樹依舊婆娑。不顯眼的角落里,輕輕撥開柴草,一塊石碑默默佇立,這就是椰子寨戰斗遺址。
歷史沒有遺忘,還將譜就新章。陳小寧介紹,萬泉鎮委在打造“沿河”生態旅游帶時,專門將這里構造為一條紅色旅游線路,不久,紅色主題公園就要在這里建成。
(本報嘉積1月29日電)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