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措
擴大教育惠民覆蓋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海口連續3年加大教育財政支出,計劃用5年實施8大人才項目
這一系列的變化,得益于海口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海口教育,不僅要適應老百姓對上好學的新期待,還要滿足‘四宜三養’最精最美省會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建設對人才的迫切需要,更要承擔起塑造市民文明素質以及提升城市精氣神的歷史責任。”海口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曾在多個場合對海口教育新時期發展提出要求。
為促進教育公平,適應新時期的新要求,近年來,海口市政府年年加大教育財政支出,不斷擴大教育惠民覆蓋面,多舉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加大財政投入一年支出23億元
力爭年底新增省級規范化學校6所,市級規范化學校15所
作為我省首批試點“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的4個市縣區之一,海口市龍華區3年投入4.5億元,通過實施校安工程、學校布局調整工程、標準化建設工程、城鄉對口幫扶工程等,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均衡發展,順利通過省級和國家級的督導評估,并獲得較高的評分,為海口其他3個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連續3年,海口教育財政支出年年增長,到2013年,全市教育財政支出23.1億元。
“今年,我們將全力支持美蘭區創建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評估工作,爭取早日通過省級驗收。同時,力爭在年底新增省級規范化學校6所,市級規范化學校15所。”海口市教育局局長李燕儀透露,根據省政府與海口市政府簽訂的教育均衡發展責任書,至2015年底,海口市4個區將全部達到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讓教育公平的陽光惠及每一位城鄉適齡兒童、少年。
在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區”督導評估的龍華區,42所公辦學校全部達到標準化學校的建設要求,城鄉各校均配備了多功能室、運動場地等,并有飲水、防火、防雷、監控等生活安全設施,校容校貌有很大的改善。
建設師資隊伍五年實施8項目
投入200萬元成立青年骨干教師成長助推站
在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強調:“要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引導教師不斷加強師德修養,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教師。”
師資隊伍建設始終是海口發展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海口市教育領域人才隊伍培養計劃》,海口計劃用約5年的時間,通過實施“領雁計劃”、“旗艦計劃”、“耕耘計劃”、“晨曦計劃”、“雙師計劃”、“領航計劃”、“全員培訓計劃”、“精英計劃”等八大項目,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育人才隊伍。
海口市教育總督學王涯燕介紹,一方面,海口創新用人機制,每年舉辦校長論壇和高級研修班等,啟動學校百名后備干部培養計劃,將一批政治思想過硬、管理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提拔到管理崗位,并建立起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另一方面,通過創新培訓機制,2013年,海口市搭建教師成長平臺,投入200萬元成立了青年骨干教師成長助推站,400名教師和20多所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及骨干級教師積極參與其中,有力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此外,海口還通過公開招聘優秀教師,積極調整學科教師結構,大力推進城鄉教師交流,有效地解決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和部分學校學科教師緊缺的問題,促進城鄉學校師資力量的均衡。海口市政府和4個區還都安排了專項資金獎勵教育教學成果,重點向農村一線教師傾斜。
立法保護用地調整學校布局
改擴建海口二中,新建美苑小學、港灣學校
此外,海口結合舊城改造,加快了城區麻雀學校整合和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步伐:借力海甸溪改造工程,改擴建了海口二中;利用海口旅職校白龍北校區整合市七小、二十九小等周邊麻雀學校;撤并九村小學和流水坡小學,新建美苑小學;啟動玉沙學校初中部建設,新建港灣學校等。
為保障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用地保護也開始進入立法議程。2013年9月4日,海口市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海口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切實加強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用地規劃與保護的決議》,明確將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中小學校、幼兒園用地。
“海口將從多個方面入手,著力促進和保障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海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介紹,根據《海口市中小學教育用地專項規劃》,海口新規劃教育用地共15宗,用地總面積870畝。
方向
根治教育“超載”尋求特色辦學藥方
每個學校都有特點,不再有
傳統意義上的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分
然而,海口教育資源“超載”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由于異地高考政策的影響,外來人口涌入海口讀書的積極性將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近年來,海口城區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我省其他市縣和農村地區的學生熱衷“擠”進海口城區學校讀書,仍將造成學位緊張的局面。
但海口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海口教育事業發展仍面臨一些困境亟待破解。由于海口基礎教育底子薄,外來不斷涌入的人口壓力,讓現有的教育資源不堪重負,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此外,教育投入資金額巨大,政府現有財力有限,希望更多社會愛心企業和民營資本關注和支持海口的教育發展。
特色辦學,也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海口以深化新課程改革為切入點,鼓勵各學校積極探索特色辦學,掀起了一場思想革命式的教育探索,“一校一品”已然成為海口教育的一大亮點。
海口一中高中新課改開發系列化,《中國歷代詩歌鑒賞》、《海口老街》等校本課程、青少年科技創新與綜合實踐“周四大講堂”、武術、街舞等課外社團活動深受學生歡迎。
海南華僑中學、瓊山華僑中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則變成了常態課程,兩校研究性學習論文在網站上發表文章數千篇,頁面訪問量超百萬人次,成為國內較早且較有影響力的教育博客群之一。
海口二中、山高小學等學校率先開展有效教學實踐,結合學生實際,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學生依據學案主動學習并自我展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成績有大幅提高。
海口九中提出“以科技之光照亮校園”,讓學生在科學發明創造中收獲個人能力的成長。
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多年來致力于研究開發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空間的校本課程,目前學校已在三至五年級開設了40多種供學生自主選擇的校本課程,內容包括海島文化、小主持人班、小模特班、科學興趣班、舞蹈班、英語興趣班、民族舞蹈班、電子琴班等……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化特色辦學,將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分,每個學校都有特點,傳統的擇校觀念亦將隨之改變。”王涯燕說,為有效結合社會各方之力,共同幫助各校提高教學質量及管理水平,目前海口已在全市建立并實施督學責任區制度,將全市4個區及市直屬各類學校劃分為若干個區級督學責任區,聘任督學,讓他們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并提供改進建議或意見,“凡是接到市民反映或投訴教育問題,責任區督學均要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反映給相關主管部門,如果屬于學校內部問題,責任區督學可直接向該校校長反映,并要求學校接受工作指導,并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整改”。(本報海口2月6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