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女士:辭職與孩子一同成長
????對于不少華人家庭來說,課外興趣班和補習班無疑是媽媽們拼的一個主要的戰場。她們會花很多時間接送孩子、陪孩子。比如一位媽媽說女兒每天練琴都需要45分鐘以上,這個時間她會一直坐在孩子旁邊。
????在記者的調查中,不少華人只要是3歲以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會學習游泳,另加一種樂器,通常是鋼琴或者小提琴。此外再視個人的資質和興趣愛好以及家庭情況,另學球類(網球、曲棍球、籃球等)、舞蹈(芭蕾舞、爵士、民族舞等)、中文、其他樂器(長笛、小號、薩斯風等)、棋類(國際象棋、圍棋等)、戲劇演講等。
????梁女士的女兒今年讀三年級。從孩子準備入讀學前班開始,梁女士就辭去了工作全力培養她的孩子。“孩子讀幼兒園時基本都是玩。上了學前班之后,要學的東西多了很多。女兒現在參加的興趣班可能有點多,但是她都比較喜歡,我們也都支持。等她再大一些,則會讓她主攻一兩樣。”梁女士的女兒周一到周六興趣班都安排得滿滿的,周一鋼琴,周二芭蕾舞,周三國際象棋,周四合唱團,周五公共演講,周六中文學校,周日則外出游玩。
????“孩子爸爸工作忙,早出晚歸。孩子的起居飲食、興趣愛好和學業都是我來抓。不辭職真的沒有辦法勝任。”梁女士說,“一年級之后孩子開始有家庭作業,每天要讀一本書,要寫字、有電腦作業要做,雖然時間大概也就15分鐘左右,但是也需要盯著。下午接孩子放學后要參加興趣班,回來還要做飯。時間上非常趕。 ”
????談到辭去工作,梁女士坦言有時會感到失落,但絕不后悔。 “孩子的關鍵時候就那幾年。孩子再大一些,我還可以出去工作。而且這也是我和女兒一起成長的過程。”對于澳洲華人的孩子在課后或者周末參加非常多的興趣班包括補習班,新州教育與社區部國際交流項目高級官員、孔子學院澳方院長史雙元教授表示,整體上看這是一件好事,是華人社區重視教育的表現,也是中國流行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理念的海外版。參加補習和興趣班總體上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對應付各類考試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適當參加興趣班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
????但是,史教授說:“如果過度參加興趣班,也有不利的一面,學生課后的時間被不由自主地占用,沒有了玩耍的時間,也就沒有思考和自我發現的機會。因此家長應該注意,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玩耍、來仰望星空。勿把興趣班弄成另外一種競爭。快樂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史雙元教授還提醒,興趣班大都有一定的社區導向,比如華人參加的興趣班大多是和華人孩子在一起,這樣也就二度隔膜了學生和其他社區學生以及和主流社區學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