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槍全部上繳,輪流打掃衛生,村民嚴守村規民約
????唐干村:好日子不靠砍樹打獵
青山綠水圍繞的唐干村。 本報記者 武威 攝 變,轉變,質變。
轉變。五指山市毛陽鎮唐干村,過去很多村民以打獵為生,經常上山砍樹,到河里炸魚、毒魚,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現在,村里建設省級文明生態村,村民的環保意識大大增強,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質變。借助良好的生態和嚴格的有機生產方式,水滿鄉的有機茶葉已經賣到600元1斤,并帶動了周圍村民的就業。
在五指山市毛陽鎮西南約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村莊,那是坐落在大山腳下的毛貴村唐干村小組。
62歲的唐干村前任村民小組長王良珍告訴記者,唐干村是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所在地,是革命老區。最近兩年,村里建設省級文明生態村,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
獵槍入庫?不再砍樹燒火
大山的子民靠山吃山是千百年來的生存方式,唐干村的很多村民曾以打獵為生。村民王元堅家里曾經有獵槍,他也上山打過飛鳥、山豬、黃猄等野生動物。他對記者說:“現在村里人不再上山打獵了,家里的獵槍都主動交出來,被收走堆倉庫里了。”他說,鎮里的護林員經常到村里宣傳保護生態環境,告訴村民不準上山抓蛇、打鳥,一旦發現違法獵捕野生動物,將報警處理。村民現在也很自覺了。
在村前的毛陽河炸魚、電魚、毒魚,也曾經是村民創收的一種方式。村民王國元對記者說:“村里半年前新制定了村規民約,發現炸魚、電魚、毒魚的,罰款5000元,舉報者獎勵2000元。我們現在知道炸魚、電魚、毒魚破壞生態環境,污染河水,全村人都用漁網捕魚了。”
背靠大山樹林,砍樹燒火是正常的,但村民王國親對記者說:“我家煮飯用電飯煲,做菜用煤氣爐,家里兩年前就不砍樹燒木柴了。”他告訴記者,除了用干枯的橡膠樹枝燒火煮豬食,現在村里幾乎沒有人家用木柴燒火做飯了,村里再也沒人上山砍樹。
村規民約?保護村莊美麗
王良珍告訴記者,三四年前,進村的路還是土路,很多村民住在茅草屋里。建設生態文明村后,毛陽河建了大橋,從公路到村里的土路都改造成水泥路。村里鋪設了3米寬、800多米長的水泥村道。村民們全部告別茅草屋了。去年底,村口新建200米長的休閑長廊,村衛生室、籃球場、農家書屋等設施一應俱全。他說:“現在村容村貌大變,村民猶如住在度假村里。”
住茅草屋時,村民不講究衛生,檳榔口水亂吐,空酒瓶滿地都是,村莊又臟又亂。村民小組長王明軒告訴記者,全村村民開會討論制定村規民約,一半的內容是約束、改變村民不衛生的生活習慣。2013年9月9日,村規民約張榜實施。
“每星期四的上午,每家抽人參加全村衛生大掃除,不參加的會被村里廣播通報批評。在村里公共場所丟自家垃圾的,也將被通報批評。每個月進行一次衛生評比,給優勝者發‘文明衛生家庭’流動紅旗,獎勵油、毛巾、香皂、洗衣粉等。”村里的環境衛生義務監督員王國全說。記者在全村走了一圈,家家戶戶門前都通了水泥路,道路干干凈凈。
集中養豬?空氣潔凈清新
養豬是唐干村的傳統產業,村民家家戶戶都在住房旁邊養豬,一度臭氣熏天,滋生蚊蟲。村里有散養、放養豬的生產習慣,豬在村里四處游逛,到處拉糞拉尿,臭味熏人,是污染村里生態環境的最大污染源。
建設生態文明村后,放養的豬怎么辦?王明軒召集村民開會,大家一致同意在老村和新村的空地建3棟養豬棚,改變散養、放養豬的傳統習慣,徹底消除污染源。他對記者說:“我們投資40余萬元建規范化的養豬棚。”?
記者走近唐干村的養豬棚跟前,并沒有聞到刺鼻的臭味。養豬棚是一個四周敞開的高大鐵皮棚,空氣流通順暢,每個養豬棚有16個0.8米高磚砌的豬圈,豬圈和水泥過道沖洗干凈。村保潔員王元良對記者說:“這里建了密封的三級豬糞收集池,養豬的污水流進池里,是很好的農家肥。”
王良珍家現在養了4頭豬,再養一個月就可以出欄了。他告訴記者,集中圈養豬后,村道干凈多了,空氣好多了,蚊蟲少多了。(本報五指山3月30日電)
2013年
收入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5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650元
分別增長12.5%和15%
建設
完成7個文明生態村建設
全市垃圾處理率100%
污水處理率76.7%
飲水
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宗
解決91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