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歷史上首支、也是本屆賽事唯一一支女子船隊,她們駕駛“阿羅哈”號在三亞場地賽的比賽中。
“海南日報號”帆船在二○一四年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三亞場地賽中。 圖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攝
幾年來,憑借絕佳的區位優勢、獨特的環島型航線設計和優質高效的競賽組織,環島大帆船賽規模迅速壯大,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數百名水手參賽,被譽為中國最具發展前景的帆船賽事。
三月的海南,海面上帆影點點。8天里,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45支船隊、372名選手歷經了風浪、技術、耐力與智慧的大PK,把2014“阿羅哈杯”第五屆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向國際高端賽事又推進了一大步。
大賽逐步走向國際化
2010年,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一年,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應運而生。當時,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條大帆船、約200名運動員參加為期7天的比賽,也讓海南的美麗風光隨著媒體的鏡頭和文字傳向世界。
省文體廳副廳長楊毅光說,環島大帆船賽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獲國務院批準后舉辦的第一個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它的成功舉辦更加堅定了海南辦高端海洋賽事的決心。
國際帆聯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全海說,環島大帆船賽的優勢就是它未知的水域,對于國際賽手而言,這里還是處女地。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國際賽手在冬季去過泰國、澳大利亞、菲律賓之后,肯定想知道自己在海南島會有什么表現。幾年來,憑借絕佳的區位優勢、獨特的環島型航線設計和優質高效的競賽組織,環島大帆船賽規模迅速壯大,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數百名水手參賽,被譽為中國最具發展前景的帆船賽事。
“經過幾屆大賽,門檻提高是肯定的。”李全海評價:“我們這項賽事從來不強調船隊的數量多少,不強調規模,而是強調技術水準,應該是更職業、技術水準更高的船隊才能參加環島賽,因為這項賽事的最終目標就是走向國際,走向職業化。”
“半環”向“全環”飛躍
如果說,舉辦之初環島大帆船賽只是“半環”賽事———2010年“環東”、2011年“環西”,那么從2012年起則開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環”。“全環”即賽程環繞本島一周,全程近500海里,當時這是國內航程最長的帆船賽事,不但賽事難度大大提高,參賽船隊和選手也面對更大的挑戰。
前兩屆比賽參賽船只的型號五花八門,比賽最后成績的出爐較復雜,要根據賽船的型號、系數決定,先到達港口的賽船不一定就是冠軍。擔任了5次裁判工作的朱新建回憶說,前兩屆比賽就好像小轎車、大貨車摩托車等不同型號的汽車在同一賽道上出發比賽。那時最讓裁判組頭痛的就是計算最后的成績。
從2012年起,朱新建感覺輕松了不少,因為組委會在賽制安排上邁出了一大步,設置專業賽船組和休閑組兩個級別,分別面向國內和國際水手(船隊)開放。隨著參賽船只的增多,今年海帆賽的分組更細了,分為比賽組和統一設計組兩個大組,其中比賽組又分為IRC-A組、IRC-B組兩個組別,統一設計組則包括博納多Ocea-nis40、SOTO27和琺伊26等組別。李全海認為,一方面極大地激發航海精英的征戰激情,提升賽事的專業級別和競技水平,同時也為廣大船東和帆船愛好者提供參與賽事、感受帆船運動魅力的舞臺。
從“半環”到“全環”的變身,使環島大帆船賽成為中國第一個大帆船多日拉力賽。尤其本屆大賽,拉力賽賽程由近500海里增加到680海里,毫無疑問成為中國航線最長、競技水平最高的大帆船賽事。
李全海表示,環海南島國際大帆船賽已經列入國際帆聯的比賽年歷,它預示著賽事被世界帆聯所認同。同時也向世界所有的選手宣布,在每年的三月份,中國的海南有一場環島帆船賽。
建造國際一流碼頭
2007年,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CEO華鑌自己買了一艘船,在三亞卻無處停靠。為了改變這種尷尬局面,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與海南省政府及三亞市充分溝通后,多次邀請沃爾沃港口總監來三亞考察,最終在還沒有建成帆船港的情況下簽訂了“2012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經停三亞”的協議。而后,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僅用15個月就建成,同樣的港口在國外至少需要幾年才能建成。
“經過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檢驗,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的軟硬件設施是目前國內最好的。以往國內最好的帆船港在青島,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的建成改變了南北失衡的格局,為我國帆船運動的開展以及賽事的舉行增加了更多的選擇。”華鑌說。
據悉,目前海南省正在海南島北部選址建造大帆船賽母港,提升海帆船的品牌價值和辦賽規模,同時還能為大家提供帆船運動所需要的公共服務。
國家體育總局水上中心運動一部部長、中國帆船帆板協會秘書長姚新培透露:“環島海帆賽已從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初步散發出了誘人的魅力,我們希望通過7年到8年的時間來打造環島海帆賽,更希望通過環島海帆賽來打造一個中國帆船賽體系,包括帆船基地碼頭建設、培訓、維護等。”
海南元素逐漸增多
海帆賽走過五年,本地船隊和本地水手從無到有逐年遞增。在今年的海帆賽上,海南日報號首次冠名參賽,媒體冠名大帆船在海帆賽5年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楊毅光說,海南元素在海帆賽上逐漸增多。
楊毅光參與了5年環島大帆船的工作,在他看來,隨著環島賽的舉辦,海南大帆船運動的發展漸成氣候。前兩屆比賽海南不但沒有一艘本土大帆船參賽,而且海口、三亞的港口很少有大帆船停泊。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三亞半山半島港的泊位停滿了大帆船。楊毅光透露,深圳一名船東“無奈”地告訴他,現在在深圳想招一名有豐富經驗的大帆水手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不少水手都來海南工作了,海南大帆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在今年參賽的45支船隊中,游牧虎俱樂部和陸客號非常引人關注,他們的船員基本上是三亞本地人和長期在三亞居住的外地人。游牧虎將自己定位為“草根”,希望更多的熱愛帆船的人能參與其中。游牧虎俱樂部總經理阿九說:“俱樂部每周都舉辦一個帆船體驗活動,每個游客只要交少許費用就可以體驗帆船訓練。我們實際上是在做公益,希望將帆船運動傳播出去,做一種播種的工作。”
今年,游牧虎俱樂部不但派出三支船隊參賽,而且“上海號”和“阿羅哈號”部分船員就是游牧虎俱樂部的成員。此次參賽的隊員都是平時在俱樂部參加活動的成員,其中一位隊員還是三亞本地的漁民。“此前,他是俱樂部的房東,時常也會跟船隊出海,這次俱樂部對他進行整體培訓,并吸納他入隊參賽。我想這個經歷對他來說,是一種不同的感覺和體驗。”阿九說。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