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4-04/14/e580ca99fedfc098490d364673d29c3d.jpg)
“夢幻黎山”融入天涯民族文化(效果圖)
文化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靈魂,文化更需要傳承。
那么,作為文化的傳承,景區無疑能讓民族文化和旅游市場進行真正對接,然后實現更好地弘揚、保護和傳承。
海南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文化作為支撐。全省已建成多個景區景點,其中三亞占了大部分,有名的景區很多,但大部分景區主要是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以本土經典歷史文化和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素材而興建的旅游景區卻少得可憐。
然而,三亞天涯文化奇觀博覽園項目的啟動和落戶天涯鎮,則將通過展示本土民族文化和古崖州歷史文化,體現海南本土民族和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濃縮本土民族文化精華,將大大彰顯三亞的獨特天涯文化,可填補三亞沒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景區的空白,為三亞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和鮮活的生命力。
以本土歷史文化為素材的景區少,厚重的民族文化資源亟待保護和傳承
從古崖州至今,天涯厚重的歷史為后人留下一份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如:巾幗英雄冼夫人,棉紡織家黃道婆,崖州巨儒鐘芳,崖州君子林贊統,愛國名巨胡銓,唐代高僧鑒真,崖州名臣毛奎;又如天涯文門村一帶遺存的“天涯古道”“欽差園”(生態園)等古跡,與天涯海角的“海判南天”“天涯”、“南天一柱”“欽差讀書石”等著名石刻,在文史脈絡上有直接關聯;還有當地黎族人民祈求國泰民安的精神寄托———“文峰塔”。
目前,海南省黎族景點多在保亭、五指山等山區市縣,其發展內容多是以山地和熱帶雨林為背景的文化。而天涯鎮是海南省沿海屈指可數的民族鄉鎮之一,靠山面海,旅游基礎好,知名度高,周邊有十多個民風純樸的村寨,這些村寨的居民屬黎族居民,他們通過長期的勞動、生活和實踐經驗,創造出許多燦爛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如黎陶、織錦、山歌、舞蹈、骨雕、竹編、藤器、剪紙、草藥、叮咚木等諸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良好,可全方位展示黎族文化。
海南省民族學會會長王學萍認為,目前海南省尤其是三亞多個景區以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為主,以本土歷史文化和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素材而興建的旅游景區少得可憐。而加快挖掘提升本土民族文化,充實國際旅游島文化內涵,打造三亞民族文化旅游新品牌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那悠遠的帶著祖先痕跡的少數民族文化、那溫潤的帶著祖先體溫的少數民族文化漸行漸遠,少數民族文化正在逐步消失或處于瀕危狀態,亟待保護和傳承。
因此,海南省民族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成認為,三亞要注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傳承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之間找到平衡點和契合點。通過深入挖掘,可使三亞天涯文化奇觀園成為三亞旅游項目的核心力量和三亞旅游產業的文化名片。
實現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復合型民族文化旅游景區
為了更好地挖掘提升和保護傳承三亞的本土民族文化,省市各級政府部門十分重視和支持該項目,并被列為省市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正在申報國家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該項目策劃負責人說,三亞天涯文化奇觀園是以本土原住民文化為素材,恢復重建重要歷史文化古跡———文峰塔,經過藝術提升的民族文化產業項目,展示經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項目內容的新奇、壯觀,把民族文化與生態環境完美結合,將民族文化與現代科技元素相結合,打造天涯文化奇觀旅游景區。
并且,除了通過收集、整理、保存黎族文物以外,還將通過“活態”的方式確保黎族文化在現實中得到延續和發展,將三亞乃至海南的地域文化資源,通過現代手法展現給游客,實現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力求做到天人合一,獨具一格,同時搭建國際化文化交流平臺,將地域文化特色和資源,通過國際旅游島的窗口,推向世界。
海南省正加快建設國際旅游島,制定了一系列關于支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有關政策,三亞市政府也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和鼓勵社會發展文化產業,并一直重視、關心和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正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文化強市”和 “旅游文化名城”。
據介紹,該項目通過眾多大師級的策劃和規劃設計,定位以天涯文化為主題,融觀光、體驗、教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復合型民族文化旅游景區,以藝術創造文化奇觀,打造一個展現真實的地域文化天然博物館的國家5A級文化旅游景區和一個文化與自然完美融合的旅游休閑目的地。
項目建成后,將對保護、恢復和弘揚古跡文化與國際旅游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有利于高水平開發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讓文化成為國際旅游島騰飛的重要動力。
各方聲音:“三亞亟待建設民族文化旅游景區”
“民族文化是瑰寶,不僅需要保護,更需要的是傳承和展示,而三亞天涯文化奇觀園項目建設則是將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結合,對增強民族團結和弘揚歷史文化,促進三亞市旅游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王學萍如此說。
他說,文峰塔在揚州、海口、儋州等城市都有,是黎族地區重要的古跡和標志,這些地區對塔都有很好的保護和維修,然而,三亞的文峰塔卻被人為地炸毀了,一直未得到重修,而三亞天涯文化奇觀園將重修該塔,意義深遠。
省人大代表董麗華在參加去年兩會時曾建議,要加快和支持“三亞塔嶺文化奇觀博覽園”的建設,挖掘提升本土民族文化,充實國際旅游島文化內涵,打造三亞濱海旅游城市和民族文化新品牌,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和傳承三亞區域及瓊南地區古老優秀民族文化,又推進民族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產生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能為周邊居民帶來上千人的就業。
據介紹,項目建設包括崖州騎樓文化區、文化奇觀瀏覽區和休閑養生文化區等內容,符合海南民族文化特點。目前,該項目已納入了天涯鎮總體規劃中,并完成了初步選址、項目論證和概念性規劃的編制,天涯鎮政府也向三亞市政府申請啟動項目規劃并得到批復。
對此,天涯鎮有關負責人希望該項目能早日在天涯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盡早完成項目規劃建設,并認為,該項目選址位置獨特,符合天涯文化發展特色,與天涯海角的歷史文化、南山的佛教文化、大小洞天的道教文化相呼應和連成一片,有利于形成三亞西部旅游文化長廊,對天涯文化的弘揚、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挖掘提升本土民族文化,充實國際旅游島的文化內涵,也有利于打造三亞濱海旅游城市和民族文化新品牌,樹立國際旅游島的新坐標,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王建成認為,三亞天涯文化奇觀園的建設能把民族文化遺產原狀地保存在其所屬的區域及環境中,使之成為“活文化”,是一種保護文化生態行之有效的方式,既保護和傳承黎族文化,又能讓黎族文化服務于國際旅游島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和傳承三亞區域及瓊南地區古老優秀民族文化,又推進民族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產生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速三亞發展,讓“美麗三亞”插上民族文化的翅膀,為“美麗三亞”助力,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助力,成為海南保護、傳承、展示、開發民族文化的獨特區域,成為國際旅游島文化旅游的一顆明珠。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