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槳如船,是漁民賴以生存的工具。茫茫海上,漁民靠它順利靠岸。11日上午,海口71歲的漁民黃宏遠將使用了28年的傳家船槳送給了總理,代表當地漁民保護紅樹林的決心。當天上午,李克強總理視察海口東寨港紅樹林,與當地村民零距離接觸。當了解到漁民為了保護紅樹林而做的犧牲,他向漁民表示發自內心的感謝。
尋訪
東寨港紅樹林站
演豐鎮位于海口市東海岸,2013年5月17日,海口市委市政府將其確定為海口首批計劃單列鎮和統籌城鄉發展示范鎮。
演豐鎮古稱“豆藤市”,是海南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僑鄉,也是全省十大文化名鎮之一和全國創建文明生態村工作先進單位,文明生態村創建率100%。轄區內擁有28公里海岸線、國家級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罕見的地震景觀“海底村莊”等豐富的自然資源。
演豐鎮山尾頭村共有45戶,總人口230人。該村于2009年5月創建文明生態村,村道路四通八達,有1個7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電話、有線電視普及到戶,家庭改廁已占總戶數的93%,新農合參加率100%。村民主要從事捕撈、養殖和家庭紡織網線等行業。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4-04/15/adf79c493a7d81893b0367f6cd6b45e3.jpg)
海口市演豐鎮山尾頭村71歲的黃宏遠老人將用了28年的船槳送給總理。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王凱攝
71歲漁民黃宏遠“握著總理的手時差點落淚”
黃宏遠今年71歲,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山尾頭村人。山尾頭村的盡頭就是郁郁蔥蔥的紅樹林。挨著東寨港而住,黃家世代打魚為生。20多歲時,黃宏遠從父親手中接過船槳,一用就是28年。隨后,他又將船槳傳給兒子。
把槳送給總理前,黃宏遠交代兒子:“不能再打魚了,要保護好紅樹林,這把槳我們送給總理,表達漁民的決心”。兒子非常贊成父親的想法。
11日上午,總理走進人群。黃宏遠激動地走上前將那把世代相傳的槳送給了總理。總理的問話他牢記心頭:“您多大了?為什么送這個?”“我們不在紅樹林附近打魚了,送槳表達我們保護紅樹林的決心。”黃宏遠回憶這段經歷時,眼里滿是淚花。他告訴記者,握著總理的手時差點落淚。“總理說,他從心里感謝我們。”黃宏遠說。
今年,黃宏遠的兒子轉型上岸,到附近的一家公司打工。在演豐鎮,像黃宏遠這樣的家庭很多。
61歲村民吳蘇德“總理主動站起來和我握手”
大家都說61歲的吳蘇德很幸運,他挨著總理坐著聊天,村民們非常羨慕。
吳蘇德說,總理來到他租住的屋子里,坐在木沙發上。當他走進去時,總理主動站起來和他握手,“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吳蘇德說。吳蘇德在當地主要養殖牡蠣,有時還打點魚。總理詢問他打魚的收成并叮囑他以后要改行,保護紅樹林。
“是的。”吳蘇德向總理保證。他告訴記者,平日打魚時也很注意保護紅樹林。臺風來的時候,漁船停靠都不會綁在紅樹林上。
“總理體察民情,貼近民心,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吳蘇德說。
65歲居民陳灼東“零距離接觸總理很幸福”
山尾頭村的眾多村民和總理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11日下午,大家坐在石亭里回味“幸福時光”。
“零距離接觸總理,我們感覺很幸福。”65歲的陳灼東和總理握手了,他說內心充滿了幸福感。他告訴記者,總理平易近人。
村民吳中雄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和總理握了兩次手。總理走進民宅時和他握了一次手,出來時又握了一次。“可惜的是人太多沒能說上話。”吳中雄有些惋惜地說。
81歲的陳灼忠擠在人群中,同樣感受到了總理的親切。“沒能握上手,太可惜了。”陳灼忠說,他真羨慕其他人的幸運。
政府引導轉型漁民紛紛上岸
一場涉及人數眾多的漁民轉型正在山尾頭村進行。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鎮委書記王康照介紹,為了保護紅樹林,政府多年來引導漁民轉產就業、退耕還林,去年以來更是加大力度。美蘭區政府開設職業學校,專門為漁民開設量身定制的課程,廚師、服務員、花卉種植、游艇駕駛等,目前已經開了4個班。
游艇駕駛員、景區講解員都由當地村民擔任。王康照說,政府引導村民就地就業,逐步轉型。他還向記者透露,村里準備和公司合作成立游艇股份合作社,農民將成為合作社的股東,還能在里面工作。
小陳在村尾擺了一個小攤,賣點本地西瓜、椰子、香蕉和鴨蛋。他現在也不打魚了,擺小攤收入與打魚相差不多,清閑和安全許多。
56歲的任應富也上岸了。他告訴記者,政府引導他們發展第三產業。他在景區擺了個攤,賣些當地特產,客人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幾百元。
陳灼東是公務員,退休后回到老家山尾頭村住,從城里回到鄉村,他一點都沒感覺到差距。“我們這里是文明生態村,這幾年村里變化很大,村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對于家鄉的未來,他充滿信心。
海口打造紅樹林鄉村旅游區項目,保護與開發共贏
村民背靠紅樹林
發“生態財”
南國都市報4月13日訊(記者紀燕玲實習生谷豐)從山尾頭村遠眺,村民指著一片顏色稍淺的紅樹林告訴記者,那些是補種的紅樹林,“真的活下來了。”
東寨港紅樹林因為種種原因遭受大面積的人為破壞和污染,甚至一度遭到生存威脅。海口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投入真金白銀用于紅樹林的恢復與建設。今年,海口市人大專項立法,明確紅樹林濕地四至范圍,實行分區管理。規劃了保護水域和濕地公園,使紅樹林濕地保護面積擴大到86314畝,加上設立外圍景觀控制區40845畝,總規劃面積達到127159畝。
生態要保護,但也不能讓老百姓斷了生活來源。海口市依托紅樹林保護區以及周邊的文明生態村,打造了20公里的綠色休閑慢行旅游通道和紅樹林鄉村旅游區,號召村民參與到紅樹林的旅游開發中,組建觀光船隊,開展農家樂。
2011年,海口打造紅樹林鄉村旅游區項目,定位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涵蓋紅樹林生態旅游,鄉村體驗,海洋創意文化,健康生態養生、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旅游目的地。
項目建成后,能為當地經濟帶來綜合社會總產值十幾億元。為了增加當地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和諧健康的發展,結合當地農民自身的實際情況及項目的具體情況,農民可參與經營或自主經營,預計解決2000余個工作崗位。
2013年,演豐鎮山尾頭村村民人均純收入9850元。演豐鎮鎮委書記王康照介紹,隨著紅樹林鄉村旅游的發展,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萬元。
村民利用本地資源,憑借2棵300多年的大榕樹開辦起“連理枝農家樂”項目,并隨著演豐鄉村游、生態游的興起,該“農家樂”日接游客500人次,有效地帶動了其他村民就業。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