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付出的成本極大
????親歷者劉祖宜說:1991年起連續三年高考改革的不確定性,導致大量不適應高考科目設置頻繁變動的考生紛紛落榜。
????易威寰進入計算機專業學習,而劉祖宜進了市場營銷專業學習。這一年,易威寰和劉祖宜均已22歲,“跟正常的大學畢業生年齡相當。”
????1996年,25歲的易威寰和劉祖宜畢業了。“從畢業找工作到后來換工作,年齡一直成為我前進路上不小的障礙。”易威寰說,被耽誤的幾年高考時光,真的很可惜。
????畢業后易威寰被錄用到化工部湖南化工機械學校任教,后來他跳槽到株洲市荷塘區兩個機關單位先后干了8年,做出了很多成績,卻不能入編。“這不僅跟文憑有關,應該也跟年齡有關。”
????2004年,他考到本科文憑。“2008年,湖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招聘教師,我入職,也終于有了編制,工作才算穩定下來,之后事業也逐漸有了起色。”一般人花三五年走完的路,易威寰花了十多年。
????從株洲工學院畢業后,劉祖宜在株洲一家企業上班不到2年便辭職南下,后來又回到攸縣,在一家裝修設計公司做市場經理。
????“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制度設計,加上1991年起連續三年高考政策的不確定性,多種因素重疊在一起,大量不適應高考科目設置頻繁變動的考生紛紛落榜。”如今憶起當初一幕幕往事,令劉祖宜唏噓不已:如果1991年繼續按照文理科設置進行高考,很多同學的人生是不是會有另一番景象?
????“高考科目設置頻繁調整,上一年學的,可能下一年就不考,而要考的課程是新的科目。136班很多同學參加補習一年后,身心俱疲,最終被迫放棄參加補習班,外出打工。”易曉峰認為,1991年高考改革,給應屆畢業生帶來的弊遠大于利。
?
?
?
?
相關鏈接:
山東高考取消英語聽力 取消濟南青島錄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