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從銀飾、筒裙到西式婚紗 黎族婚俗時代變遷曲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 時間:2014-10-14 15:13:26 星期二

      黎族迎親婚禮上的場景

      

    ??? 近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衣食住行的變遷,婚俗禮節也發生了巨變,五指山腹地黎族寨子也跟著變遷大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包檳榔,七八十年代的糖果餅干,到21世紀西式婚慶融入傳統婚禮,很多傳統風俗漸漸消失,老一代越發懷念那種濃烈的黎族味道。

      五指山、保亭地區的黎族傳統的婚俗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整個過程的禮儀程序,婚禮籌備過程中的每一環節、每一行動以及每一物品用具,都在發生變化。

      農歷馬年有兩個“立春”,民間將這種年份稱之為“兩頭春”,很多人選擇在今年辦婚事來圖個吉利,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也不例外。加茂鎮農民陳厚志從出正月到現在,一共參加過7場婚禮,他感慨,如今黎族婚禮上傳統的黎族服飾被西裝、婚紗替代,就連黎族婚俗音樂演唱曲目也緊隨目前在年輕人中流行的曲調。

      提檳榔光銀上門求親

      “檳榔衣裙放桌面,多多少少請領認,一對光銀表情理,上門拜親定婚事。”男方向女方求婚是黎族婚姻的傳統慣例,訂婚、定婚、許婚、約婚均屬黎族締婚過程的開始階段。原海南省民族博物館館長王國全解釋說,黎族訂婚要選擇吉日良辰,由男方父母或直系親屬三至五個穿戴整齊的男女為求婚代表,攜帶用藤籮盛裝的兩塊光銀、兩串檳榔干、兩把鮮簍葉、一盒螺灰、一捆煙草、一件新衣或黑衫等求婚聘禮,于上午或中午時分進入女方的村寨。

      五指山市沖關鎮福關村的婚禮一般經過提親、訂婚、迎親、成親、回門等過程,不同年代的內容不盡相同。今年89歲的黃母群阿婆回憶,她大約十六七歲時從7公里外的福利村嫁過來。當時是由夫家的父母和叔嬸帶著一塊藍布(約有五六尺,能夠做一件襯衫)和一塊光銀,到女方家提親,黃母群那時很小,沒有見過男方模樣,只能由父母做主。提親后不久,就擇日結婚。結婚當天,男方送給女方一頭牛和25塊光銀,迎娶的人有十多人,上午到女方家,殺豬,喝酒,唱歌,下午把新娘接回男方家。

      福關村村民黃慶容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結婚,當時破“四舊”,一切儀式從簡,客人來了就請吃一些糖果。

      黃秀容1982年從什保嫁來,她當時20歲,婚禮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提親時男方母親、嬸嬸和族里兩個嫂子(一定要結婚的女性,但寡婦不能去)四人,帶一塊藍布、兩塊錢到女方家,女方收下了提親禮品。半個月后,男方父母叔嬸哥嫂六人帶著男方及三百元錢做為聘禮到女方家,商量結婚的日期。結婚當天,男方家女性拿著一塊藍布和兩塊錢,飯前當著眾人的面交給新娘。女方辦酒,殺豬一頭,請村里人喝酒唱歌,直到天明。

      到2001年時,福關村的提親習俗還較完整地保留著,黃芳涯是黃秀容的兒媳,2001年從什保嫁來,“男方帶來了一塊六尺的藍布和二十塊錢,另外還提了10斤糖果餅干。”黃秀容說,布和錢是提親必帶的物品,現在家庭條件好的還會給女方家送家電、摩托車,酒席也可以請人來做。

    (編輯:蔡志飛)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