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鄉愁——鄭文秀詩作的美學特征
????李少君(北京)
????
??? 鄭文秀是海南島著名的黎族詩人,曾經寫過一首詩叫《時光的空房子》,里面有這樣的詩句:
????那些被時光擠壓的痕跡
????隨著落葉的老去
????漂泊在悲涼的訣別中
????你走得越快越遠
????……
????直到你行走過的地方
????只留下一個空間
????一個你曾經住過的空房子
??????? 文秀多次和我說起寫這首詩的情形,他經常下到黎族村落里,看到很多空無一人的房子,已經荒草萋萋,于是聯想起自己所走過的人生歷程,不勝唏噓。很多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只剩下空房子,很多過去已成往事,他夜不能眠,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 確實,這樣的經歷誰都有過,回到家鄉或母校,回想自己的人生路程,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感慨。
??????? “船形屋”,是黎族根據五指山區特殊地形因地制宜地創造的茅草屋,以茅草為蓋,以竹木為架,外形酷似船篷。明代《海槎余錄》載:“凡深黎村,男女眾多,必伐長木,兩頭搭屋各數間,上復以草,中剖竹,下橫上直,平鋪如樓板,其下則虛焉。登涉必用梯。” 但在現代化進程中,黎族居住了幾百上千年的船形屋一夜之間就被遺棄了,或改為雜物間,或住進了豬牛,可以說以前那種黎族在船形屋里安然而居、與家畜家禽和諧共處的景象消失殆盡了。
??????? 我在很多黎族山區看過,檳榔樹下、芭蕉深處的那一棟棟鋼筋水泥房可以說像一個個莽撞闖入的不速之客,與外在環境完全不協調,有的甚至可以說不倫不類,丑陋難看。想來文秀也有此種觀感,船形屋對黎族人而言,自有別樣的一種感情,如今睹物思人,更有一番人生慨嘆。
??????? 除了寫“船形屋”,文秀還寫到黎錦。黎錦,有人稱之為“天堂的云彩”,是最具黎族特點的標志性符號。
??????? “黎錦光輝艷若云”,是古人對黎錦的驚嘆。《尚書·禹貢》中記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峒溪纖志》稱:“黎人取中國彩帛,拆取色絲和吉貝,織之成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記載的“黎單”,“黎幕”宋代已遠銷大陸。這一技術后經黃道婆改造,風行中土。但現在黎族年輕一代對黎錦織造技術十分陌生,為搶救這一技術,地方政府已將之申請“非遺”。文秀在詩歌中描述黎錦的美麗及與黎族的關系:
?????? ?從蛙紋里長出的線條簡單而斑斕
????在縹緲的晨霧中
????一朵紅木棉含苞的羞澀
????溶化在艷麗招惹的筒裙邊
????你圖騰的心,帶著黎家的氣息和歌謠
????把鮮艷斑斕的錦帶
????編織為一個傳奇的榮耀
??????? 文秀正是通過對一個個民族記憶符號的挖掘,來構建新世紀的民族史詩。其實,所有的少數民族都有過史詩傳統。黎族歷史上雖然沒有文字,但口頭文學發達,一些創世故事也因此流傳。文秀也許因此受到啟發觸動,創作過一首堪稱具有史詩特點的詩歌《一個氏族的生命流向》,下面摘取幾個片段:
????1
????從沼澤中走出的明月
????搖晃著手中的火把
????……
????3
????生命,在神秘的巖層中爬行
????血液浸泡的皺紋探拾著遠古的殘片
????所有的山頭,根須帶著月光
????迷茫地扯碎著生長的果子
????……
????8
????一條生生不息的涓流
????帶著虔誠的古老的歌謠
????豪放地奔向大海
??????? 文秀經常有著宏觀敘事的沖動,暗懷民族代言的激情,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當代詩歌中難能可貴。其內里是憂患感和擔當意識,是一個民族詩人的命運。鄭文秀的詩歌里就經常有這樣的句子,個人以一個民族的名義闡述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比如:
????我為我的誕生而驕傲
????為我的到來而自豪
????我相信,我所有的聽眾——
????高山、森林、河流、天空
????還有前方的城市
????能理解我跨越的吶喊
????理解我來時的驚訝和尖叫
????理解我豐富的世界
????并且理解我的一切
????包括存在和死亡
??????? 文秀還喜歡強調民族的共同感,這也許是為了梳理黎族的共同歷史命運,強化黎族的共同體意識。比如他常常寫黎族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特征:
????我們就這樣喝著
????碗里的酒滿了又干了
????那一夜沒有月光
????山蘭酒在星星的眼里
????已看不清出村的小路
????我們就這樣唱著
????那是一種豪放的純樸與尊嚴
????那是祖先傳下的驕傲的演繹
?????? ?確實,這樣的詩句已經從一種個人話語上升為民族敘說,里面包含著一種非自覺的個人意識的提升和超越。一個個體詩人心理無意識的自言自語,無意間成為了一種民族創世的獨白、一種民族精神和價值的表白。下面的詩句也帶有同樣的特點:
????我是大海的兒子
????在某一天出生在珊瑚礁上
????海風托著我
????不停地唱著溫柔的歌
????我的哭聲
????被海鳥帶著
????從一個方向朝向另一個方向
?????? ?從這首詩里,還泄露出一個秘密,鄭文秀是生長在山海相連的丘陵地帶,一方面是背靠大山,一方面是面朝大海,使他的詩歌的意象表現得更加奇特。海邊的黎族有著不同于山中黎族的生活背景、生活方式與特征,文秀的詩歌里出現大量關于“海”的意象,比如:
????二樓的窗外
????住著奔騰的大海
????那是祖先行走的空間
????是一種延續生命中不斷涌出的淚水
????鋪就在窗外的閃熠的希望
????我被祖父帶到海上
????沒有道路和方向
??????? 文秀的詩歌里的家園感家園意識非常強烈。當然,這種家園感和家園意識里不僅僅包含自然,還包含父親、母親、朋友和愛人。而自然和親情友情又是民族感和民族意識的一部分。文秀特別喜歡描繪、吟誦家鄉的一切。文秀的第一本詩集名為《水鳥的天空》,因為陵水多水,大海、湖泊、河流、池塘、小溪,而多水的地方水鳥也多,所以文秀從小和水鳥為伴,在水鳥的啼鳴中成長,與水鳥很有感情,而他的詩歌,也就如水鳥一樣依賴這片土地,吟誦這片土地。
????在最新創作的這批詩歌里,文秀仍然將目光投向最了解和熟悉的一切,投向身邊的事物和記憶里美好的事物。他牢牢守護著這片家園,父母、兒時伙伴和大海、森林、河流、魚類、植物花卉都是家園的一部分。他飽含深情。詩歌里這樣的詩句比比皆是:
????我真的很眷戀
????這是鳳凰花開的季節
????這是一個開滿鮮花的家園
????這樣的家園何其美好,文秀對此滿懷深情。他還寫到:
????傍晚,父親牽著疲憊的牛
????向前方的村莊歸來
????緋紅朦朧的山腳下
????只有裊裊的炊煙
????伴著狗兒的叫聲
????當天上的星星閃爍時
????母親純潔的胸前
????一邊枕著我
????一邊枕著父親
????鄉下的夜,怎么叫也叫不醒
??????? 文秀的新詩集是最近一年多的成果。我親眼目睹過他某些詩作的創作。文秀本人為人敦厚,重信義重感情,同時敏銳而敏感。他的創作精神也讓人欽佩,經常是在繁忙公務之余,在夜深人靜時,在燈下冥思苦想,捕捉著一閃即逝的靈感。這本詩集題為《可貴的跡象》,我的理解是他寫作的狀態就是經常要捕捉那些突然而至的感受感覺,所以能寫下來的都是可貴的;二則可以理解為這本詩集就是要記錄黎族的歷史遺跡,保存那些珍貴的遺留的傳統與文明。這本詩集,是一個詩人以現代視野對歷史傳統的打撈。
??????? 我個人認為《可貴的跡象》這本詩集的創作出版有著詩歌和文化的雙重意義。從詩歌意義來說,這是黎族詩歌走向成熟的象征,是黎族詩歌經過對傳統的提煉和向世界學習吸收后產生的精華和結晶;從文化意義來說,這是一個民族的心聲,來自一個民族的古老歷史源泉,內含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是發現和了解一個民族的深層結構的最佳渠道。
??????? 海南島多青山綠水,也容易滋生鄉愁。尤其在一個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的時代,一個家園和故鄉越來越陌生的時代。文秀的詩歌,也像是一種鄉愁,那是對逝去歲月的眷戀,對勤勞祖先的懷想與追憶,對美好家園的深情記憶,也是對過去傳統與歷史的回味,尤其當這種鄉愁上升為一個民族的鄉愁后。文秀為此很急切,經常白天黑夜地寫,不顧一切地寫,因為他想寫下在心中醞釀已久的一個民族的古老的鄉愁。最古老的民族有著越悠久深遠的鄉愁,文秀的詩歌,就是這種鄉愁散發的光芒。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