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50年解放前,以海口為代表的海南金融機構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金融網,并成為海南島的金融中心。
" />
1949年,“海南銀行”發行的“壹圓”紙幣 ?蘇建強 攝
?
?
1936年,宋子文在廣東視察金融狀況
?
?
民國實業家、烈士鄭任良曾經辦過瓊崖華僑實業公司銀行
?
?
日軍占領海南時流通的日本貨幣? ?陳耿 攝
?
??? 到1950年解放前,以海口為代表的海南金融機構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金融網,并成為海南島的金融中心。
這個“網”就包括了四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民銀行)、一局(郵政儲金匯業局)、一司(保險公司)、兩個地方銀行(廣東省銀行、海南銀行)。
品不盡的海口騎樓老街里,藏著多少往事。就拿銀行來說,解放前的得勝沙路上曾建有“中國銀行瓊州分號”、“郵政儲金匯業局瓊州分局”、“瓊崖實業銀行”,新興路(現新華北路)上有“中央銀行海口支行”、“海南銀行”,中山路上設有“中國銀行海口分行”、“交通銀行瓊州辦事處”,博愛路上設立有“農民銀行海口辦事處”……
1914年11月13日,中國銀行在海口設立分號,是為海南第一家銀行。此后以經營貨幣信用業務的現代銀行金融機構走上海南歷史舞臺,但軍閥混戰、戰火紛飛,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海南的金融機構在輾轉騰挪間,磕磕絆絆前行。
宋子文與廣東銀行
如今錢幣收藏市場還能找到宋子文簽名的1931年廣東省銀行5元銀毫券。現代人所不知道的是,廣東省銀行在海南的分支機構也留下了濃墨一筆。
廣東銀行總行創設于民國元年,由舊金山廣東銀行約集美洲華僑和香港殷實商人共同投資。因總行設于香港,又是當地首創的華商銀行。
民國時期便從事海南銀行業務、解放后任職于人民銀行和工商銀行的程茂材先生歸納,廣東省銀行海口支行在日本人入侵前的歷史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階段是中央銀行時期。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中央銀行海口支行在新興路34號(后新華北路2號)設立,隸屬廣州中央銀行總行。內部組織設有金庫、發行、出納、會計、營業、文牘等股。《海南金融志》記載其主要任務是“發行貨幣和代理分金庫,匯存轉解瓊州全屬各顯稅收公糧各項公款,宜居財政廳的支付命令撥付各種經費。對工商企業不辦理存、放業務。”
第二個階段是廣東中央銀行時期。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1日,隨其總行改組而改名為“廣東中央銀行海口支行”。當年冬天,由于政局動亂,開業初起發行的紙幣多次發生擠兌風潮,瓊州市面紙幣被人們拒用,銀元、毫洋、銅仙為流通的貨幣。此時該行靠兌換金銀外幣維持。
第三個階段是廣東省銀行時期。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1日,因改組,又改稱為“廣東省銀行海口支行”,發行大洋券及輔幣券,手繪成立時發行的紙幣。
而宋子文早在1924年已經出任廣東中央銀行行長,民國二十五年國民政府官僚資本入股中央銀行,進行改組,宋子文任董事長。此后1927年4月國民黨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宋子文任財政部長;1928年11月1日上海中央銀行成立,宋子文任總裁。
有關宋子文與廣東銀行海南分支機構的記錄并不多,但這家帶著“國家銀行”使命的金融機構,后期在海南的主要業務僅解付僑匯可以稱道。
1939年日軍入侵海口前,該支行遷出海南,直到抗戰勝利的1946年2月才遷回原址復業。解放后,該行由人民政府接管,改設中國人民銀行海南島分行。
各銀行間相互競爭
查閱資料,解放前,銀行分支結構主要集中在海口,中國銀行瓊州分號設立時間較早(1914年),14年后才增加了中央銀行海口分行(即廣東省銀行),又過了2年“郵政儲金匯業局瓊州分行”開辦,再過4年開設私營瓊崖實業銀行。直到抗戰勝利,1946年后,交通銀行、農民銀行、中央信托、海南銀行等才出現在海南。
“解放前,海口市的各家銀行均為垂直領導,除受上級銀行管理外,互相之間僅是業務往來關系。雖有規定業務范圍和分工,但實際上經營不受任何限制。”程茂材在史料中記述,“除中央銀行外,各行均經營一般商業銀行業務,互相交叉、互相競爭。”
交通銀行是國民政府特許的實業銀行,1946年7月在海口中山路14號成立(與1946年5月設立的中央銀行海口分行相鄰),曾下設榆林港分理處。很長時間里,這家銀行經營著一般商業銀行的業務,兼辦僑匯和信托,并代理太平保險公司業務。“先是在支持田獨鐵礦、鹽場生產、辦理進出口押匯和抵押放款方面業務比較活躍。后因通貨膨脹,市場貿易停滯,公共、交通、工廠幾乎停頓,業務也隨之不振。”(《海南金融志》)解放后,該行由人民政府接管,原址改設中國人民銀行中山路辦事處。
中國農民銀行同樣是國民政府特許的農業銀行,也是1946年7月在海口成立,在榆林港和文昌縣城設立分理處。雖然為發展農業而設,實際也是經營一般商業銀行業務。據程茂材記述,當時“農貸員全島跑,但廣大農村屬瓊崖縱隊活動地區,近郊業務有限,城市業務又競爭不過交通銀行,連年虧損,不得不于1950年1月2日停業,賬冊、檔案移往臺灣。”解放后,中國人民銀行在該址上設立博愛路辦事處。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陳濟棠建議籌設海南銀行,擬定組織章程報廣東省政府核定,再呈國民政府財政部備案。該行主要業務是經理海南地方金庫和發行海南特區銀元票。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改設中國人民銀行新興路辦事處。
總之,解放前,海口的銀行既經營“國幣”業務,又經營外匯業務;既經營存、放、匯傳統業務,又經營信托投資和金銀、外幣買賣業務。尤其是信用放款(活期存款透支)、押匯、票據貼現,匯兌類的電匯、信匯、票匯,同時還發放銀行本票。豐富的銀行業務即是經濟發展對金融的促進,又是海南金融對海南經濟的支持。
此時海口已經成為全島的金融中心。
日偽銀行鈔票成廢紙
直到日軍侵瓊前,海南的銀行也算活躍。除了中國銀行、廣東銀行,還有1930年國民政府成立的郵政儲金匯業局瓊州分行,與瓊州郵政局一套人馬兩塊招牌,日軍占瓊時停辦。
1934年梅縣商人鄭運良邀集南洋荷屬印尼、英屬新加坡、馬來西亞華僑集資,在海口開設私營瓊崖實業銀行,重點支持儋縣開辦的松濤實業公司,放款和投資發展橡膠、桐油及開礦,日軍占瓊時停業。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10日,日軍入侵海南。為了集中財力物力服務于戰爭,以戰養戰,日本帝國主義把海口工商業完全操縱起來,并企圖通過金融機構加以控制。
日偽政府先后在海口設立了“橫濱正金銀行”、“臺灣銀行海口支店”和“瓊崖銀行”,發行了大量日本軍用票、日本銀行券、臺灣銀行券和南方開發券,數額近兩億元。與此前海口的其他銀行數十萬資產或每年發行的30來萬元貨幣相比,日偽銀行斂財可謂十分狠。
抗戰勝利后,日偽銀行發行的鈔票變成了廢紙,海南人民損失慘重。
隨后,農民銀行接收臺灣銀行海口支店,廣東省銀行接收瓊崖銀行,中國銀行接收橫濱正金銀行。1947年,各行又將接收的日偽銀行財產和日偽貨幣,全部移交中央銀行接管清處。
鏈接
兩個“中央銀行”
解放前,海口先后有兩個中央銀行分支機構。一個后來成了廣東省銀行,一個是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的央行。
1946年春,中央銀行廣州分行派員來海口設立分支機構。同年5月海口分行在海口中山路8號開業,屬于三級分行。作為國家銀行,其職能是管理中央金庫、發行貨幣、負責金融票據換算、調劑頭寸、召開銀行同業會議等。
1950年,海口解放,原址成為中國人民銀行中山路辦事處。
?
相關鏈接:
海南銀行存款余額3910.3億元 資金轉為凈流入?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