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燒制的黎陶 ?黃能 攝
現在,黎族原始陶器的使用已經越來越少,但一些民俗文化愛好者卻專程跑到昌江黎族自治縣太坡地區,收集當地人曾經使用的陶器。這陶器做工未必精致,造型恐怕也談不上多美,然而,悠悠歲月,古老黎族的民俗文化,都熔鑄其中,讓其倍顯珍貴。
位于海南島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太坡地區,至今保留著原始制陶技藝,這一度曾讓文化學者感到吃驚。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是黎族人民一代代沿襲、傳承下來的,它保留了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制陶技藝:用粘土作為原料、以露天低溫(800℃)燒制、以手工泥條盤筑法制成器物。由于制陶技術的改進,這種原始制陶技藝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早已失傳,但在昌江得以傳承至今,實在是一個奇跡,堪稱原始制陶的“活化石”。
除了沉甸甸的歲月記憶,黎族原始陶器還積淀著黎族民俗文化。制陶前,會有年長并懂制陶技術的婦女做驅“鬼”儀式,口中念念有詞,又唱又跳。黎族制陶有“女制陶男莫近”的說法,制陶時從挖土到制陶坯、燒陶,全部由婦女操作,男人一般只做一些譬如鉆木取火、砍樹皮和從火中挑出陶器的雜活。驅“鬼”儀式、鉆木取火,早已遠離現代人的記憶,可見黎族原始制陶技藝不僅是制陶技術那么簡單,整個制作流程還蘊含著黎族豐富的思想和感情。
2006年,國務院將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藝”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不久,當地政府也建立了傳習所,目前這一技藝得到傳承。
現在還能在黎族人家中看到的黎族原始陶器主要以生活實用為主,如碗、缽、甑、罐等,如果作為紀念品,普通游客未必中意。不過,不少黎族婦女開始注重將黎族原始制陶技藝的傳承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去年,學會制陶的昌江石碌鎮保突村婦女劉美珍發起村里的婦女成立了昌江保突制陶專業合作社。
《旅游周刊》記者日前在劉美珍的合作社里看到,她們制作的陶器,已不僅僅是實用為主的碗、盆、罐等,還包括筆筒、陶偶、花盆等,而且上面刻著芭蕉葉、黎族圖案等花紋。
“客戶可以提前預訂,我們會根據他們的需求制作各種造型,然后交貨。”據劉美珍介紹,這些陶器幾十到上千元不等,已經被預定了30多件,預訂者主要是行政單位、公司、酒店會所,用于觀賞、裝飾。
?
相關鏈接:
海南今年新發現3處文物遺址 三亞青嶺遺址現漢代陶器老板指使工人盜掘合肥西漢古墓 盜走兩件陶器被追回廣西發現22個新石器時代遺址 出土陶器蚌器(圖)河北邯鄲出土大量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陶器?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