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2/12/96fc2a48336ee3c4fd14f17db56d24ad.jpg)
?
27年前,東北藝術系大學生于志龍來到海南,成為第一批闖海人。率先將螺旋藻引入國內市場,組建了海南第一家專業的螺旋藻保健食品廠。
20年如一日,他任性地追逐一個夢想:希望通過推廣小小的螺旋藻,改善國人營養膳食結構,增強國人身體素質。
2月5日,于志龍帶著新研發的螺旋藻營養面,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故事。
A
闖海:
藝術系學生海南“跨界”
1988年,于志龍從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畢業,憑借優異的成績和一篇《淺談音樂審美中的移情》論文,他本可以分配到當地的藝術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的,但是追求夢想、追逐自由,和很多闖海人一樣,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順應“十萬大學生”下海南的號召,來到大海邊。
于志龍來到我省一家知名鄉鎮企業東方企業集團工作。在這期間,我國正實行“火炬計劃”,他所在的公司申報了“天然胡蘿卜素及藻渣系列產品開發”項目。當時藻類研究和開發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這個項目是海南建省后申報的第一個國家級高科技的火炬項目,也是海南首個生物工程項目。由于這個項目的最終產品在當時的國情下有些超前,國人的消費水平難以適應,產品推廣困難企業經營不久倒閉了,他與別人合作開發該項目,從此與藻類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1992年,因為種種原因,于志龍離開了藻類行業,轉到電視臺當導演,而后一年,又轉到出版社就職。一次偶然的機會,憑借從事國家級生物工程項目的經歷,以及通過妹妹在日本的朋友介紹,于志龍成為日本大生株在中國的商務代表,回歸藻類領域。
于志龍分別去廣東龍門、東莞、深圳,以及福建莆田等地考察螺旋藻廠,當時國內的螺旋藻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各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生產的螺旋藻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為提高中國螺旋藻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于志龍從日本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親自帶領技術人員對沿海幾家螺旋藻企業進行改造,扶持最初的螺旋藻企業。同時還利用日本的養殖技術,為中國螺旋藻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為此,他被評為海南省工商業十大領軍人物。
B
逐夢:
“螺旋藻夢想”促營養面誕生
單一產品賣20年,我算是很‘奇葩’的了。”采訪一開始,于志龍就笑稱自己是朵“奇葩”。
1995年,因為當時我們的螺旋藻產業起步時間短,產品片面依賴出口,加之遭遇國際市場上的打壓和低價收購,中國的螺旋藻市場一片狼藉。于志龍卻在這時逆水行舟,注冊海之源螺旋藻有限公司,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在需求,決心開辟中國市場。
這并非是他年輕氣盛逞一時之勇。于志龍在與日本企業共事時,深入了解了螺旋藻的生活習性、加工技術、培養等,目睹了螺旋藻的“前瞻性”,才果斷創辦公司。根據螺旋藻的生長條件要求,他把廠址選在常年高溫、高光照、環境純凈的海南,為了使螺旋藻在加工過程中不失活,完全引進采用日本傳統的干壓工藝,最大限度地保持螺旋藻的“生物活性”,使螺旋藻的營養成分不流失。經過1年的努力,該公司的產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為保健品,他們便在上海、深圳、天津、哈爾濱四地,分別成立分公司。
于志龍的“螺旋藻事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從1999年開始,中國的螺旋藻市場連續三四年處于低潮期,很多人都“關停并轉”了。而他卻“一件事喜歡干到底,一條路喜歡走到黑。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中國,螺旋藻因其獨特的免疫效果,被列為“國際抗非典指定保健品”受到熱捧。這時,借機“漲價”的論調不絕于耳,于志龍卻堅持絕不發“國難財”,在他的堅持和指導下,海之源各級經銷商包括銷售終端無一家漲價,并借機在全國發展經銷商,積極配合國家抗擊了非典,又使海之源擴大了市場范圍。此外,他還親自下到廠里敦促生產部員工加班加點,積極參與抗非典工作。經過這一年的高潮,中國的螺旋藻產業一度走出低谷。
這么任性地在這一行堅守,于志龍心中有個大大的夢想:讓國人普遍食用螺旋藻,提高國人身體素質。這個夢想在20年前國人健康觀念淡薄,普遍營養缺乏和人人向往健康但膳食結構不合理的今天都極其重要。
“我媽媽生我時,連小米粥都沒得喝,更別說補營養了。”于志龍回憶,60年代沒吃的,80年代不夠吃,現如今是不會吃、不敢吃。無良商家為了食品的賣相等昧著良心使用各類添加劑,對從事保健食品行業的于志龍來說,他容忍不了這種行為。“螺旋藻這一古老而又生機盎然的大自然的恩賜,可以改變目前這種現狀。”他開始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發。皇天不負有心人,一種口感嫩滑勁道、無果膠、無甲醛、無化學色素、無膨脹劑、無明礬的螺旋藻營養面終于在于志龍的不懈努力中誕生了,它的營養是普通面條的6倍,還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質,營養極其豐富。并且奧林匹克組委會檢測無激素。在2014年的冬交會上,螺旋藻面備受群眾的喜愛和追捧,連續3天都被一搶而空,幾度脫銷,反響熱烈。
C
助力:
10年無償助力南極科考
“南極科考一去就是在海上漂泊半年,健康問題長期困擾著南極科考隊員。”從1996年開始至今,海之源一直在為中國南極科考貢獻光和熱,成為目前唯一一個登陸南極的螺旋藻品牌。
據介紹,1996年,中國南極科考隊雖然有豬肉、牛肉罐頭、飲料、啤酒等,但唯獨少保健食品。在半年的航海生活中,科考隊員們由于沒有新鮮的蔬菜食用,體內缺乏維生素,免疫力下降,身體普遍呈現“亞健康”狀態。動不動就感冒、腸胃功能多絮亂、皮膚多長凍瘡、潰爛等。為了給隊員們補充營養,中國南極科考隊在全國征集保健品。最終,海之源螺旋藻在國內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南極科考的專供產品,為科考隊員們免費提供了價值30萬的螺旋藻產品。
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海之源螺旋藻在極地惡劣的環境下,助力考察隊員改善身體健康。1997年,國家海洋局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給海之源螺旋藻頒發了一份《服用后效果反饋》。該反饋書稱,“經中國第13次南極考察隊128名隊員服用,其中80%的隊員能堅持服用3個月以上,普遍反映效果良好。”記者看到,其中一項變化寫到:“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11航次返航時80%人員患感冒,本次返航時僅有少數人患感冒。”
從那時起,海之源一直在助力南極科考,“低調地做了一件好事”。2006年,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巡視員盛六華代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雪龍號考察船親自將南極帶回來的南極水送至海南,表達了對海之源螺旋藻10年無償支持南極科考事業的感謝之情。
過去11年,于志龍仍將南極水完好地保存在辦公室。
D
期盼:
讓螺旋藻食品改善國人體質
螺旋藻的20年也是中國高速發展的20年,人們的生活水平保健意識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再造市場輝煌,海之源在最大化地調整產品思維和運營模式。
目前正在開展的保健品“私人訂制”系列。根據實際的消費者營養需求,把產品進行細分,從性別到年齡段甚至不同的職業等進行專門定制。比如,有專為女性研發調節內分泌的扶美螺旋藻,為男士研發的可以調節男士生理機能瑪咖螺旋藻,為孩子研發的解決偏食、不喜歡吃蔬菜的貝樂喜螺旋藻,還有專為老人研發的真硒螺旋藻片,這些產品整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海之源螺旋藻之家了。然而,“每天按時按量按服程服用,或多或少會給人負擔感,對于一些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很難堅持。”于志龍說,把“螺旋藻食品化”,像一日三餐一樣讓人們毫無負擔的地攝取螺旋藻,補充營養,是他們一個新的產品發展思路。“這次我們推出的的螺旋藻面條,就是把螺旋藻食品化的第一個食品,它不僅解決了面食低營養的缺陷,也將讓那些高脂高熱量的面條時代成為過去。于志龍說,這就是他立志的洗心革“面”,“以后還會推出早餐食品、夾心餅干等休閑食品。”他告訴記者,這類食品是全家老少都可以食用的。
我國即將進入十三五規劃時期,于志龍也對未來有個規劃:把螺旋藻食品化,讓每個人能輕松吃上一定量的螺旋藻,例如螺旋藻面條、餅干、早餐。攝入營養,提升身體素質。
名詞解釋
螺旋藻(學名:Spirulina)是一類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絲狀體,體長200-500μm,寬5-10μm,圓柱形,呈疏松或緊密的有規則的螺旋旋形彎曲,形如鐘表發條,故而得名。具有減輕癌癥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
相關鏈接:
猶太“闖海人” 愛上海口騎樓老街海南老照片:闖海人成家立業 孕育下一代作家學者闖海人談海口精神海口望海樓將被拆除 老闖海人憶其當年榮光[圖]《海南夢》講述“闖海人” 有望在央視播出 ?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