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5/25/ec864f131ee5931227c1899eb004222d.jpg)
《床》 蘇宇俊 地溝油系列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5/25/5ad40bf3d0ff88986538ac8fc479763a.jpg)
《稻谷》 唐浩多 行為裝置
一場觀眾代入感強烈的盛宴
在展廳的入口擺放著這樣一件裝置作品:鋪著鏡面的地板上,立著一個長方體的玻璃容器,容器內裝滿了正在緩緩燃燒的煤。隨著溫度的提升,伴隨著時不時的“啪啪”聲,玻璃容器上開始出現一道一道的裂痕。站在一旁的參觀者,時不時地將手伸到容器的上部,感受一下燃燒的溫度,然后靜默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與思索代入到作品當中,探尋著創作者的意圖。
“這是參加新疆當代藝術雙年展的作品,借助于煤與火這兩種元素,探討文化與歷史的關系。”創作者馬杰介紹道,已燃燒、正在燃燒、未燃燒的煤,在形態上不會發生變化,但能量卻在期間傳遞,正如文化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但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不可逆轉性,使熱能不再回歸,卻由其曾經的輝煌構建起一座座人類歷史的豐碑。
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地金黃、呈圈狀排布的稻谷。參觀者只有在踩著稻谷,才能參觀展覽。對此,這個行為裝置的創作者唐浩多告訴記者,他從海口市場購買了產自本土的1000斤稻谷,根據平時涼曬稻谷的方法,先把稻谷鋪滿于整個展廳的地面上,再用雙腳把稻谷由外向內自劃出非閉合的類似圓圈的“線條圖案”,確切的說是一種勞動痕跡。
“觀眾受到了行動限制,‘倒逼’觀眾不由自主地與稻谷打交道,形成一種互動和對話。”唐浩多說,觀眾使稻谷產生的千變萬化,又使觀眾視線中心從形狀回歸到稻谷的本質,任何的互動而產生的時間空間的變化,都改變不了本源。本源也是決定今天通往未來的核心。在某種意義上,今天是未來的核心。
“藝術家們的選材和表現形式很多都是源自生活,他們希望消滅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將藝術與生活完美融合。這些作品展出不再是單純地供觀眾賞析、參觀,更多的是將創作者的觀念通過不同材料、形式的物體加以表現。”翁奮告訴記者,當代藝術發展到今天,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被闡釋、解讀才能讀懂,那么創作者作品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考慮觀眾的代入感、參與性,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將個人的解讀與創作者的思考實現對接。
一種觀念性的實踐
此次展覽中,來自廣州的蘇宇俊帶來的一組與“地溝油”相關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眼球。
蘇宇俊將固化后成乳白色膏狀的地溝油堆放在木椅子、涂抹在床墊之上;把地溝油與蜜蠟結合,融入到光鮮的口紅里;他還將地溝油提煉成肥皂,放置在日常所用的洗手池上呈現。
他告訴記者,這組作品是借了地溝油這個載體,來思考延伸到我們生活細節中的各種物質的異化。他希望借助作品闡述自己對消費主義時代的觀點與思考。他認為:“類似的物質可以異化為不同的形態,觸及我們的生活,隱藏在我們周圍,但我們卻往往察覺不到。它的異化隱藏了時代、個人的欲望。它的產生是一切成為商品,一切成為以交換而獲得作為目的的產物。”
海南本土藝術家唐浩多在海南購買了中國制造的中國牌子的天藍色油畫顏料,同時又托朋友從美國購買了美國制造的美國牌子的天藍色油畫顏料,再把來自兩個國家的天藍色顏料平涂在與國旗規格等比例的布面上,制作并展出了布面油彩《中國藍&美國藍》這幅作品。
“兩大塊藍顏色,表面上看幾乎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從物理和化學的微觀視角來看,肯定是有區別的。”唐浩多說,這兩塊藍顏色的背后反映了兩大國家(兩大經濟體)間的同和異的博弈關系。同時也反映了這兩個國家對于同一種事物的衡量標準和看法觀念的同和異的問題。單從購買行為本身來看,也反映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間的時間和空間的微妙關系。
對于藝術家們觀念性的實踐與表達,翁奮這樣說道:當代藝術是采用一種直覺方法反映藝術家對于當下一些問題的思考與看法,更有關乎哲學的思考。“這些當代藝術家們更關注藝術的當下性,強調思想性與批判性,他們把所設置和描繪的對象當做批判的媒介,當做個體觀念的承載物與實踐物,試圖發出個體對于改變這個世界思考的聲音。”
“我們展覽的目的就是把這些單個的、碎片化的思考,組合成一個整體,形成我們影響今天/當下的一股力量,進而形成影響未來的一種可能。”翁奮說道。
?
?
相關鏈接:
《最后的黑冠猿》獲全國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覺囊唐卡繪畫藝術展海口開展 具有千載傳承歷史國際當代藝術展今天海口開展 高水平作品吸引市民日本推出水缸藝術展 為炎炎夏日送去清涼(圖)2014凱迪拉克設計藝術展:霍夫曼首秀新作"大粉貓 ?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