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璐(前右)與四川涼山州布拖縣麻風病康復者交流? 東方妙喜基金會提供
做麻風病人的“親人”
在那位朋友的推薦下,臧璐來到香港扶輪社,經歷了嚴格系統的培訓,不久他便接到了這里的第一項任務——中國麻風項目。
臧璐立馬踏上了旅程,奔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烏衣鄉阿布羅哈村(麻風病康復村)。這個100多人的村子全是麻風病康復者及其子女。
“雖然來之前已經做過關于麻風病的培訓,也看過相關照片,但來到現場我還是被那場面震住了,我一進村就看到了一個沒有了鼻子的老人。”臧璐說,雖然他們的麻風早已被治好,但是麻風或多或少地在他們的身體上留下痕跡。
“我當時有些害怕,有些糾結,也有些心疼。”臧璐開始對是否要接受這個項目有了些許猶豫。
“這時,老人舀了一瓢水遞給我喝。”臧璐說,出于禮貌,他接過水,喝了幾口。卻不想,身后的麻風康復者送來了一陣掌聲,并不住地說道“茲尼格麻”(吉祥如意)。
老人也激動地用殘缺的雙手,拉著他說:“你可是第一個遠道而來喝我水的漢人。希望你多來看我們呀。”
此時的臧璐,雖已被感動,卻沒有當即表態,而是轉過身,走到不遠處,偷偷的抹了一把淚。“我感受到了他們是多么需要我們的幫助。”臧璐坦言,當時的他暗暗做了一個決定,不僅要常來,而且要留下來。
在回到香港匯報完工作后,臧璐隨即回到香港扶輪社漢達涼山康復中心工作,他和同事們多方奔走為阿布羅哈村修好了衛生室、學校、公共廁所;他們招募了一批支教老師,讓孩子們享受到了學前教育;他們還通過小額貸款的形式幫助,他們購買牛、羊、豬,引導村民走上勤勞致富路。
此后的幾年,臧璐一直奔波于四川、香港兩地,幫助并陪伴著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8個縣的8個麻風病康復村的村民。他每次去到麻風病康復村,都與村民同吃住,用實際行動給予備受歧視的麻風病患者最大的尊重與幫助;他帶著村子里選出的代表走出大山,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去成都參觀、旅行,讓他們慢慢接觸社會;他為這些邊緣人群,辦理身份證,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的一員……
“時間久了,每次去都像回家探望自己的親人一樣。”臧璐說道。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