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文化產業與科技、旅游融合的深度、廣度還不夠。我省應充分利用文化與科技加速融合、智能產業不斷拓展的大背景,全力打造“智慧文化島+智能創意島”,推動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十二五”期間,我省文化產業呈現跨越發展良好勢頭,成果顯著,文化與旅游融合趨勢明顯,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全面推進,文化產業結構也日趨合理。然而,我省文化產業雖然取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但既缺乏世界級的文化產業產品,又缺乏國家級的文化產業單位,與北上廣等文化產業發達地區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究其原因,根本還在于文化科技發展水平低,創新不足,文化產業與科技的融合還不夠深入。文化與旅游結合的深度與廣度不夠,一些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和利用。
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
我省文化產業發展應緊緊抓住文化與科技加速融合的大背景,充分利用技術創新的先進成果和新興技術向產業轉型的有利時機,以文化科技產業為核心,全面推動海南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升級版——智慧文化島+智能創意島。
以“互聯網+”為支撐,打造智慧文化島。智慧文化島,就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充分整合、優化、挖掘海南現有文化資源,利用“互聯網+”的巨大擴展優勢,將文化資源數據化和在線化,并有效地配置到各生產、流通部門,從而全面推動海南文化產業的創新和升級轉型。海南文化產業發展應搶抓“互聯網+”和“智慧型文化產業”的發展機遇,最大限度地發揮海南的文化資源和文化要素,推動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文化產業成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以智能技術向智能產業拓展為契機,打造智能創意島,實現海南文化產業的關鍵性突破。智能技術目前已經突破其技術的瓶頸,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日常的生產生活,拓展出機器視覺、指紋識別、移動支付終端設備、智能讀卡設備等一大批新興產業。智能創意島,應充分發揮海南文化創意的優勢,探索智能技術人性化、社會化、工業化的各種實現路徑及實現方式,推動海南在智能技術向智能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搶占先機,將海南打造成為智能創意產業的領跑者。
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政策引導。要加快成立文化科技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省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協調各廳局之間的關系,形成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協調發展,共同推進文化科技發展的領導體制。同時,要在項目立項、經費分配、土地利用、人員調配等方面向文化科技產業、項目、產品等傾斜,加強對傳統文化企業向文化科技企業升級改造、轉型改制的引導和扶持。
加強科技研發和科技平臺建設力度。要整合海南省優勢資源和力量,力爭實現文化科技的重大突破。結合文化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研制和開發文化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形成科技領先優勢,創新文化產業技術和形態。同時,要加強平臺建設力度,科技突破離不開平臺建設,目前,國家正在全國布局建設一系列文化信息大數據中心,海南要爭取立項建設國家級文化信息大數據中心,建立3-5個國家級的文化信息數據平臺。同時,還要自主建立一大批分布廣泛、體系完善的省級文化信息大數據中心,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開發平臺。
鼓勵創意創新,真正建立充滿活力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培育優秀文化產品。要把加強創意創新放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首要位置。構建良好的創意創新產業環境,通過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等多種形式的扶持機制,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政策、資金、技術、設備、土地等必要的基礎條件,支持那些具有市場潛力和市場價值的創意創新產品順利轉化為產業形態。要構建保護創意創新的法制環境,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經常性的舉辦各種創意創新競賽、展覽和交流活動,營造濃郁的創意創新環境。
加大力度建設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海南要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有大的創意創新文化集團、項目和產品支撐。文化創意產業園作為當今世界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可以通過產業集聚而產生巨大的規模效益,推動海南的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要本著科技創新、觀念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的原則,在加快推進原有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文昌航天文化主題公園、陵水海洋文化主題公園、三亞海棠灣夢幻娛樂不夜城等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和大型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的同時,集中打造以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國家高新區為核心的瓊北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以三亞創意產業園、陵水清水灣國際信息產業園為核心的瓊南創新創意產業基地,并在此基礎上,依托省內各大高校打造一批以“互聯網+”和“智能技術”為支撐的小而靈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海南文化旅游產業要形成特色和品牌,必須充分挖掘海南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將其數據化和在線化,并以“互聯網+”為支撐,借助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國內外著名互聯網平臺,進行全面營銷推廣,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精品。充分挖掘海南的海島、海洋、熱帶、移民、少數民族文化特色,深入開掘文化旅游的內在潛力,充分探索休閑型旅游、度假型旅游、體驗式旅游、保健型旅游、養生型旅游、醫療型旅游等多種旅游形式,打造南海特色文化旅游產業。
繼續擴大文化旅游產業的覆蓋面。海南省應依托海南省整體旅游規劃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積極推動旅游項目的文化創新,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創意,促進旅游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在重要旅游景區景點、項目和線路的設計、包裝、營銷等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打造一大批獨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產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群。
大力發展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海南獨特的熱帶海島自然環境優勢,深度開發海南特色熱帶海島休閑度假旅游文化精品項目,可借助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建設超大型世界級海洋公園,并有選擇性地開發三沙海洋文化之旅。全面開發歷史文化旅游,借助“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全面開發海南古代建制文化、移民文化、華僑文化、古鎮古城古村文化、歷史名人文化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重點開發少數民族風情文化旅游,充分挖掘黎族、苗族、回族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創新開發紅色文化旅游。深入生態文化旅游,充分挖掘海南文明生態村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風情小鎮建設等積累下來的生態文化內涵,打造全新的高端生態文化旅游景區、項目和線路。
大力加強影視文化產業建設力度。海南島是得天獨厚的影視拍攝基地,目前馮小剛電影公社、長影海南國際影視產業基地等已紛紛落戶海南,為海南影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海南省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繼續加大影視文化產業建設力度。
擴大影視拍攝基地產業規模,在海口影視拍攝基地的基礎上,在西部昌江和南部三亞分別再建設一個影視拍攝基地,形成形態健全、特色互補、良性互動的影視拍攝基地。建立影視人才培訓產業鏈條,依托影視拍攝基地建設,建立高、中、低不同層次的影視人才培訓學校。培育影視器材銷售、租賃產業形態。提升影視劇制作產業水平,推出具有國際國內影響的影視劇產品,形成海南省影視劇品牌產品和制作企業。
全面提升會展節慶、體育賽事等文化產業內涵。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圓桌會議、海南島歡樂節、三月三節、嬉水節、環島自行車賽、環島大帆船賽、觀瀾湖世界高爾夫明星賽等一大批精彩紛呈的會展節慶賽事產業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光彩。海南省應以此為依托,繼續打造一大批重大節慶會展、體育賽事產業品牌。借助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等國際性會議,打造亞洲商品展、非洲商品展等系列展會。打造三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論壇。包裝、改造、提升海南島歡樂節、三月三節、海南軍坡節、東坡文化節、儋州調聲節、保亭嬉水節、臨高漁民節、萬寧龍舟節、海南影視節、金島音樂節、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等節慶項目的文化內涵,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將其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
?
?
相關鏈接:
長影海南生態文化產業園:可改變海南旅游南熱北冷局面孫新陽會見深圳靈獅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一行深圳文博會?盡顯文化產業生機借“一帶一路”東風 海口20多個文化產業項目獲扶持海口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 落實“三帶”特色影視業態海口影視業態文化產業借“三帶”推動發展形成規模 ?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