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7/31/5375653840e0f640146b69f264dd38a3.jpg)
瓊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在保城鎮實踐調研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和海南省《關于加快發展互聯網產業的若干意見》,瓊州學院今年暑期組建33支社會實踐團隊分赴三亞、樂東、東方、保亭、五指山、陵水、白沙、文昌、萬寧等9個市縣的30個鄉鎮開展為期兩周的“互聯網+”三農服務社會實踐活動。
7月16日上午,由瓊州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文珍副教授帶領的24號團隊在樂東縣大安鎮政府會議室舉辦“互聯網+農業”的主題培訓與講座,來自大安鎮15個行政村近50名代表參加了培訓。隊員們用生動的圖片、通俗的語言為村民們形象地普及了“互聯網”與“互聯網+”的知識,并介紹了關于“微店的開設與操作”,對農戶進行了微店注冊的現場指導,并與農戶們面對面建起“大安互聯網+農業”微信群,通過現場互動,代表們對互聯網的認識更加深刻。此次活動得到了大安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縣電視臺對培訓講座進行了報道。講座的成功舉辦為24號團隊接下來赴大安鎮各村入戶走訪打下了良好基礎。
旅游學院徐健、胡志紅等6名同學組成的22號團隊,7月17日前往三亞市海棠灣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隊員們與海棠灣區推選的15名農村致富能人代表就“互聯網+” 三農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了農產品銷售的“互聯網+”方案。徐健同學為村民們進行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知識宣講”,通過大量數據介紹了農村電商的廣闊前景,接著對不同電商平臺分類定位,然后就海南農產品與電商的契合點展開討論,接著介紹了天貓、淘寶、京東和微店的開店流程,并對其優劣進行了分析比較,最后介紹農村電商成功案例,并對電商營銷推廣提出建議。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