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啊,為了祖國,勇敢些!》(木刻) 盧鴻基 1938年作
推動“全木協”組織的擴展
除了籌辦展覽,盧鴻基還竭力推動“全木協”組織的擴展和影響,并通過《新蜀報》、《大公報》、《國民公報》、《七月》等傳媒及其自己創辦、主編《戰斗美術》廣泛宣傳會員的作品,劉文中提到的《漫畫木刻月選》就是他曾參與編輯過的刊物之一。與此同時,盧鴻基也因不斷地創作、撰寫了許多木刻和藝術時評而受到了國內外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1940年,蘇聯《國際文學》雜志在編輯“中國文藝專號”時,特約他撰寫“抗戰三年來的中國美術運動”。同年在蘇聯編寫的《中國藝術簡史綱目》中,還專門點到他之于中國新興木刻的重要貢獻。鑒于盧鴻基的作用和影響,1942年1月,重建的全國木刻組織“中國木刻研究會”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成立時,他再次被推選為總會理事、常務理事。
總之,“全木協”是中國新興木刻運動自1930年開展以來所建立的第一個合法的全國性組織,其成立標志著新興木刻運動已以一種全新的大眾化的社會藝術形態成為了民族救亡事業中一股重要的
戰斗力量,誠如盧鴻基等人在協會的申辦報告中所寫:“值茲抗戰期間,全國各界莫不團結一致,竭盡智力為祖國之獨立自由而奮斗。木刻作者站在研究藝術崗位,以筆刀為工具,刻盡我軍作戰之英勇,暴露敵人殘酷之獸行,以激發民氣,鼓勵軍心,實為國民應盡之天職。”也正因此,1945年,兼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組組長的周恩來在接見王琦、丁正獻等木刻家時,曾特別指出:“木刻是我們另一支隊伍。”而盧鴻基作為這個隊伍中的一員干將,“在這項工作中,起了特殊作用,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鴻基特別尊敬。”(羅工柳語)
藝術家檔案
盧鴻基(1910—1985),字圣時,又名盧隱、卜鰲等。海南瓊海人,1930年秋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預科,期間曾參加“一八藝社”。1934年,升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系。1938年春,入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并任常務理事。1939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協會”,任“中蘇文化協會”的藝術聯絡委員和“中華全國美術會”常務理事。同年創辦并主編《戰斗美術》。1940年秋,轉入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工作。1950年起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曾任代系主任和院刊主編。1959年后主要從事文藝理論教學和研究。美術代表作有《母親》、《朗誦詩》(木刻)、《大連蘇軍烈士紀念塔》(雕塑)、《瓊崖游擊隊員》(雕塑)等。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