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8/05/a833df59f231d9fd0049d03887b74ace.jpg)
潘家海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暢談家鄉建設? 張杰 攝
??? 走過160年光榮與夢想的新加坡海南會館,已成為新加坡的海南籍鄉親共同的精神家園和情感歸屬。新加坡海南會館會長潘家海先生雖不曾生長于海南,卻以不輸第一代移民的桑梓之情、拳拳之心常年為海南事務奔走著,成為在新海南籍鄉親與海南血濃于水的深情寫照。
南居北望念珠崖
“小時候,父母問我,家在哪里?正確答案只能是海南文昌公坡鎮金山口村。”一個小小的故事,折射出作為第一代移民的潘家海父母對海南故土感情之深。
雖然36歲之前都沒有到過海南,但潘家海講得一口流利的文昌話,現在每年要到海南六七次之多。海南日報記者在新加坡采訪的幾天里,潘先生十分熱心地提供幫助,令人感動。“海南家鄉的事,就是我的事。”潘先生這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新加坡鄉親對海南事務如此用心的情感動機。
的確,幾天來遇到的海南鄉親,不論是開海南雞飯店的老移民、移民第二代,還是專注城市規劃設計的專家顧問,又或是海南社團的有關負責人,看到家鄉來人,談起家鄉變遷,洋溢著對家鄉的拳拳深情,對海南發展的殷切期望。懸掛于海南會館里的一副楹聯“海籍南征家獅島,南居北望念珠崖”是他們真實的心聲。
凝聚鄉情報桑梓
華人占了新加坡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三,大多數源自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目前在新瓊籍華人華僑達24萬人之多。遙想當年,無數先輩遠走他鄉,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勤勞善良的海南鄉親,靠著精誠團結,篳路藍縷,建立起自己的家園。一代一代海南鄉親秉承發揚海南優良傳統,在商業、金融、文化等諸多領域,創造出奇跡。
“多年來,新加坡海南會館等一批海南社團,不遺余力地謀求海南族群的福利,發揚海南傳統文化,凝聚鄉情,回報桑梓,做了不少加強兩地交流聯系、造福故鄉海南的好事實事。”潘家海自豪地告訴記者,以往在海南遭受風災水災的危急時刻,新加坡海南鄉親總會毫不吝惜地伸出援手。
為了慰藉老移民的思鄉之情、增強年輕一代對故鄉海南的感情,新加坡海南會館一直在定期舉辦兩地瓊劇團體互訪演出、兩地書畫家作品展覽及海南傳統食品做法培訓等活動,而近年來影響較大的公益活動便是會館與海南省僑聯等單位組織的海南唇腭裂患者義診團。6年來,海南唇腭裂患者義診團每年都組織新加坡中央醫院和唇腭裂治療機構知名醫護專家,為海南的貧困患者實施唇腭裂手術,目前已有約150名患者得到免費治療,“這項名為‘海南微笑’的公益行動,還將繼續為海南的貧困患者送來微笑。”潘家海動情地說。
獻策海南寄心意
海南島與新加坡都處于“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位置,21世紀海上絲路戰略的發布,為兩地經濟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潘家海認為,海南將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路徑一以貫之,才有希望吸引到相應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實現產業的壯大。同時,還要注意給投資者足夠的發展空間,保護好他們的合理收益,這樣才能給其他潛在投資者以信心,繼而跟進對海南的投資。
“投資者到了海口一下飛機,有時沒有廊橋,必須坐擺渡車,這樣就很影響對海南投資環境的第一印象。”潘家海舉例想說明投資環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細節。他認為,執行力既是海南與新加坡存在的一個差距,也是解決海南許多發展問題的一把鑰匙。
借著21世紀海上絲路帶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海南會館將加大與中國特別是與海南的經濟聯系,建立屬于海南族群的商聯會,架起一條經濟的橋梁,“利用新加坡海南籍人士的人脈、資源、資金等多方面優勢,與提升國內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潘家海對這項重大戰略的前景充滿期待。
?
?
相關鏈接:
澄邁聯手新加坡海南會館義診貧困唇腭裂患者泰國海南會館成立65周年 千余名瓊籍鄉親參加活動美國南加州海南會館新館址落成 國僑辦贈匾(圖)?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