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5-09/01/6380fa3f0e33eba209a319f20c9a8d6c.jpg)
正在掌舵的陳奕傳
“看看海水的顏色,就能辨別是近洋還是遠海;看看天上的海鳥,就知道茫茫大海哪里有礁盤和島嶼;看看夜空的星星,就知道家的方向。”在西中南沙海域捕撈作業了40多年,63歲的瓊海潭門鎮“船老大”陳奕傳早已被大家送了一個綽號:遠洋漁船上的“定海神針”。如今,這個捕了一輩子魚的船老大轉身做起了生態保護工作。
陳奕傳經歷過沒有現代導航設備的年代,“14歲闖南海時,船還是只有20噸的生產隊漁船。在船上整整吐了6天,幾乎沒吃什么東西。之后,就再也不暈船了。”長年生活在海上,陳奕傳養成了在甲板上支起吊床,吹著海風睡覺的習慣,他覺得比睡在床上還舒服。
那時候,民間傳抄流傳下來的航海圖志《更路簿》是陳奕傳的教科書,“‘更’是里程單位,一‘更’大約為10海里左右,‘路’為航向。”時至今日,陳奕傳仍如數家珍。
此后的歲月里,陳奕傳的航海作業在南海很多海域留下足跡,西沙是他最常去的地方,每年要跑好多趟。永興島、北礁、浪花礁、華光礁……每座西沙島礁附近海域的狀況像刻錄在他的大腦里一樣,“對于我們這些長年出海的漁民而言,西沙也是我的家,在自己家里面,我哪里都敢去。”
陳奕傳的經驗和航海技藝對三沙而言十分珍貴。出海前,他能根據出海天數,計算出準確的航海所需物資。在海上,他又能根據對風浪的判斷決定出最安全的航海線路。
8月15日,記者搭乘陳奕傳掌舵的瓊海03138船前往華光礁海域,他嫻熟的操控讓人印象深刻:在海面上他能準確“讀出”哪里有暗礁了,哪里不適宜大船經過。船上10余名船員認真聽著他簡潔干脆的指揮。
“現在條件好多了,有了對講機、GPS導航儀、電子海圖等先進設備。”陳奕傳說,如今自己的工作比以前輕松了很多。
出海時間久了,陳奕傳開始鍛煉自己的兒子當船長。當孩子漸漸成長起來,陳奕傳便考慮退休回潭門養老去。
2011年,陳奕傳“洗腳上岸”賦閑在家,生活很愜意。2013年,三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傅亮找到了他,請他“重出江湖”,配合專家赴海上研究珊瑚礁生存環境保護。陳奕傳二話沒說,回到了大海上。
重返熟悉的環境,陳奕傳沒有一句怨言。“把自己的經驗教授給更多的人,而且可以幫助保護島礁,為三沙的生態環境盡一份力,這太有意義了。”陳奕傳眼里透著滿足的神情。
相關鏈接:
三沙衛視開播兩周年 致力做海洋文化傳播者中國油畫名家海南寫生展啟幕 慶三沙設市?
(編輯:林道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