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和兒童患者打交道,陳桂芳有一套和小患者快速拉近距離、配合檢查的方法
8月28日下午2點20分,80多歲的陳桂芳走在醫院過道里,而侯診室已經有多名患者在等待了。
82歲奶奶仍在一線發光發熱耐心看病常推遲一兩小時下班
8月28日是中元節,這天下午,醫院里較平時冷清了許多。但在陳桂芳的兒科診室之外,早早便聚了一堆病人。陳桂芳身著一身樸素的衣服,左肩掛著灰色袋子,和普通的老人并無不同。當她解下門后的白大褂穿上,精神抖擻的她身上頓時蓬勃出能量。
診室外的患兒家屬談論著陳桂芳的“厲害”,談論著陳桂芳的“醫德”。家住附近的許媚帶著兩歲半的女兒來看病。女兒在她懷里不時張望,問“奶奶來了沒”。奶奶便是陳桂芳。在這里,包括醫生、護士和病患,多數叫她“奶奶”。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醫生。”許媚說,小孩生了一場病,打了5天的點滴沒好,經人介紹給陳桂芳看了后,開藥吃兩天就好了。從那之后,她就只認陳桂芳了。“她的病人多,號難掛,每次孩子生病,我凌晨三點就去排隊,排到第二天。”
雖然排隊辛苦,但許媚覺得放心。“她總是非常耐心地詢問病情,還會哄孩子,孩子很喜歡她。”許媚說,陳奶奶醫術高超,“小孩給陳奶奶看,花錢少,好得快,對門診患兒,口服藥能治愈決不讓打針。我的小孩奶奶看就沒打過針。”
家住龍昆南路的曾女士接過話頭:“這個醫生確實很厲害,我的小孩之前看了兩家醫院6個醫生都沒看好,沒想到找奶奶看了之后,吃了藥,第二天就好了。”
外頭聊得起勁,診室內,陳桂芳用慈祥的目光回應著每一位病患和家屬。一位穿黃色衣服的小孩,需要驗大便,卻拉不出來,陳桂芳像以往一樣用手去摳;一位小孩哇哇大哭,陳桂芳也像哄自家小孩那樣,“咯咯咯”地哄他開心……
輔助陳桂芳的護士梁敏說,有些病人進病房后,問這問那,30分鐘還沒結束,“我一看外面,好多病人坐不住了,但奶奶總是耐心地回答每一個問題。”“無論什么時候,奶奶心里裝的都是病人。”海南省婦幼保健院門診護士長黃玲說,陳奶奶把病患當親人,每天堅持提前上班,就是為了讓候診的病患少等幾分鐘。她看病耐心仔細,所以掛的號往往在上班時間內看不完,常常推遲一兩個小時下班。
支邊瓊島把愛獻給白大褂身患癌癥繼續堅持出門診
晃眼,便是半個世紀的光陰。
出診的時候,碰到普通話不利索的病患家屬,陳桂芳非常順溜就操起了海南話。但她并非海南人,祖籍廣西的她,1957年以優異成績從廣西醫學院畢業后支邊到海南島。
說起那時的選擇,她說:“站起來讓祖國挑選,這邊艱苦,就來了這邊。”
除了1976-1978年因國家需要前往赤道幾內亞做援外醫療隊醫生,其余50多年時間,她把她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這座島,獻給了身上的白大褂。“每個醫生手里都有千萬條生命要挽救”,她也數不清自己曾治好過多少患兒,帶出多少優秀的兒科醫生。
1995年退休后,陳桂芳被醫院返聘,繼續活躍在診療一線。
但就在她返聘后第2年,疾病襲擊了穿著白大褂的她。2006年3月,在單位體檢中,陳桂芳被發現患上了乳腺癌。查出癌癥的第二天,陳桂芳還到門診工作,同事們大吃一驚,她卻淡淡地說:“這病不是一下就能治好的,可以先給病人看看病。”
消息傳開,陳桂芳的同事都擔心地哭了。陳桂芳卻笑著面對。接受化療的陳桂芳,面對惡心、厭食、嘔吐、脫發等癥狀,她展露給大家的卻是笑。“你們大膽地治吧,沒什么大不了的,我相信你們!”她鼓勵醫生。如今回憶起那場病,陳桂芳仍是面帶笑容。“醫生也是人,醫生也會生病,也會死。看清楚了這一點,就會懂得珍惜生命,有一天,就要開心一天。”陳桂芳說。
樂觀的陳桂芳戰勝了死神,逐漸康復了。令人驚訝的是,2007年3月7日,74歲的陳桂芳做完6個療程的化療和32次放療,癌癥初愈,瘦了4公斤,再次穿上心愛的白大褂,回到海南省人民醫院兒科診室。“能再次穿上白大褂,我真的好高興。”
在病患的企盼中,陳桂芳的笑聲再次回蕩在兒科診室。
把電話留給病患建立信任生病時以前的病人都來看望
陳桂芳抗癌期間,醫院病房里來了一批批探望的人——陳桂芳曾經的病患。
200多名患者在陳桂芳住院期間到醫院看望。有段時間,陳桂芳白細胞數驟降,免疫力低,不能接受探視。患者就站在病房門口,從門縫里望上一眼,滿是心疼。
“哎呀,那么多患者家屬的關心真讓我感動。”陳桂芳說。有一位67歲的老大爺拎著一箱伊利牛奶,從海口海甸島跑到位于秀英的省人民醫院,得知陳桂芳出院回家了,就打聽陳桂芳的電話,輾轉將牛奶送到陳桂芳的家中,說什么也要陳桂芳收下。
“我孫女的咳嗽氣喘老看不好,掛不到號,是你給加號看好的。”老人說。
多位醫生護士對記者說過這樣的話:從來沒見過有哪位醫生這么受患者家屬愛戴。
即使下了班,陳桂芳也會打電話來問一些病患的情況。
“醫生不是萬能的,有些病情拿不準,就要持續關注,就要請教別的醫生,有些不屬于自己領域的,就要讓其他醫生來看。”陳桂芳覺得,作為醫生也有無助的時候,有義務充分了解病患的病情,并把所有知道的清楚地告訴病患家屬,建立起信任。
“奶奶人醫德最好的了。”輔助陳桂芳出門診的護士梁敏說,她曾多次看陳桂芳為患兒摳大便化驗。有一回,一對六旬夫婦帶著孫子輾轉找到已經換了工作單位的陳桂芳,“原來老人一家三代都找奶奶看過病,他到處打聽,才知道奶奶現在還在給人看病。”
梁敏說,另一個令她感動的細節是,陳桂芳平時很輕易就把電話留給患者。“經常有病患家屬會和奶奶說‘不好意思,昨晚深夜還打擾您’之類的。我特別感動。”
陳桂芳對留電話的解釋是:“孩子有癥狀,家長可以電話找我。”
不顧臺風堅持看完最后的病人“我只是做了平平凡凡的事”
約訪陳桂芳醫生并不容易。電話打了許多個,也讓醫院代為溝通,她每次的答復都是一樣的:“謝謝你的熱情,但我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醫生,做平平凡凡的事。”
但她平凡的堅守,就連醫院的司機也為之感動。“我從沒見過一個有這么大成就的醫生還這么平易近人,這么敬業。”醫院的司機許績升說,一般人總是希望有假期,但無論刮風下雨,無論節假日,只要是陳桂芳上班的日子,她就會準時到醫院。
去年“威馬遜”臺風中的一幕,仍讓許績升難以忘懷。那天下午,雖知有臺風來襲,陳桂芳仍堅持坐診。4點多,狂風開始肆虐,陳桂芳卻執意看完最后一個患兒,才上了許績升的車。“快到奶奶家的時候,車被困住了。”許績升說,大家都很慌,反倒是奶奶安慰大家。
陳桂芳被海南省婦幼保健院返聘,繼續在醫療一線工作,發生在一年多前。“我很喜歡患者,患者也很喜歡我,所以就繼續做了。”陳桂芳在聽到別人提起她過去的榮耀時,總是回答:“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相對于過去,她更關注自己未來還能發光發熱。
醫護人員談起她的過去總是要豎起一個大拇指。“登革熱”疾病突發的1986年,在患者咳血不止,生命垂危之際,陳桂芳決定超劑量使用腦垂體后葉素對病人進行止血,救回一大批患者。陳桂芳還將精湛的醫術運用到海南“維生素B缺乏癥”、“流行性腦膜炎”和“霍亂”等疾病治療中;還創新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先天性弓形蟲病,讓患兒雙目復明……
陳桂芳獲獎頗多,2006年還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醫師獎。但陳桂芳卻看淡這些名利,心里裝著病患。“人最可貴的是友誼,病人家屬跟我們都是一條心,他們希望孩子快好起來,我們也希望孩子快好起來,醫者父母心。”把終生之愛獻給身上白大褂的陳桂芳,在同事心中豎起了榜樣,在病患心中留下了溫暖。
?
?
相關鏈接:
女教師不顧醫生反對打吊瓶上課 學生:老師太拼兩個月女嬰長男性器官 醫生稱因母親孕期做美甲90后女醫生出診在救護車里遭醉漢暴打醫生酒駕被抓 稱根據新陳代謝酒精應該已揮發 ?
(編輯:林道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