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農民正在儋州市海頭鎮高山村木瓜基地進行管理。 記者 易宗平 攝
儋州光村雪茄基地,農民將采摘下來的煙葉挑到晾房。 記者 易宗平 攝
儋州以菌草為原料培養的鹿角靈芝。記者 易宗平 攝
如今,邁著標準化步伐的儋州農業,圍繞“儋州印象”區域品牌創建四大系列:“儋州水產”品牌,包括儋州紅魚、無骨鰻魚、光村沙蟲等;“儋耳香豬”品牌,包括旱露溫泉黑豬、香窩黑豬、山豬等;“蘭洋溫泉仙果”系列品牌,包括荔枝、柚子、龍眼、木瓜等;“東坡美食”系列品牌,包括東坡香芋、東坡地瓜、東坡紅米等。
幾乎每天,這些地方都在舉辦氣氛熱烈的“運動會”。
在寬廣的操場上,一群群特殊的“運動員”連蹦帶跳地向前狂奔,到達終點后又往回跑,不知疲倦地多次往返。而在操場旁的兩個大游泳池,跑步累了的“運動員”們,“撲嗵撲嗵”地躍入池內,渾身沾滿了紅泥漿,仍然露出愜意的樣子。
這里就是儋州市蘭洋、排浦、大成、那大鎮郊外,特種野生山豬的放養基地。
“我們為特種野生山豬建了運動場和游泳池。”儋州正清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強說,“讓山豬多運動,不僅使之瘦肉增多,而且增強免疫力。山豬在游泳池里粘上紅壤泥漿后,可減少甚至消除毛發寄生蟲。”
在市場以高價位暢銷的特種野生山豬產品,成為儋州現代農業亮點之一。2014年,儋州獲評國家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市、中國特色農產品示范市等稱號。2015年,儋州粽子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今年10月,在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召開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技術審查會上,“儋州粽子”順利通過專家委員會評審,將納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
亮點頻出,表明儋州現代農業在特色、規模和品牌建設上,都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果。儋州市委書記嚴朝君指出,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模式,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他表示,要發揮農業大市優勢,進一步在品種、門類、規模等方面下功夫。
特色農業凸顯差異化優勢
“從2014年起,儋州野生山豬肉漲到55元/斤,到2015年底仍然保持這樣的高價位,但卻在省內外市場一路暢銷。”王文強說。
維持高價位的秘訣,在于品種獨特、原生態放養,更在于其食療功效。海南大學農學院教授吳科榜介紹,特種野豬是優良的雜交品種,其肉有進補功能,脂肪只有家豬的50%,粗蛋白含量只有家豬的20%,亞油酸含量比家豬高1.5倍—2.5倍。因此,特種野豬不僅口感鮮美,而且對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管等疾病有食療功效。
以特色凸顯差異化優勢的產品,在儋州遠不止于野生特種山豬,還包括溫泉黑豬、儋州紅魚、跑海鴨、金錢龜、棕櫚藤、光村雪茄、菌草靈芝、五色粽子等系列產品。
其中,溫泉黑豬是一群“高大上”的享受型生豬。儋州市蘭洋鎮有溫泉和冷泉兩種罕見資源,這些豬吃的飼料用溫泉浸泡,飲用水是蘭洋冷泉。這樣養殖的生豬產品,肉質細膩滑嫩,口感清新香甜。多個專賣店的鮮肉盡管比一般豬肉市場價貴3元左右,但每天早上10點鐘以前就被搶購一空。
而利用自身葉子倒刺攀附樹林生長的棕櫚藤,能做成頗有韻味的家具。令人“藤”愛的是,以此為原料加工出來的精致家具和手工藝品,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價格,卻廣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海南中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少宏說,在稀缺度高達90%的市場環境中,從藤業種植到藤產品的研發、加工、制造、銷售形成一體化,使這個產業體系發展勢頭看好。
乍一看猶如甘蔗似的植物,其實是長勢正旺的菌草。在儋州南辰農場、雅星等鎮,這種菌草打碎后裝成小袋,用于培養靈芝、蘑菇等。儋州牧春綠色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才偉說,菌草技術既“以草代木”發展食用菌、藥用菌等,也可為畜牧業提供優質飼料,還能在腐爛發酵后生產沼氣,同時也帶動農戶發家致富。因此,儋州菌草業,可謂“點草成金”的特色產業。
“五色粽”產于儋州南豐鎮陶江深田一隊村。其傳承人莫麗玲說,“五色粽”起源于苗族“五色飯”,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用植物汁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蒸成。由于色香味俱佳,“五色粽”供不應求。
規模農業增強整體實力
不僅僅是因色香味俱佳而暢銷的“五色粽”,儋州粽子憑借整體實力在市場上“組團”暢銷。
儋州市商務局統計顯示:今年儋州粽子賣出了850多萬個,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目前,該市已有廣和、五哥、東坡、黑妹、美樂美、五色粽等近30家具備常年生產能力的粽子廠家。
儋州粽子成長為億元產業,是該市農業發揮規模經濟效應的一個風向標。而這個風向標還在向更高遠的目標挺進。
今年10月,儋州市委、市政府明確了沖刺目標,即2016年端午節至2017年端午節期間,將生產銷售儋州粽子3000萬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市已規劃200畝用地作為粽子生產基地,并著手建立粽子系列原材料供給基地:咸鴨蛋供應基地,主要選定于排浦鎮、海頭鎮等沿海地帶;糯米種植供應基地,主要選定于木棠、王五等地;粽葉種植供應基地,主要選定于蘭洋、和慶、南豐等鎮和熱作兩院等生態地區;肉豬養殖供應基地,主要選定于王五鎮、東成鎮。
為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生產規模,今年6月,儋州市委、市政府確定重點發展儋州粽子、紅魚、黃皮、妹仔薯、香芋、蜜柚、木瓜、跑海鴨蛋、綠殼雞蛋等九大農業品牌。
“海南黃皮看儋州,儋州黃皮看大成。”這句流傳甚廣的俗語,表明以“南吉”黃皮為代表的大成黃皮發展前景看好。儋州市農委牽頭制定的黃皮產業目標是:到2016年,全市新植良種黃皮2萬畝,新增產值突破1.5億元。該市已籌資480多萬元,從扶持噴灌設施、整地備耕、搭建采收包裝大棚、舉辦技術培訓班和推介會等方面培植黃皮產業。
盡管距離2016年端午節還有一段時間,但作為儋州粽子原料之一的跑海鴨蛋,就已銷售火爆起來。儋州逢秋瓜菜專業合作社已接到3000萬枚跑海鴨蛋訂單。該合作社負責人陳漢洲說,該合作社由于“抱團”合作,已發展22名養鴨戶,每天共產鴨蛋10萬枚左右。此外,合作社還走上了循環經濟路子,因養鴨規模擴大,有了充足肥料,合作社種植的瓜菜也長得更茂盛了。據儋州市畜牧局統計,2014年全市有20萬只跑海鴨,產蛋5600多萬個、年產值約7000萬元,加之老鴨銷售,儋州跑海鴨產業年總產值逾8000萬元。
如今,包括以上九大主導產業在內,儋州農業向規模化邁進。儋州市農委匯總數據顯示:2015年,儋州冬季瓜菜穩定在21萬畝,新植香芋2000畝、柚子3000畝,養殖山豬5萬頭、黑豬30萬頭。
品牌農業提升產品附加值
當您在儋州的農貿市場和超市購買蔬菜時,如果您擔心農藥殘留等問題,可以要求現場檢測。該市在這些購物場所配置的20個果蔬農殘免費檢測點,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設立果蔬農殘免費檢測點,就是要確保群眾吃上‘放心菜’。”儋州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馬興海說。
從原料到餐桌,儋州多個農業產品著力構建全流程質量可追溯系統。該市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落實區域檢測站建設和3G系統使用及管理,對接東成、王五鎮農產品區域檢驗檢測站的工作,加強對那大鎮紅旗坡、排浦鎮華頭坡、王五鎮枝根坡、雅星鎮富克坡和光村掃地坡基地蔬菜質量安全3G系統田頭監管系統的使用和管理。
儋州粽子行業協會副會長、儋州廣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傳明說:“儋州粽子的制作工序復雜嚴謹,至少有15道工序,這已會成了一種‘儋州程序’。”
構建“儋州程序”,為儋州培育精品名牌提供標準化條件。目前,該市完成了“儋州雞”的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啟動“儋州粽子”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市農委指導牧春公司靈芝品牌化建設,提出制定《林下菌草靈芝栽培技術規程》、《菌草靈芝干品質量》地方標準項目建議,推動儋州靈芝產業朝著“標準—品牌”的鏈式方向發展。
如今,邁著標準化步伐的儋州農業,圍繞“儋州印象”區域品牌創建四大系列:“儋州水產”品牌,包括儋州紅魚、無骨鰻魚、光村沙蟲等;“儋耳香豬”品牌,包括旱露溫泉黑豬、香窩黑豬、山豬等;“蘭洋溫泉仙果”系列品牌,包括荔枝、柚子、龍眼、木瓜等;“東坡美食”系列品牌,包括東坡香芋、東坡地瓜、東坡紅米等。
為了推動品牌創建,今年9月,儋州出臺品牌農業創建的系列獎勵辦法,其中獲中國名牌農產品者將給予重獎50萬元。
儋州市長張耕表示:“品牌化是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是促進農民增收最重要的舉措。儋州農業提升的突破口就在于品牌發展,要進一步抓好質量和品牌設計。”
儋州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招商推介項目
1 儋州綠元素郵寄肥料廠
地點:東成鎮??
項目進展:正在征地
2 儋州市畜禽產品加工基地
地點:王五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3 儋州王五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地點:王五園區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4 儋州市水產品貿易及深加工基地
地點:白馬井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5 儋州市辣椒加工
地點:王五園區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6 儋州市年產100噸黃姜色素生產線
地點:白馬井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7 儋州市有機蔬菜深加工項目
地點:王五園區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8 儋州市根雕工藝品加工廠
地點:白馬井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9 儋州市海南熱帶農業科技城
地點:那大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10 儋州光村雪茄風情園
地點:光村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11 黑皮冬瓜種植項目
地點:木棠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12 花生深加工項目
地點:王五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13 紅南瓜標準化生產種植項目
地點:海頭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14 儋州市20萬噸果蔬加工項目
地點:王五鎮
項目進展:正在招商
?
?
相關鏈接:
儋州男子讀中學時辦了張銀行卡 6年后欠一屁股債兩岸詩人在儋州東坡書院 對酒當歌 以詩會友儋州市民政局救災救濟科一副科長涉嫌受賄被查?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