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在海口公益義演。
劉蘭芳在演播間錄音。
海南省文藝界人士迎接劉蘭芳的公益義演活動。
“中國革命不平凡,動人故事萬萬千,英雄史詩選一段,說說女子特務連……”近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專程從北京來瓊錄制新編長篇評書《瓊崖女子特務連》。據悉,這部三十回新編長篇評書將很快與海南聽眾見面,屆時,曲藝大師劉蘭芳高亢嘹亮的聲音將帶領大家重新回到80多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回味當年瓊崖婦女覺醒、奮斗、獻身的歷程。
1944年出生的劉蘭芳,如今已是71歲的高齡。作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這次來瓊錄制《瓊崖女子特務連》,實屬破例。
“我們到北京去了好幾回,一直跟劉老師溝通,直到看到劇本,劉老師才同意接受邀請”,海南省曲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賈明慧告訴記者。他解釋,“劉老師是被娘子軍的精神打動了,同為女人,她知道女人的不容易,還要生孩子,還要打仗,劉老師認為這種精神值得歌頌”。賈明慧頓了頓接著說,“一個老藝術家,年齡那么大了,還愿意扶持我們曲藝小省,真的挺不容易的”。
娘子軍精神打動曲藝大師“芳心”
15萬字、三十回的新編長篇評書《瓊崖女子特務連》是海南省文聯、省曲協著力打造的重點曲藝作品,是省文聯近年來集中組織創作的“六大文藝精品”創作工程之一,由海南省文聯主席張萍牽頭、中國曲協副主席郭剛、海南省曲協副主席兼秘書長賈明慧組成創作班子,先后赴瓊海市陽江鎮、嘉積鎮、潭門鎮,定安縣的母瑞山等地深入生活,采風創作,精心打磨,完成了評書的文本創作部分。
劉蘭芳初到海南,不顧71歲高齡,克服了身體上的種種水土不服,一下飛機就全身心地投入了錄制工作,從修改劇本、背稿到播講,每個細節都認真對待,一絲不茍,高質量地完成了整部評書的播講,特別是在錄制過程中,劉蘭芳多次被書中人物的英雄事跡感動地流下了熱淚。?她說,“雖然我現在已經71歲,從藝55年了,但我覺得還有力量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評書。”
老藝術家的敬業精神感動著現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大家評價,“蘭芳老師是用娘子軍精神在播講這部評書。”
劉蘭芳6歲開始學唱東北大鼓,當年的《岳飛傳》更是萬人空巷。早已成名的劉蘭芳,始終堅持著這股精氣神,不斷在挑戰自己,勇于嘗試各種類型的評書。在她看來,好的作品要耐人尋味,讓人愛看愛聽,能夠留傳后世。據賈明慧介紹,劉蘭芳被《瓊崖女子特務連》打動的一個原因就是,她認為此部評書具有獨特的視覺,樹立的是一個英雄群體,對她的評書生涯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和挑戰。
正是理念上的志同道合,才促成了這次的合作。劉蘭芳認為,評書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古老的民間藝術不等于沒有時代精神,應該是繼承傳統、改革創新、老書新說、舊書新評,賦予它新的使命,“這也是評說《瓊崖女子特務連》的意義所在,要把娘子軍的精神傳承下去”。
曲藝伉儷椰城公益助演
曲藝界老前輩劉蘭芳此次來瓊,還特意參加一場公益義演,令海南眾多曲藝迷們一飽耳福。
12月6日晚上,海口市藝術館人聲鼎沸,比往常熱鬧很多。大家一進電梯,不約而同的直奔三樓。電梯里一位大哥,看著滿電梯穿馬褂的人,不禁感慨道,“看這身打扮,就知道大家為什么來了”。原來,劉蘭芳要為福星相聲社助演,參加海南福星社第48場相聲專場免費公益演出。
消息一出,便在海口市曲藝愛好者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劉蘭芳的評書演出在京津地區,可是一票難求。這次她來到海南,居然還是公益義演,大家感動于老藝術家的人格魅力,圈里圈外來了很多人捧場。
開演前半個小時,劇場已座無虛席。記者繞到后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你們還是叫劉老師吧,師叔、師爺的叫不好就亂了輩分”。走近一看,原來是福星社的成員正圍著劉蘭芳合影留念。劉蘭芳愉快地接受了記者采訪,此時,山東快書名家郭剛、快板名家王印權也來了。劉蘭芳邊走邊說,“這兩個人都是海龍王、大嗓門,我們坐里面嘮。”
這次的惠民公益演出,不僅有劉蘭芳,還有郭剛和王印權三位曲藝界大家齊聚海口,笑動椰城。這三位曲藝界大家中劉蘭芳家占了兩個。其中王印權是劉蘭芳的丈夫。雖同為曲藝大家,王印權并沒有妻子劉蘭芳的名氣大。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當初讓劉蘭芳火了一把的《岳飛傳》,其實是夫妻二人共同合作的作品。
那時,白天劉蘭芳與丈夫王印權在團里演出工作;晚上等孩子睡了,才能擠出一點時間創作。每天晚上,夫妻倆都要遍查典籍、復習師傅教授的故事梗概,探討新一回的故事提綱。提綱定了,兩人便動筆記下來。因為是在晚上,他們夫妻倆便自覺分工,一個寫書,一個睡覺,輪流交替,一個寫累了,就換另一個寫。他們就一夜一夜的輪崗,就這樣,輪了近一年,終于寫成117回60余萬字的《岳飛傳》。
1979年,《岳飛傳》紅遍大江南北,一時萬人空巷。不僅先后有百余家電臺同時播放該評書,更帶動了國內整個評書行業的發展。從此,在國內,提起劉蘭芳,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的評書和鄧麗君的歌曲,姜昆、唐杰忠的相聲等一起成為上世紀80年代許多人的文化記憶。
踏實對待每一場演出
從藝半個多世紀,劉蘭芳得到幾代聽眾的喜愛和贊譽。但71歲的劉蘭芳,對待評書,依然像個年輕人般認真和刻苦。提起她,這次與她一起錄音的賈明慧告訴記者,“劉老師一來海南就閉門背稿子,真是非常敬業。”
惠民義演當晚,記者在后臺采訪過劉蘭芳之后,想趁她沒上臺表演之前,再采訪一次。但見劉蘭芳從貴賓席離身,記者緊跟其后,一個不注意,劉蘭芳又“閉門謝客”,隨后便在休息室外聽到她吊嗓子。
她常對人說,“老話講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在她看來,李白、杜甫沒有炒作,可是他們的作品流傳至今;說書的柳敬亭、京劇的梅蘭芳先生、相聲界的侯寶林先生都是靠真才實學,他們把自己的青春藝術奉獻了人民,人民才記住了他。
即便成了大師,劉蘭芳面對任何一次演出,哪怕是“小演出”,仍是踏踏實實、毫不含糊。這種踏實來源于劉蘭芳的感恩之心,她感恩于新時代、新社會。劉蘭芳反復說,“其實我就是一個說書人,沒什么了不起的,我趕上了好時代,才有我的一切。”
所以,劉蘭芳始終記著回報社會、回報人民。她始終保持著踏踏實實的低姿態。正是這種低姿態,讓她能夠體會到人間百態,說出不同味道、老百姓愛聽的評書。
也是這種低姿態,才讓她站得高、走得遠,成就了今日的曲藝大師劉蘭芳。
?
?
?
相關鏈接:
海南省文聯組織傳統曲藝進校園中華曲藝展覽館開館 領導閉門觀看引不滿曝曲藝名人不為人知的豪宅 姜昆別墅高調奢華?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