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整個作品以椰殼為原材料,通過精心選料、嚴謹構圖和拼接雕刻而成,以傳統表現手法進行設計創作,由兩只螃蟹在蓮藕上寧靜地互望,靜謐中透露著和諧,螃蟹的八只腳素有八方招財之意,蓮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作者一直以來努力追求的一種品性、一種境界,整件作品寓意著佳偶天成,富貴雙全、和諧美好。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3/11/e67b7c29e1a9be47fd7bc2b27defff6e.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3/11/051d14a63220923ab57e40712c0d6941.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3/11/7be17492216936ba9bade161e9265797.jpg)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3/11/878cde3ca9f3837392600ff391eafaf0.jpg)
???
繼系列報道《走進海南非遺項目》首期推出“海南八音”后,記者今天帶領讀者領略另一個海南文化符號——椰雕。
形態各異、做工精良、畫面雅致、質地輕巧,在海口騎樓老街一家名為“海南椰雕展示館”里,一個個椰雕作品整齊有序地排列著。海南椰雕省級傳承人吳名駒表示,椰雕是海南的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保護方法是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精在哪,好在何處,才能更好地傳承。
記者?吳雨倩?
半月時間精雕8厘米蓮蓬
2008年6月7日,椰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椰雕雕刻工藝博大精深,單手法上就有沉雕、浮雕、通雕、棕雕、圓雕、拼貼、油彩等。
走進騎樓老街“海南椰雕展示館”,就會被琳瑯滿目的浮雕、圓雕、線雕作品所吸引。
眼見記者盯著一只青蛙蹲在蓮蓬上的圓雕作品欣賞,海南椰雕省級傳承人吳名駒解說道:“別小看這輕巧的蓮蓬,這可花費了我十余天的時間呢。因為每個椰殼的弧度不同,不到8厘米的蓮蓬就得要百余塊的椰殼拼接,需要慢慢打磨,耐心無縫鏈接,不僅是外表看不出來拼接痕跡,細細端詳也要毫無違和感。”
鏤空的立體畫面,每顆椰樹都非常分明,甚至是枝葉的紋理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吳名駒的《椰樹》浮雕作品從每個側面看都沒有死角。用專業術語表達,浮雕就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
花瓶模樣的線雕作品同樣讓人眼前一亮。椰子樹隨風飄揚的姿態、船帆在大海中恣意前行、古樸的船型屋、黎族姑娘歡樂地跳舞、織布……在薄薄的椰殼上盡顯精湛手藝和海南本土生活細節和特色風俗。輕輕撫摸線雕上的花紋,沒有扎手的感覺,唯有刻刀精心設計之感。如吳名駒所說,立體的圓雕、浮雕和平面的線雕,沒有誰比誰強,誰的做法更簡單,每一種作品都有其特色,都有它表達的意義。
除了在椰殼上雕刻外,吳名駒還曾在4厘米的橄欖核上雕刻出將近百人的作品,“在不同的材質上雕刻,鍛煉技巧,磨練耐性。”
作品內涵顯現椰雕現實意義
說起椰雕產品,不僅有小巧玲瓏的果盤、飯碗、酒盞、飾盒、椰珠項鏈,還有富麗高雅的茶具、酒具、花瓶、臺燈、獎杯,以及各類高檔掛屏、坐屏、屏風等,如今正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吳名駒的浮雕作品《檳榔盒》展現了海南羊山地區流傳著的一種風俗文化。“當地人結婚時都要準備一對檳榔盒,里面盛著檳榔。舉行儀式時,媒人要按三下檳榔盒,然后雙手翻開蓋子讓親戚朋友放紅包進去,紅包和祝福越多則表示這對新人以后的生活如兩個檳榔盒形圓圓滿滿,百年好合,子孫滿堂。”
一只蝗蟲站立在剝了皮的香蕉上,香蕉的紋理清晰可見,蝗蟲的觸角根根分明,不同椰殼的顏色營造出非常真實的效果。名為《自律》的圓雕作品蘊意人若如蝗蟲懂得取食自己創造的勞動果實,積極傳播美好的、正能量的事物,這個世界則處處充滿溫暖、充滿愛和正義。
另一作品《江山如此多嬌》,?以椰殼為載體,順著椰殼的自然肌理?,集多種手法于一身為創作手段。借助云霧、草木、樓閣、長城、圖騰等元素以環雕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刻畫了祖國的美好山河,整個椰殼分為黑白兩面,恰好寓意日出日落的景象,和陰陽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配上“人”字象形的根藝底座把整個“江山”托于其上,“以人為本”的寓意為整個作品增添了濃厚的思想性和時代氣息。
建立研究所弘揚椰雕文化
如何傳承椰雕文化?怎樣在更大的舞臺上推廣椰雕文化?這些看似需要從長計議的話題卻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市群眾藝術館作為非遺保護中心,對協調和保護本土非遺項目起了很大的作用。
“學習入門知識時間長、缺乏相關的宣傳,相關的產業鏈接少,使得市場相對狹小……”在從藝20年的吳名駒看來,椰雕的傳承人以及現今零星的制作者們在傳承沿襲椰雕文化時,遇到了諸多困難。
傳統雕刻手法,手工完成一件椰雕作品時間長,工藝復雜,產量少,自然售價就會高,而市場銷路好的是批量生產的加工產品,造成工藝制作與市場銷售的不平衡,民間藝人難以靠此技藝養家糊口,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機。吳名駒稱,椰雕產品要弘揚發展,最好的辦法是走向市場,參與市場。在保護傳統技藝的前提下,要做到傳統與現代、手工與機器、高端與低端產品的有機結合,在市場銷售中尋求平衡,傳統技藝也得到一定保護與傳承。
吳名駒認為保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該讓傳統椰雕技術走進校園,并建立相關的研究所,對椰雕技藝進行研究和保護,還可在省博物館或是市博物館等平臺進行展覽和介紹。椰雕的明天,必須在多管齊下的保護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吳名駒簡介
1975年9月出生。
2009年10月,被授予“海南省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2012年1月,在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之際,參加“海南民間藝術精品展”,并獲得精品獎。
2012年11月,應邀代表非遺項目(海南椰雕)在安徽省黃山市參加“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并榮獲金獎。
2013年7月,?被授予首批“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3年10月12日,應邀代表非遺項目(海南椰雕)參加“第五屆中國民間藝人節”,并榮獲“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稱號。
2014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2014年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2016年1月《蛙鼓》《盼》獲第二屆海南文博會金獎。
保護傳承的貢獻:在政府、文體局、宣傳部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多次開辦椰雕培訓班傳承椰雕技藝;應高校邀請,進行椰雕專業的任教任職,尋找椰雕人才,收徒傳藝;參加多次全國各地的展示、展演活動,宣傳介紹海南椰雕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3月入選“首屆中國網絡美展”進行網上傳承、傳播。
?
?
相關鏈接:
椰雕黎錦手工掃帚 海南手工藝能否重現輝煌?海南椰雕文博會上榮獲金獎水果、海產、椰雕,打包一份海南年貨回家過年?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