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年前,曹德維就開始全國巡演師生同臺演奏會。
????記者?吳雨倩?文/圖
????多元化色彩點亮演奏會
????一首曲風悠揚、旋律朗朗上口,且接地氣的《椰島風情》拉開了海口市人大會堂二胡演奏會的序幕。此次的音樂會曲目除了經典再現《二泉映月》外,還有國外名曲《卡門主題幻想曲》、原創曲目《D小調前奏曲》以及改編后的《洪湖人民的心愿》等10余首風格各異,展現多元化藝術的二胡演奏曲目。
????為何采用師生同臺的方式去展示二胡藝術?面對記者的疑問,曹德維介紹,師生同臺舉辦演奏會,早在5年前就已經開始這個系列的巡回演奏會了,主要的隊伍以研究生為主,起點的專業質量非常高。“起先,我與眾學生同臺演出,為的是搭建藝術平臺,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才華和能力的機會,演奏會一路從北走向南。后來,這樣的基調奠定后,我發現眾學生各有所長,因此音樂會的曲目非常廣泛,風格迥異,在繼承中創新,新穎與經典共融,充分體現了我教學中不同的藝術理念和美學追求。”曹德維說。
????嫻熟的演奏技巧、視覺感十足的3D立體背景畫面、多元化的曲目風格……精彩的音樂會獲得了不絕于耳的熱情掌聲。曹德維稱,東北民歌《月牙五更》、展現女英雄氣概的《洪湖人民的心愿》以及情感從沉思到堅定再到美好的《憧憬》等曲目再現了二胡藝術的魅力。
????當下發展需要厚積薄發
????“讓音樂走進課堂,先從了解二胡樂器開始,再慢慢普及到民樂的發展,最終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標。”曹德維說,二胡藝術并非當下市場的主流,受眾面也不是很廣,弘揚和普及的層面還不夠,面對這些問題,當務之急是讓二胡走近學生,從小開始接受二胡文化教育,使得二胡的發展可以厚積薄發。
????近年來,曹德維發表了論文《論二胡的揉弦技法》、《二胡演奏技巧兩則》、《二胡教學六論》、《談二胡的發音與音色》、《“長城隨想”研究現狀的多視角分析》等,并編寫了教材《少兒二胡啟蒙》、《二胡演奏技巧訓練》、《二胡名師指點》、《經典二胡名曲欣賞》等專著,作為主編之一還編寫了中國音樂學院《校外音樂考級全國通用教材》、新編《中國音樂學院考級教程》、《全國二胡考級作品集》等。同時,他還錄制了音像《喜洋洋》、《弦韻》、《國樂名家—曹德維二胡專輯》、《藍色夢幻》、《中國古典名曲》等,在此基礎上,曹德維為全國各大藝術院校、演出團體以及海內外培養了大批的碩士研究生和專業演奏人才,很多學生在全國重大比賽“金鐘獎”、“文華獎”、“天華杯二胡比賽”等比賽中獲得佳績。
????多管齊下,理論聯合實際,在普及當代年輕人二胡文化的工作中,曹德維談到,找準創新點至關重要。“把握二胡的音準是很多初學者認為非常困難的,那樣如何將枯燥的學習引人入勝呢?”在他看來,可以選擇新鮮有趣的方法來學習,例如度量尺做刻度,每幾公分就是一個音調;不認識曲譜的可以用“1234567”來代替,演奏時可以標上數字方便記憶。總而言之,用各種通俗易懂的方法去教學,用新穎又創意的思維去解讀大眾眼中晦澀難懂的二胡藝術,將走入二胡文化的門檻降低,走進來之后再慢慢提高,最終達到藝術升華的目的。
????期盼二胡文化走得更遠
????二胡,這件家家喻戶曉,極富氣質韻味的中國傳統拉弦樂器,在樂器發展的長河中迎來了輝煌的時刻,也曾經走入沒落的階段。它以酷似人生的優美音色和氣韻,像一個飽經滄桑、窮經閱歷的江湖孤直干癟貧士,從流浪的街頭、凄風苦雨的山野水壑一步步走進了世界藝術的大雅之堂。
????來自天津的曹德維告訴記者,傳統文化藝術近年來受到了諸多重視,在政策上也愈加鼓勵和支持。5年來,曹德維多次攜同學生出訪美國、盧森堡、瑞士、比利時、奧地利、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比賽和舉辦二胡音樂會。并且在日本、新加坡、美國、法國表演期間,場場演奏會都是人山人海,中國獨特的拉弦樂器表演開啟了通往國外藝術交流溝通的大門。
????然而,二胡文化藝術想要得到普及和發展,前方的道路依舊曲折并充滿挑戰。“一者,市場前景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文化藝術的方向和速度,學校若能增加藝術課程或是經常舉辦藝術講座和活動,早點讓學生接觸二胡文化是非常有裨益的;再者,培養質量高的藝術學院老師,他們對初期學習二胡的學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將經典的二胡文化與當今流行元素相結合,在演奏會中融入視聽感的舞美元素,3D立體感的表現形式更能激起觀眾的喜愛;改編傳統的單一的曲調、添加西方音樂色彩;在二胡演奏會中增添其他樂器伴奏,如古箏、鋼琴等,豐富整場音樂會的內容和內涵。”
????談話的最后,曹德維透露,近日還將在山東舉辦師生同臺演奏會,7月在山西也有演出,而今年在日本舉辦的音樂會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和喜愛,這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增添了更大的信心。
????簡介
????曹德維,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教授、系副主任、弦樂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副會長、北京音樂家協會理事。
????1985年獲全國“北京二胡邀請賽”二等獎和最佳曲目演奏獎;1987年獲首屆“海內外江南絲竹比賽”一等獎。曾在北京、天津、山西、湖南、日本東京、九州等地舉辦多場音樂會和師生音樂會。其個人業績曾被載入《中國當代教授大典》。
????二胡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民族拉弦樂器,其前身是隋唐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奚族”使用的一種用竹片夾在兩弦之間摩擦而發音的樂器,因為奚人所用故稱“奚琴”。唐宋時期,“奚琴”又被稱為“胡琴”,到了明代,胡琴的形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琴桿,琴筒,琴軸均為木制,琴筒一端蒙蛇皮或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張二弦,用馬尾竹弓夾于二弦之間拉奏,并置有千斤,是現今二胡的前身。
?
?
相關鏈接:
二胡音樂會下月海口奏響武漢護工護理植物人10年 每天拉二胡將其喚醒趙本山赴川公益演出節目單曝光 將展示二胡才藝?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