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俞銘在訓練中。
趙俞銘指導朋友“斗傘”。
?趙俞銘在做滑翔前的準備。
文記者?計思佳?圖記者?陳元才?實習生?陳若龍
“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多害怕,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用,飛不起來的。現在的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
趙俞銘非常認同電影《等風來》中飛滑翔傘前井柏然對倪妮說的這段話。“你若等待,清風自來。玩滑翔傘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今年21歲的武漢小伙趙俞銘,3年前跟著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的一個公益活動來到海南,同時也在這延續了他的滑翔傘愛好。“雖然海南的滑翔傘玩家沒有武漢多,但這里氣候條件好,一旦開發出成熟的場地,肯定能吸引很多人。”
“追風”少年變“鳥人”
趙俞銘是海南滑翔傘玩家中的達人,接觸滑翔傘只有3年,但他卻是為數不多拿到《滑翔傘運動證書》B證的人。
逆風飛翔、扶搖直上,與鳥兒共舞,海陸空美景盡收眼底。趙俞銘能和滑翔傘結緣,源于從小心中的藍天夢。“小時候最羨慕的就是飛行員。2013年看到媒體報道武漢有人駕駛滑翔傘上下班,我便來了興趣。”
當時滑翔傘運動在武漢正悄然興起,趙俞銘報名參加了一個俱樂部,幾乎每天都去武漢木蘭山練習。“當時教我的教練是名退伍傘兵。開始就是在地面上練習‘控傘’,學習怎么看氣流和風向。等熟悉以后,才能上天。”
在天空翱翔有多快樂,在地上練習就有多辛苦。玩滑翔的人都說,能飛得起來的是“鳥人”,飛不起來的是“鳥蛋”。從“鳥蛋”變成“鳥人”,有一個艱難的“破殼”期,少則三個月,多則數年。
動力傘整套設備三十多公斤,平時訓練還要等待好天氣。因為練得勤奮,加上有運動天賦,練習一個月后教練就同意讓趙俞銘上天。趙俞銘清楚地記得自己在武漢龍泉山的“處女飛”:“山大概有40多米高,上天后我特別緊張,腦袋一片空白,呼吸急促,身體僵硬,不敢睜眼看,出溜下來兩分鐘就落地了,但下來后非常懷念那種風從耳邊呼呼刮過的感覺。”
遇到好場地
就要“飛飽”
掌握基本飛行技能后,趙俞銘先飛百米內的高山,然后一步步晉級,背著傘包全國各地跑,不斷挑戰極限。
“我現在經常去廣東的小鷹咀和下川島滑翔。人只要飛上天,就會忘不掉那種翱翔的快感。滑翔是‘藍色鴉片’,會上癮,所以碰到好的場地我就一次‘飛飽’,管上半年。”趙俞銘說,海南的氣候條件很不錯,山也多,但可惜還沒有開發。成熟的滑翔場地需要一年四季的風都適合飛行,并且要有能讓車開上山的道路。
采訪當天,趙俞銘和幾名傘友帶著記者來到海口新埠島的一塊空地滑翔。每個人的滑翔傘、發動機、坐墊都塞了滿滿一后備箱。到達后,傾盆大雨突然從天而降。“沒事,等頭頂的這塊云飄過去就晴了。”15分鐘后,果然烏云散去,天開云霽。
“雨后風非常穩定,很適合滑翔。”趙俞銘告訴記者,玩滑翔必須學會看云識風。通過觀察能知道風的方向和大小,從而判斷起飛點和角度。因此,最好掌握些基本的天文和物理知識。“最開始我很依賴測風軟件,時間久了,憑經驗就可以判斷了。”
下車后,趙俞銘先開始“斗傘”以適應風向。鮮艷的橘紅滑翔傘被撐開,傘有20多平方米,趙俞銘在地上用十幾根凱夫拉傘繩控制,傘面在逆風的狀態下被鼓鼓撐起。對風速、氣流心中有數,感覺已達到“人傘合一”的狀態后,他打開發動機上了天。
在風和發動機的帶動下,人被迅速拉起。空中,趙俞銘不斷通過手柄來調整傘的方向和速度,如同雄鷹一樣自由飛翔。待在空中穩定后,他還拿出自拍桿,在空中作出各種古怪的表情開始拍照,“其實手都是抖的,但還是要裝酷一把。”海鳥從身邊掠過,慢慢的,他和夕陽、鑲著金邊的云彩融為一體了。
滑翔傘的一套裝備下來要10多萬元,加上很挑場地,有閑余時間和經濟實力的人才能玩,這對于很多人來說還很奢侈,玩家里中年人占了相當大一部分。“我接觸的傘友中很多是企業老板,他們借此舒緩壓力,也不乏60歲的老人,還有很多辣媽。”趙俞銘說,他自己曾多次帶著媽媽上空,“落地后,她直呼過癮。”
曾因滑翔傘
發生故障落海
如果在高山上翱翔,就不需要發動機提供動力了。“我喜歡玩非動力的。沒有發動機的嗡嗡聲,耳邊除了風聲外,靜謐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往下看,一覽眾山小,青山綠水在腳下如同水墨畫一樣舒展開。”趙俞銘說,傘友間流傳著一句話——玩滑翔比踢足球更安全。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傘友都有過掛樹或者落海的經歷,不少人也因此摔傷、骨折。
提起半年前的遭遇,趙俞銘仍心有余悸。“當時在三亞小東海的沙灘上飛,因為沒有提前檢查機器。飛到空中10米的時候,發動機螺旋槳的螺絲松動了,螺旋槳也被打斷了。因飛行高度太低,我只能選擇落海了。”趙俞銘回憶,掉到海里后,發動機開始冒煙。“當時我很怕發動機著火,趕緊把安全扣解開了。”
記者看到,另一位資深傘友陳江峰小腿上也有一道黑色長疤。“有次降落不規范,把腿摔傷了。”
“在天上,傘是你唯一可以依賴的朋友。我現在每次滑翔前,在家里都要提前拜傘。”趙俞銘提醒說,玩滑翔傘最好是幾個傘友約著一起。飛前要仔細檢查設備,操作一定要規范。“新鳥”要跟著“老鳥”飛,并且每個人要帶上對講機,有危險隨時呼救。
“你若等待,清風自來”
18歲開始玩滑翔傘,如果說當時是因為放蕩不羈,渴望自由。現在趙俞銘認為自己在3年的磨練中,已經變得不焦不躁,懂得等待。
“和傘友們一起去山里滑翔,經常是辛苦地花3個小時爬到山頂。結果發現風向不好,一等就是一兩天。”趙俞銘說,滑翔就是這樣,就算技術再好,也需要等待時機。
并沒有像同齡人一樣接受傳統學校教育,趙俞銘高一的時候,因覺得迷茫,主動放棄了學業。只身闖海南的趙俞銘現在在海口經營了一家書院,以茶為載體傳播國學文化。這可能和他年齡不太相符,但他說“可能是因為玩滑翔傘磨煉了自己的性格,這幾年心態更平和了。”
趙俞銘說他很欣賞王石,“他攀珠穆朗瑪峰,也玩滑翔傘,不斷挑戰極限。很多人說他太貪玩,但王石回應說只要他的企業能給社會帶來效益就行。”
趙俞銘說,人生要受得起糾結,放得下痛苦。想飛起來,只有勇氣往前沖是不夠的。如同滑翔在空中遇到顛簸氣流,心中是對未知無法操控的恐懼,但也是一個爬升高度的好機會。工作當中亦是如此,頂住壓力做最好的選擇,時機到了,很多事情便會水到渠成——你若等待,清風自來。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