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軍的大型三連畫作品《解放海南島戰役》。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6-08/26/e59712de61e1b420cca56b7670ead4c8.jpg)
?
藝術家檔案劉培軍,字壯墨,號天道,原籍山東。1982年7月考入并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師從劉文西教授。1986年本科畢業,獲藝術學士學位。 2011年,劉培軍考入中國國家畫院劉大為工作室高研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畫藝術研究院人物畫創作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助理導師、中國國家畫院劉大為工作室專業畫家、海南省瓊臺畫院院長。
劉培軍在《紅色映象》創作中。
核心提示
多年醞釀,又歷時三載,完成大型戰爭題材畫作《解放海南島戰役》,同時創作反映紅色娘子軍老戰士風采的《紅色映象》,一并作為今年海南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獻禮之作。海南省瓊臺畫院院長、著名人物畫家劉培軍緣何鐘情這戰爭史篇的繪畫創作,他“吃螃蟹”的這些海南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有哪些特點與亮點?昨日,在他位于海口市海甸島的畫室,劉培軍接受了海口日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彭桐?文/圖
三連畫塑像百名將士
在巨大畫幅前,劉培軍正在弓腰運筆潤色,其人與其畫相比,顯得很小。當他捋了下頭發,笑著從高凳上跳下來,閃到一邊時,波瀾壯闊的畫面便完整地展現在觀者的眼前,看著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讓人仿佛回到了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聽到了激動人心的吶喊聲、槍炮聲和歡呼聲……這就是劉培軍的《解放海南島戰役》。
這幅具有恢宏氣勢的畫作,是他歷時三年創作的,眼下已基本完成,正在緊鑼密鼓地潤色和調整中。“它有幸在今年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完成,”劉培軍說,“其實早在數年前我就已醞釀,只是在2013年被確定為海南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后才開始動筆!”
劉培軍介紹說,這件備受矚目的作品,是以三幅畫連成一體,采用的是三連畫的繪畫形式,組成一個整體鋪展表現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島”這個輝煌史籍的著名戰役、可歌可泣的戰爭史篇。
第一幅的反映的是“海上偷渡”,著重表現1950年3月,第40軍、43軍先后派出一個加強營、一個加強團,兩次成功偷渡瓊州海峽,彰顯偷渡勇士們有進無退、頑強戰斗、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第二幅展現的是“大舉登陸作戰”,集中刻畫的是當年4月17日我軍渡海作戰兵團突破敵人海上封鎖、搶灘登陸的壯觀場面。第三幅聚焦“勝利會師”,描述1950年5年1日海南全境獲得解放,指揮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與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握手交談等歡慶情景。
“三幅畫共有人物近百個,都是整個戰役各方面的代表性人物!”劉培軍說,這件作品高2.5米、寬9.6米,如此大體量的戰爭題材創作,對他來講屬于首次,而且自建國以來、建省以后,還沒有別的畫家用作品來表現這個重大題材,他認為這是海南島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屬于重中之重的歷史題材,“所以從剛開始,我就感覺到肩上的擔子特別重!”
求真實再現英雄風采
畫作《解放海南島戰役》,相對真實地再現了當年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解放軍渡海官兵英勇善戰、前仆后繼的光輝形象。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斗,是人民解放軍以木船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敵人以軍艦和飛機進行海空封鎖的一次成功的島嶼作戰,在傷亡4500余人的情況下,殲敵3.3萬余人,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對于劉培軍來說,他創作這件作品也如同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異常艱辛的戰斗。
“除了讀各種版本的史書,我還盡可能地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這次戰役!”劉培軍說,這個重大戰役成功,接應部隊瓊崖縱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深入到海南各市縣的革命老區,尋找當年瓊崖縱隊老戰士和親歷者,聽他們講述當時的戰爭情景。讀史與“讀人”相結合,他了解到解放海南島戰役頗費周折,軍民都作出了巨大犧牲,很多方面至今令人唏噓和感慨不已,“白沙門一戰,我軍有2000人被敵人反包圍,幾乎全軍覆沒!我軍以木船打沉敵人軍艦,不僅有葉劍英等制定作戰方針,當時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也對戰役作出了批示!”
劉培軍清晰地了解這個戰役,是為了真實地再現這個戰役。為了還原當年的場景、人物等,他廣泛收集各方面相關素材,并加以揣摩和甄別。他對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當時解放軍南下部隊的槍械配置、服裝裝束等進行深入研究,并購買了一些服裝、仿制的假槍具等,還找來模特進行造型和拍攝,以期達到呈現出人物和環境的真實,用生動的畫面展現具體人物的性格。
“為創作這件作品,我先后收集相關的影像、圖片和文字等各類素材,就有2000多幅(件)!”劉培軍說,作為基礎素材收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創作上也動盡腦筋下足功夫,注重畫面整體布局、設計和相關元素的增減,追求適合該題材的筆墨和表現形式,“這件重大歷史題材作品,我采用的是寫實繪畫手段,力求真實、客觀地反映歷史人物和場景!”
除了題材重大、體量較大以及是“吃螃蟹”的作品,在劉培軍自己看來,這件人物畫還具有的一個亮點即是它的難點所在。難度在于是真實人物再現,容不得杜撰和概念化描寫,“既要像當時的人物,又要把他們的喜怒哀樂等豐富的表情展現出來,爭取讓人們一看到畫面上的英雄人物,就像領略了他們真實的風采,永生難忘!”
歷時三年創作佳作
劉培軍當過兵,有軍旅生涯與情懷,對軍事歷史題材有著特殊的角度與感受。當2013年海南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啟動時,《解放海南島戰役》便成為他要創作的不二選擇。該工程當時全省確定共計30多幅,劉培軍一人占2幅,另一幅入選該工程的是反映紅色娘子軍的《紅色映象》。
此前劉培軍創作的《血色青春——共和國記憶》,在2014年獲得第一屆海南省南海文藝獎,同年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正是在此基礎上,他又以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為原型鋪展開來,創作了《紅色映象》。此幅作品高2.5米、寬6.3米,共有15位真實存在的人物,個個刻畫精細,生動傳神,整個畫作真實再現了當年海南紅色娘子軍老戰士們堅毅、勇敢和沉靜等性格融為一體的群雕式人物形象。
《紅色映象》和《解放海南島戰役》一樣進入局部潤色的收尾階段,最近就將全部告罄。目前,兩幅作品均未面向社會公開亮相,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美協和中國美協等單位與組織的領導和藝術家進行踩點、觀摩后,都已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多數人的第一感覺是:真實、震撼。劉培軍透露,由于是屬于海南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的作品,全部完成后,將由省政府收藏、陳列。
這兩幅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是海南在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特別禮物。劉培軍坦言,他在創作過程中,除了自己精心琢磨,也得到了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副主席何家英、著名畫家陳鈺銘和鄒立穎等老師的指導、關心和肯定,“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匯集了多位名家的智慧,也算是中國畫界對海南的獻禮之作!”
三年創作完成,但劉培軍醞釀的時間遠不止三年,而且正式動筆后每天為這畫奔忙著、思考著,用著心用著情,甚至通宵未眠過。劉培軍說,繪畫創作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亢奮,每個真實生動的人物都在激蕩著他,使他有種使命感,似曾相識的人物,就在他眼前,像在彼此對話交流中完成,“對我來說,同樣是場戰斗和洗禮,也更是一場挑戰,我把過去30年繪畫經驗和積累都運用上了,可以說這兩幅作品是心血之作!”
鏈接
解放海南島戰役
解放海南島戰役,是1950年3月到5月發生于廣東至海南島的一場戰役。廣州解放后,由廣東潰逃的國民黨軍余漢謀集團殘部迅速逃往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的第64軍等部,總兵力約10萬人,統由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岳(字伯陵)指揮。薛岳將這些殘余力量整編為19個師,對海南島實行環島防御。另以海軍艦艇50艘、飛機45架組成所謂海陸空立體防御,薛岳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伯陵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軍強渡瓊州海峽,發起海南島戰役。結局是中國共產黨率領的解放軍戰勝中國國民黨統帥的國軍,解放整個海南島。
?
?
相關鏈接:
海南文昌航天吉祥物命名出爐:文文、昌昌、星光龍海南與廣東企業于泛珠大會現場簽約 協議投資2億元海南出臺產權式酒店管理規定 禁變相開發商品住宅?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