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省新圖》中廣東部分的地圖,右下角就是當時主張的南海諸島圖。
魏希望收藏的地圖。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出版的《袖珍中國分省精圖》。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一日出版的《中國分省新圖》的封面。 文記者?李磊
“這里是太平島,這里是曾母暗沙,名稱后面都標明了(中)的字樣。”近日,在海口市海甸島,海南收藏家魏希望拿出他多年來收藏的民國時期的中國地圖,向記者展示著民國時期地圖對南海島礁的標注。
本報上個月刊登的《南海地理志略》,報道了民國時期我國測繪的地圖中關于南海地圖的故事后,一些民間地圖收藏愛好者也曬出了自己的南海地圖,其中不乏民國時期出版的地圖,這些地圖明確標明了二戰結束時期的南海島礁的歸屬。
魏希望在看到了這篇報道后,與本報取得聯系。近年來,他也收藏了各個時期的南海地圖,其中一張民國時期的南海地圖上,早就將南海斷續線最南端劃在了北緯4°左右的曾母暗沙,并明確標注為中國。
抗戰前地圖標明?南海諸島位置
在魏希望多年的收藏經歷中,收藏不同時期的地圖是其中一項愛好。特別是近幾年,身在海南的他,一直關注著歷史上出版的關于海南的地圖。
“海南本土收藏界收藏紙制品的不多,收藏本土地圖的更少,海南地圖一直是收藏界的冷門。”魏希望表示,近年來,他一直奔波于全國各地,在北京等城市的古玩店、舊書店的淘書過程中,發現了不少歷代關于海南的地圖。
隨著手中地圖收藏的數量越來越多,加上近些年來,國家對南海的開發,他也在自己收藏的歷代海南地圖上,注意到了南海諸島礁的變化。
“不少地圖是民國時期出版的,那個時期南海各個島礁就已經列入到全國地圖的一部分了。”魏希望說,近兩年來,他一直關注著南海的問題,他將收藏的南海地圖在成堆的收藏品中找出,發現早在1934年發行的一份民國地圖上,關于南海諸島歸屬就已經標明。
在這本由商務印書館1934年出版發行、名為《中國分省圖》的地圖冊中,廣東省部分專門用一幅小圖標注了南海諸島礁的位置。那時,中沙群島還被命名為“南沙群島”,現在的南沙群島還被命名為“團沙群島”。當時,這幅地圖標注的南海諸島的最南端位置就位于曾母暗沙附近。
魏希望說,在收藏界,抗戰前的中國地圖格外珍貴。他也曾在多位藏家手中見到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抗戰之前的中國地圖,南海諸島礁的位置和名稱也已經在中國地圖上標明。這說明,當時的南海諸島礁已經被命名為“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團沙群島”,并廣泛在國內地圖上標注。
1948年公開出版的地圖已標明斷續線
而南海島礁的這些稱呼,在抗戰后公開出版的地圖中有了變化,更重要的變化,則是南海地圖中有了明確標注的斷續線。
在一本1948年7月1日由“上海申報館”發行出版的《中國分省新圖》中,廣東省部分專門用一幅小圖標明了南海諸島礁的位置。這幅地圖中,不僅用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命名了南海諸群島等名稱、地圖上還標注了彈丸礁、安波沙洲、景宏島等南海島礁的具體位置和名稱。這些南海諸島礁都被國界線框定在中國版圖之內,范圍大致與今日的九段線相同。
在魏希望的手中,還收藏著一本1949年4月出版的《袖珍中國分省精圖》。這本由亞光輿地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地圖冊,編者為金擎宇。魏希望說,亞光輿地學出版社是當時國內著名的地圖出版社,金擎宇也是我國著名的地圖編撰者,幾代中國人都是看著他編撰的教學地圖成長的,他編撰的地圖在學界享有極高的學術地位。
在《袖珍中國分省精圖》中,西沙群島、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稱謂已與現在的稱謂相同,在這些群島的地名后,括號內表明著(中)。此外,群島中各個島礁的名稱詳細許多:南沙群島中清楚地標明了雙子群礁、中業群礁、永暑礁等島礁現代稱謂名稱。在斷續線最南端部分的曾母暗沙,也專門用文字標注了“中國”。
“這幾幅地圖上,就明確標明了南沙的諸島礁屬于中國,這條沿著南海劃定的斷續線,也和如今地圖上標明的九段線相同。”魏希望說,從這份地圖,就能發現當時的中國就已經對南海宣誓了主權。
當年出版的地圖受國際社會公認
針對這一幅幅民國時期出版的地圖,長期致力于南海歷史研究的海南師范大學歷史學教授張一平教授表示,這些民國時期出版的地圖,是經過當年的國民政府內政部審定的,受到了當時國際社會的公認。
張一平介紹,抗戰前的地圖中,將南海諸島中南沙群島命名為“團沙群島”是源自于1933年國民政府的命名。那年6月,國民政府內政部成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礁中英島名,并公布“關于我國南海諸島各島嶼中英地名對照表”,這是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第一次“標準化”命名,首次將南海諸島明確區分為4個部分:東沙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今中沙群島)和團沙群島(今南沙群島),并列出南海諸島132個島、礁、灘、洲的地名。1935年4月,委員會出版了《中國南海各島嶼圖》,這是國民政府公開出版的第一份具有官方性質的南海專項地圖,圖中較為詳細地繪制了南海諸島,并將南海最南端標繪在大約北緯4°的曾母灘(今曾母暗沙),南海疆域首次得到完整體現。
張一平介紹,二戰結束后,依照《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國民政府派遣內政部及廣東省接收專員,前往南海諸島礁接收被日軍侵占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當時國民政府內政部也派人員隨同接收艦隊開赴南沙群島,進行了南海諸島的實地測量工作。后來國民政府內政部方域司根據這次測量的工作,繪制成《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和制成《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并在《南海諸島位置略圖》中四周標定了一條由11根斷續線組成的U形線,恢復和明確了我國版圖輪廓,《南海諸島位置略圖》在1947年公布后,此后所有當時國內出版的地圖,都將這條斷續線畫在了地圖上。
“更重要的是,該書附有內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將南海的各個群島進行了改名,所改的名稱與現在的名稱相同。這些改名是中國二戰后收回南海諸島,是國際認可的。”因此地圖上標有11段線的斷續線地圖廣被國際認同,在此后中國公開出版的地圖中,均標注了這11段斷續線,并且注明“內政部審定”,并且將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地名上全部標注為“中國”。
魏希望表示,自己在海南生活了多年,他看到了《海南日報》上刊登的關于籌建南海博物館的新聞,他覺得手中的這些民國時期的南海地圖對于南海博物館來說意義重大。這批地圖只是他收藏的南海地圖的一部分。本月月底,他將趕回北京,將那些自己收藏了多年的民國地圖、資料、雜志近百份全部捐獻給南海博物館,讓它們成為南海諸島歷史上屬于中國的文獻佐證,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那段南海歷史。
(本版照片均由魏希望提供)
?
?
相關鏈接:
漁民海上吐血情況危急 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救回送醫拉尼娜致9月臺風生成數偏多 或有2至3個影響南海中國南海島礁5座燈塔投用 服務功能具國際公共屬性 ?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