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下開花和傳粉的植物
這個漫長的“櫥柜時間”是值得的。只有在物種描述后,對于種群、遺傳和生物化學多樣性的研究才有可能開展。
據了解,川苔草科是非常特別的一類植物,該科植物為多年生沉水草本,根常呈扁平,看起來像有分枝的葉狀體(有時呈絲狀),貼生于水中的石頭或木上,它們的莖和葉通常非常細小扁平或者退化。所以該科植物看起來很像苔鮮、藻類或地衣,但它們卻屬于雙子葉植物,會開花和結果。川苔草科有約130種,廣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產于北溫帶。我國原記錄有四種,產于云南、廣東、海南和福建,生于急流中的石頭或木樁上。
在鑒定過程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鸚哥嶺飛瀑草可以在水下開花和傳粉。“在水位較淺的地方,當河水上漲浸沒花朵時,鸚哥嶺飛瀑草可以產生一顆顆水泡,用于包裹住花藥和柱頭,幫助在水下有效地完成授粉。”盧剛介紹說,在水泡的保護下進行自花授粉這一“技能”,是鸚哥嶺飛瀑草對河道水生環境的適應,這在植物中很少見。
雖然同在一片水域環境生長,但道銀川藻的繁殖方式和鸚哥嶺飛瀑草并不相同。“道銀川藻的雄蕊和雌蕊成熟時間并不同步,因此我們推測它是異花傳粉的植物。”林秦文博士介紹說,這兩種植物新種屬于同一科,生境一樣,但繁殖特點和形態特征卻截然不同。
對一個物種的關注,除了其本身物種信息外,還必須要考慮到與棲息地、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這就好比關注人類健康不能不考慮到食物和水的供應、人們生活的質量等等,所有生物與非生物因素都是密切相關的,構成了一個生命之網。鸚哥嶺飛瀑草和道銀川藻也一樣,它們的生境主要依賴于石質河床河流,要求水質清澈潔凈等條件,因此高峰河水文水質特征的變化,將會對這兩種植物的生長繁殖產生重要影響。
“新物種”在被發現之前,或許已經在那生活了成千上萬年。找到并解開它們身上的謎底,需要大量的好奇心和耐心。
?
?
相關鏈接:
贊!海南鸚哥嶺國家級保護區發現兩個植物新種反映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展現中國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電影《新青春之歌》香港首映國家七部委表彰自然保護區集體和個人 鸚哥嶺團隊上榜 ?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