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官市
北門官市是古時瓊州官府設置的一處靠近城郭的集貿市墟,相當于近代的農貿市場。它方便于城里官家及居民購買生活的日常用品及每天必須的食物。
明代正德《瓊臺志·墟市》載:“北門市,西廂(屬奇甸書院)”,并指出“非大集者不錄”,可知,北門市當屬于大集市。當時屬于大集市的還有城內的“東門市”、“府后市”。
市井設置時不征收任何稅,只通貿易,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以后,開始征收牛稅,沒有買賣牛的墟市則“收米谷豬雞等雜貨充之”,但商賈聚散無常,稅額難定,也難于征收。
這里的“北門市”應該就是“北門官市”。北門在哪里?瓊州府城郭,《瓊臺志·城邑考》:今府城,唐貞觀五年創置,宋元因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用土石增筑,開東門曰“朝陽”,南門曰“靖南”,西門曰“順化”,三門各建敵樓。城北無門,亦建望海樓。當時為何不開北門的原因,坊間傳說是因為開了北門就會不吉利。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