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浩勇
?《水晶花》
1986年的《水晶花》
?1984年的《水晶花》 ?
文記者?陳蔚林?實習生?陳卓斌
“現在屯昌還有誰記得這些刊物?”日前,作家符浩勇發布的一則微信朋友圈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短短的問句下面,幾張老照片令年長的屯昌人眼眶發紅。
原來,幾天前,符浩勇在整理舊書柜的時候,發現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屯昌縣文化館編印的《屯昌文藝》《水晶花》等內部刊物,看到他在青少年時代在這些刊物上發表的習作,他心生感慨。
為有源頭活水來
符浩勇是土生土長的屯昌人,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憑著對文學的一片熱忱,他在從事金融工作的同時長期堅持文學創作。
作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50強小小說作家、海南省作協副主席,他已在國內外出版文學專著20多部,卻沒有忘記家鄉編印的內部文藝刊物最早對自己寫作的扶掖與鼓勵,一直把曾經指導與輔助自己走向文學之路的故人與師長緬懷于心,感恩于胸。
作家王輝俊說,符浩勇的情懷,通過微信傳播出去后,馬上引起許多人心靈的共鳴——小刊物也能培養出大作家,這對一大批長期堅守縣城與鄉鎮,默默無聞甘為人作梯的基層文化工作者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符浩勇告訴記者,30多年前,屯昌的文藝創作能夠形成一定的小氣候,有幾個有利的因素:當時,屯昌是廣東省“農業學大寨”的先進示范縣,一方面當地文化部門要用文藝作品鼓動人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上級文化部門也給予屯昌傾斜和利好。
與此同時,屯昌周邊駐屯好幾個大的部隊和國營農場里,外來的文化影響較大,當地青年接受新鮮事物較快,加上后來涌進了大批來自海口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很快形成了較濃的文藝風氣。
他還記得,1975年,《作品》的歐陽翎(后曾任廣東省作協常務副主席)等兩位編輯就曾奉命來屯昌選聘編輯,大同公社一位農民青年作者送上一部反映農村題材的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的初稿,就被選進了《作品》編輯部跟班培訓學習,后來還留下成為了正式編輯,令當地文學青年十分艷羨。
前仆后繼鋪就文學路
文學氛圍營造的最關鍵因素在于人,在于一大批追求著文學夢的人繼往開來。
談起文學道路上的領路人,符浩勇頗為動情——
他的恩師吳修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還在海口讀中學的時候,就寫了一篇1萬多字的兒童文學的小中篇小說《隊的發電機》,由遼寧少兒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單行本,起點很高。但因為歷史原因,中學畢業后,他到位于屯昌南部山區的海南南藥場當了南藥工,最終憑著才華和執著才得以調到屯昌文化館從事夢想中的文化工作。
“也許是文學的癡心不改與對命運多舛的百折不撓,造就了他嫉惡如仇、不善圓滑的品性。他不工于心計,不近人情世故,生活甚至可以說是潦倒。”符浩勇的言語中透著敬仰,“但一談及文學,吳修利又滔滔不絕、推心置腹,哪怕對20多歲的年輕人都誠懇而尊重,不厭其煩地指出其習作的稚嫩之處與修改思路,真誠歡迎他們參與由他主辦的《屯昌文藝》和《水晶花》的編輯工作。”
除了符浩勇,黃剛、王勤、王輝俊、黃萬新等一批后來頗具人氣的作家,都曾得到吳修利給予的幫扶和機會,并由此形成凝聚屯昌文學青年的一股力量。“后來,他還拖著病體多方奔走,籌措資金,編輯出版了《海南中部詩選》《春華秋實》等多部文學愛好者的作品集。”將一生奉獻給文學事業的吳修利的早逝,令符浩勇等人倍感遺憾,“這與他的生活的不如意有關,更與他對文學的嘔心瀝血有關。”
采訪中,符浩勇還談到了在《屯昌文藝》《水晶花》擔任業余編委的吳德保。之所以話題繞不開他,是因為這個當時在屯昌郵電局任支局長的青年,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海南的“標志性詩人”,“所謂的‘標志性’,就是每逢元旦、五一、七一、八一與國慶等重大節慶,他都代表海南的工人階級在《海南日報》文藝副刊上發表斗志昂揚的詩歌。”
而令王輝俊難忘的是,一次,吳德保看到他寫的幾部描摹式電影文學腳本后,沒有像別人那樣潑冷水,說“海南人當不了作家”,而是婉轉地勸其從兒歌學起。沒想到,王輝俊采納建議后創作的兒歌,竟然很快被《廣州青少年報》《廣東兒童》等月刊采用,詩歌《椰子糖》,還獲得了全國僑聯與《華聲報》共同舉辦的“月是故鄉明”征文作品獎。那時候,能夠從邊陲海島赴京領獎,可是一件臉上有光的事。
還有剛剛與塵世揮別的業余編委周玉琛,生前從屯昌縣衛生局長崗位上退休后,還一口氣創作了《天涯追蹤》《情思》《瓊崖烽火》等3部長篇小說。
新的一方文藝“礦藏”
兩份湮沒在歷史煙塵中的刊物,再回首,引符浩勇萬分唏噓,“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成長的一塊芳草地。小縣城的一本文藝內刊或民刊,往往是許多文學大家的寫作起點,是他們邁上文學之路的‘學步車’。即便許多人最終沒有走下去,這些內刊或民刊,也曾經是潛伏在心靈深處一段美好浪漫的記憶,在基層群眾中起到陶冶情操引人向善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他說,除上述談及的人物之外,當時圍聚在《屯昌文藝》《水晶花》周邊的人們,都得到了不斷的收獲與發展。
比如,當時與他一同在屯昌縣委當文秘,也共同參與編輯《屯昌文藝》《水晶花》近5年的黃剛,后來即便調離海南回到家鄉,再后來成長為廣東茂名市文體廣播局局長。別后雖然未曾謀面,但符浩勇還時常看到他在《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發表文藝作品,也聽到他出版文學專著的消息。
王輝俊還補充道,葉海聲也是從屯昌走出來的作家,現在是海口市作協副主席、報刊編輯;王勤返城后事業有成,對文學的愛矢志不移,他正在寫作的兩部長篇小說,不久就會出版發行……
他們都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的屯昌仍保留一塊文藝生態,“水晶詩社”的旗幟有人接手,林燕的散文詩意清新,吳亞強的詩歌日臻成熟,周厚東的詩評對提升審美情趣與寫作水平發揮了作用,錢翰濤的小小說也初露荷角……
“假以時日,屯昌又會挖掘出一處文藝的‘水晶礦藏’。”符浩勇滿懷信心,這方富礦,必將為屯昌更添一份文化魅力!
(王輝俊對此文有所貢獻)
?
?
相關鏈接:
屯昌增派196名干部駐村扶貧 同時制定駐村干部管理制度海南扶貧電視夜校開課 屯昌村民學習熱情高座無虛席屯昌將建453個香雞扶貧散養項目和25個黑豬養殖小區?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