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編自導自演的晚會
古柳村是革命老區村莊,不靠山不靠海,人多地少,主要依靠耕種水田為生,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補貼家用,村內缺乏增收來源。但自古以來,這里的文體活動就比較活躍頻繁,村里的舞獅隊、八音隊從海南島解放前誕生一直延續到現在,逢年過節的日子,還常被聘請到各鎮村表演。
在村民自籌舉辦的春節晚會上,舞獅等傳統節目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由返鄉學子自編自導自演的各類節目更是每年春晚最大的亮點。
“每一屆學生中都會被選出兩個召集人,由召集人負責聯絡組織同一屆的學生,從寒假回村開始準備春晚節目單,通常有小品、唱歌、舞蹈、朗誦幾大類,平均每年的晚會節目20個左右。”劉鵬是山東交通學院的在校生,今年是大四學生的召集人,也是今年春晚選定的主持人。作為召集人,他要組織大四一屆的同學們準備節目;作為主持人,他則要準備主持詞和晚會必要的服裝、道具等。
“第一次當主持人,沒有經驗,有點緊張。”采訪中,劉鵬羞澀靦腆地笑著。他說,為了主持好節目,他已經在網上搜集了不少視頻,學習和模仿優秀電視節目主持人掌控全場和調動氣氛的技巧,所不同的是,他的主持詞是要用臨高話講的,“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提供他們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嘛!”
劉和碩是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在校生,今年是大二學生的召集人,他不僅自己準備了朗誦節目,還為這一屆學生請來了“外援”:他的高中同學陳彩麗是新盈鎮人,唱歌不錯,聽說古柳村的春晚后很感興趣,他便邀請來獻唱,“曲目還在挑選”。
根據往年經驗,每次最受歡迎的節目當屬小品,因此,今年的學生們早早就開始準備了。大一學生劉和峰說,部分同學還沒返鄉,在學校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在網上尋找劇本了,劇本內容和主題大致確定后,他們會再根據當地的情況用臨高話加以改編,“排練都是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般至少都要連續排練四五個晚上”,排練地點則是利用村里寒假時被閑置的小學校園。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