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開春的生動樂曲
一年之計在于春。得益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春節期間的海南是最為繁忙的春耕播種生產時節。一年伊始,村民下地勞作、揮灑汗水,最為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文藝創作的文思泉涌便體現在田間地頭之中。
“開春唱民歌慶賀,以樂曲鼓舞人心,讓農民從繁重的農活中得到放松舒展,不時隨興而發,共同吆喝一首,振奮著一年的精神。”張遠來解釋崖州民歌所蘊含的內在支撐。
頗有趣味的是,崖州民歌中,除了少數的童謠外,其句式結構、詠唱腔調具嚴謹風格,一般為七言四句式,且歌詞方言強調一、二、四句末尾押韻,但隨著敘事主題、場景情境的切換,句式韻律、演唱風格、歌詞內容也逐漸發生著變化,這在迎春抒唱崖州民歌時,尤為明顯。
據張遠來介紹,在句式結構方面,除了傳統的七言四句式外,還將根據歌詞變化,出現“三七句”“疊吟長句”“長藤句”多行格式(四句式重復)等句式,長短不一的歌詞調整,以變化的節奏推動樂曲,聽者品樂賞曲中驚喜不斷,這在新春佳節的演唱當中,更能烘托出愉悅祥和氣氛。
演唱體裁上,演唱者少了口語敘述性強的叫賣調、感情深沉的嗟嘆調,而是會適應新年熱鬧氣氛,表現出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嘹亮歡快的拉大調、展現娓娓情歌的柔情調,以及童趣味十足的哼小調。
“除了以合唱、獨唱表演固定曲目外,即興男女對唱也是迎新晚會中一大特色。”三亞崖州民歌傳承人麥宜斌介紹,對唱歌詞需臨場發揮,音節還需押韻,比興需游刃有余運用,考驗歌者的機智與反應力。“觀眾聽得起勁,對不上的時候,還會自發接替演唱者,場面異常激烈。”
此外,節日氣氛亦有新詞烘托:“黃流元宵氣勢宏,星星摘來掛村中”“點點梅花映蟾晾,紅燈漫游凌霄連”“時節到來點起火,萬眾上頭一聲雷”……在慶賀節日民俗時,歌詞對于歲時節日的把握,亦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得經典曲目久久流唱。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