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院之寶領銜?數百金器展風華
經過百年洗禮,無論其外形如何憨態可掬,全身耀眼的金依舊閃著它的霸氣。靜臥在暗紫色的陳列臺上,這只“金獸”——南京博物院鎮院珍寶之一,讓海南觀眾近距離感受著那深埋于歷史中的奢華與奪目。
1982年,一對兄弟在江蘇盱眙縣南窖莊墾地時,挖到了這只金獸。這件純金的金獸長17.8厘米,高10.2厘米,重達9100克,為西漢時期的文物。它是目前為止,國內發現的最重的金質文物。
金獸全身布滿斑紋,這斑紋是其整體鑄成后,工匠特意用工具捶碟而成,每個斑紋大小相當,呈不規則的圓形,制作工藝相當細致。據了解,金獸是整體鑄造而成,也是青銅鑄造工藝與金器捶碟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它將兩種技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實屬罕見。
如此“重量級”的金獸又是作何用的呢?金獸是中空的設計,內壁上刻著“黃六”二字:黃代表著黃金;六則是序號。金獸的背面粘附著一些青銅的痕跡,原來,當年發現金獸時,它被蓋在一個銅制的陳璋圓壺上,而壺內放著完整的金版和金餅等黃金鑄幣。有幾塊馬蹄金還嵌在金獸底部的凹陷處。現如今金獸“蓋”與下面的銅壺已經分開。
這場金器展展出了宗教祈福、權貴貨幣、珍饈食器、流光配飾以及部分反映皇家精致生活的實用工具等。豐富的展品、金子本身的光芒、文物巧奪天工的造型都讓觀賞者們目不暇接。
“這次金器和玉器展覽上的大部分展品都來自南京博物院,這也是南博有史以來,對兄弟博物館藏品出借規模最大的一次。”陳江說。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