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俊杰
    從大山黎村走出來的“飛拓組合”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郭暢 陳歡歡 時間:2017-02-28 10:06:10 星期二

      

      多才多藝的親兄弟王飛、王拓兩位老師。 本報記者 郭暢 攝

      2月25日,周末,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悠揚綿長的笛音回蕩在校園里。聞聲尋人,記者在教學樓前的藝術長廊里見到了王飛、王拓兩位老師。

      “我們是親兄弟,同在思源實驗學校任教。”大哥王飛說,自己是一名美術老師,弟弟王拓是語文老師,他們來自瓊中紅毛鎮的黎族村莊番響村,全家8口人,出了5位老師,算是教育世家。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教書育人,并肩同行。”學校里的師生都這樣評價王飛、王拓。

      “小時候跟著長輩下地干農活,累時,就隨手抓一個小木棍,在地上描畫起大家勞作的樣子,后來在縣城上初中,一放學便跑到街頭畫肖像的老藝人身邊偷偷學藝,1993年參加工作后,如愿以償地做了一名美術老師。”王飛說。

      土生土長的黎族人,對自己的民族有一種特殊感情。年滿42歲的王飛,在課余時間,創作了《黎族人民生產生活》《黎族小伙迎親圖》《黎村少年圍獵》等多幅描繪黎族同胞原始生活狀態的畫作。

      “我常常告訴學生,繪畫是重拾童年回憶的一種方式,將腦海中的遐想與印記,通過畫筆展現出來,是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王飛說,現在經常受邀到各個黎村苗寨繪制壁畫,一幅約20平方米的壁畫,用1天時間就能完成,這也是多年來的功底積累。

      弟弟王拓今天37歲,是一名出色的語文老師,兼任瓊中書法協會副主席,還是笛子樂器表演者。多重身份,反映出他多才多藝的優勢。

      王拓的書法作品常在瓊中文化館展出,楷書是他最為擅長的字體。骨子里就透著文藝氣息的王拓,在上小學時,便喜歡執筆揮墨的暢快感。王拓說,20多年來,他堅持每天臨帖,閑時寫一篇好文,忙時也要抽空寫幾個詞語。

      “這是王拓在全縣一次大型晚會上用葫蘆絲演奏《竹樓情歌》的視頻。”王飛將手機遞給記者,瞬間變成了弟弟的“鐵粉”。據王拓回憶,在13歲時,他偶然間聽到街邊賣樂器的人用豎笛演奏了一首《小草》,被玄妙的曲調所吸引,決定用一個月的零用錢,買人生中的第一支笛子。

      看不懂樂譜的他,憑著感覺慢慢摸索,學會了吹奏笛子。“隨便一首歌,我都可以不看樂譜,馬上吹奏。”王拓自豪地說。現在,葫蘆絲、芭烏、橫笛、豎笛、嗩吶等多種樂器,王拓樣樣精通,黎族傳統樂器唎咧(黎語諧音,指口蕭)也是他的長項。

      除了吹奏黎苗民歌,王拓還喜歡當下的流行歌曲。“我現在教初中三年級畢業班,有時為了緩解學生考試的壓力,也會在課余時間為大家吹奏一曲民謠,玩一些互動游戲。”王拓說,因為這件事,他收獲了不少“學生粉”,和大家相處得更加融洽了。

      王飛、王拓還為自己取名叫“飛拓組合”,這一對從大山黎村里走出來的兄弟,教書育人,桃李芬芳。

      “飛拓組合”表示,在按質按量完成教學任務后,他們很享受如今能將個人愛好寄情于生活的狀態。

      達人名片

      姓名:王飛?王拓

      就職學校: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思源實驗學校

    ?

    ?

    相關鏈接:

    海南玉蟾宮祈福團在海口、三亞兩地祭海祈福(圖)
    組圖|海口二月二舉辦祭海大典 展示海洋民俗文化
    海口假日海灘舉辦“龍抬頭”祭海大典
    傳承民俗 二月二海口西海岸舉辦祭海大典

    ?

    (編輯:余冰月)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